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政府领导人 > 徐特立 > 全文图书 > 人生轨迹及教育思想发展研究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五节 伤哉桃李花,十中死三四[1]
江来登,孙光贵
    湖南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了湖南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资本家、国民党右派分子和一些反动军官的恐惧与仇视,对徐特立这样的人,他们更是恨之入骨。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这些人迅速地集聚起来,迫不及待地在长沙发动了反革命的“马日事变”(因为事变这天为21日,中文电报用韵目“马”字代表21日,所以称这一事件为“马日事变。”)。
  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是策划“马日事变”的罪魁祸首。1927年4月底,他利用唐生智去河南北伐前线之机,邀集死党叶琪、李晶仙、周斓、夏斗寅等人在汉口召开秘密会议,策划清党反共的反革命军事叛变,为了便于推卸责任同时又便于在幕后组织这场阴谋活动,经反复研究,决定避开中共有可靠军队的武汉,而选定中共无军队的湖南省首先发动。
  随后,选定许克祥的独立三十三团充当叛乱主力。许克祥本是一个惯于在军阀厮杀中东奔西投的亡命之徒,其父在湘乡老家受到农民斗争,对共产党怀有刻骨仇恨,一经诱以官禄,激以父仇后,就毅然充当了反共急先锋。
  1927年5月20日晚上,徐特立住在长沙市犁头街。突然省总工会一带传来密集的枪声,他担心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安全,因为当天晚上那里住的学员都是农民运动的积极分子。于是徐特立立即起床,直奔讲习所;但为时已晚,他过不去了。敌人已经对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动手了,徐特立想自己在国民党内还有点职务,而且在社会上有些影响,反动派也许暂时还不至于把枪口对准自己。于是徐特立叫同住在一起的熊瑾玎马上化装转移安全地带,不顾自己随时有性命之忧,留在长沙城内,希望能够拯救被捕的进步人士和学生。然而,徐特立对反对派的穷凶极恶估计不足。根据五美家乡人们的回忆,“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在长沙制造了‘马日事变’。徐老受到反对派的通缉,在长沙再也呆不下去了。他回到家乡,转入地下斗争。不久,他又毅然离别故土,做了一位老当益壮的职业革命家。”[2]
  5月21日,即星期日的晚上,一场骇人听闻的反革命武装政变在长沙发生了。这天晚上11时左右,1000多名荷枪实弹的叛军,在许克祥的指挥下,分途向长沙城内各革命机关进行突然袭击,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和国民党左派控制的国民党湖南省党校是他们攻击的主要目标,其他革命机关,如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省特别法庭、国民党省市党部及工运训练班、党员训练班等,这些徐特立经常出入之地均遭叛军疯狂袭击。至22日上午,被捣毁和袭击的革命机构达70余个。叛军在长沙整整捕杀一夜,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人士和革命群众达100余人,被捕的40余人,被临时拘押的则无法计算。徐特立的学生牺牲了很多,田汉20年后回忆徐特立师生当年惨景时写道:“伤哉桃李花,十中死三四。”长沙师范学校编写校志时只收集到一位烈士的情况。长沙县立师范学生,时任省商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宣传委员苏可范就是这一天牺牲的。徐特立牺牲了的其他学生都成了无名烈士,怎么能不让徐特立伤心。更让徐特立伤心的是有一部分学生居然投向反对派的怀抱,为虎作伥,充当了刽子手的帮凶。
  事变发生后,白色恐怖笼罩长沙。许克祥在戒严的幌子下,继续在长沙进行反革命屠杀。不仅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死于屠场,即使毫无关系的人也往往身遭横祸。如北门外油铺街一木工早晨出外做工,衣服溅了泥水,顺手撕下一块已经破烂的反革命标语揩拭,即被指为“共产觉撕毁标语”,就地枭首示众。
  反动军官指挥的血腥大屠杀不仅仅发生在长沙,湖南其他各地也进行了同样的血腥屠杀。常德、溆浦、湘潭、湘乡、浏阳、衡阳等20余县,都先后发生了反革命大屠杀事件。据统计,马日事变后的半个月中,全省被屠杀的革命群众在1万人以上。
  毛泽东是农民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对此风云突变的恶劣形势,他极尽所能予以反抗。六月三日,毛泽东任常委的全国农协发出声讨通电,要求国民政府对许克祥“立予免职查办”。他还和蔡和森在武汉租界的一家旅社里接待逃亡出来的湖南工农干部,详细了解情况。并要大家“回到原来的岗位,恢复工作,拿起武器,山区的上山,滨湖的上船,坚决与敌人作斗争,武装保卫革命”。六月十三日,毛泽东在出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会议时,又以大量事实说明马日事变的真相是许克祥部队向湖南省农协进攻。但是,由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占领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由于国民党右派掌握了大量军队,大革命失败了。
  在这种恐怖的环境中,徐特立的一切活动都只好转入地下。他的“教育救国”的伟大理想被反对派的枪炮屠刀粉碎了。为教育救国奋斗了几十年,不但救不了国,而且救不了学生,救不了朋友,连自己的性命几乎都救不了。在马日事变的血雨腥风中,一贯坚持教育救国的徐特立幡然醒悟,他彻底放弃了教育救国,他投身革命,很快地转入为革命战争而办教育。
  注释:
  [1]出自田汉《懋师七十大寿》诗。
  [2]出自长沙县五美学校.《故乡人民的深切怀念》徐禹强、徐文浩.万世师表徐特立[M].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第179页。
  

徐特立人生轨迹及教育思想发展研究/江来登,孙光贵著.—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0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