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军事领导人 > 张德生 > 其他资料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难忘的教训 永恒的怀念
梁得柱
    
  1954年10月,我由西北农学院的党总支书记,调任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筹备委员会的办公室主任。机关驻在西安市建国路仁爱巷,离中共陕西省委机关很近。
  1955年1月3日上午,我们办公室的秘书科副科长朱伯仝同志,把刚从北京乘坐飞机来的李万铭领到我的办公室,李穿一身旧军棉服,手提一个箱子。我认识李万铭是在西农工作时,当时西农举办短期农业干部训练班,李万铭是由安康专署介绍到西北农学院短期农业训练班培训的学员,来时有正式党员介绍信,没学几个月被调去了中南大区。李在农训班学习期间,经朱伯仝同志介绍我认识了他。朱当时是学院工会的秘书,后来调到西北局机关,大区机关撤销后调到西北分院筹委会办公室。在李万铭来西安的前一两月的一天,朱伯仝同志告诉我,李万铭来信了,说他到中南以后去了朝鲜,在志愿军当军参谋长兼师长,现在已经回国,如果有时间要来西安看望老熟人,要他回信让不让来。我说人家已是师长了,要来就来了,还要我们说让不让来?大概朱伯仝同志给回了信,所以李万铭这次到西安由朱领到了我的办公室。
  我们安排李万铭住在西北分院的机关里。他的话很多,首先谈到他是去兰州参加重要军事会议,是顺便来西安看老熟人,并出示了军委后勤部杨立三批准他乘飞机的批条。接着是讲他的战斗经历,说他是志愿军的一级战斗英雄,说他到苏联参观访问如何受到欢迎和招待,并拿出纪念章、请柬、照片、剪报等让我们看。在闲谈中我将李万铭的情况,告诉给了即将赴民盟中央工作的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杨明轩同志身边的几个工作人员,大概过了一天,他们说杨老知道这个情况后,打算请李万铭吃饭,到时可能张德生书记也来。一天晚上,李万铭和我闲谈,又说他是国民党中央大学林业系的学生,参加过我们党在这个学校的地下工作。刚好我认识的一个同志在那一带搞地下工作,我问李认识不认识,李是如何参加地下工作的,他的回答前矛后盾对不上号。次日清早,李说要去省军区找杨嘉瑞司令员,说野战军的高级干部到一个新的地方要到当地军区去报告情况。他回来后说省军区在盐店街,杨司令员留他吃了饭,还要请他向省军区机关干部战士作报告,他没有答应。鉴于昨天晚上李的回答前矛后盾对不上号我有怀疑了,便和朱伯仝、蔺琐仁(办公室人事科副科长管保卫)等同志商量派了两个同志去省军区了解情况,回来说省军区机关在老关庙不在盐店街,李万铭没有去省军区。我又想起了我们单位一位转业军人同志的话:这个师级干部怎么不带警卫员,自己提个箱子到处跑。对李万铭表示怀疑。联想到这些,我急忙去省委向张德生书记报告,因为张书记兼我们西北分院筹委会的主任。张书记听了我的汇报后,好象“很平常”,对我说:你不要急,不要随便怀疑人。我回到分院后觉得没向张书记说清情况,二次再去向张书记汇报我对李万铭的怀疑点,张书记说他已告诉省公安厅长李启明同志派人和我联系,仍叮咛我不要着急。后来我才知道,张书记所以好象没有什么事似的,反复叮咛我不要着急,是怕我心急,办事简单,稳不住李万铭,影响弄清李的本来面目。实际上张书记也对李万铭已有怀疑了。
  省公安厅警卫处处长党彦发同志来了,他告诉我省公安厅领导已经研究了,由他以省交际处副处长的身份,以天冷人民大厦有暖气为由,“请”李万铭搬到大厦去住,在未查清问题以前仍按“贵客”招待。
  李万铭被“请”进了人民大厦。省公安厅的工作抓得很紧,很快查清了李万铭的本来面目,他原来是个大政治诈骗犯。后来著名作家老舍以此创作话剧《西望长安》,在全国各地上演,轰动全国。
  1955年3月我因公到京,在中国科学院看到中央办的内刊上登了李万铭行骗的材料,其中有的地方不准确。我向中央办公厅打电话反映,被告知张德生同志来京开会,住在北京饭店,让我去谈谈。我到北京饭店向张书记谈了我的意见,他说他回来后再把情况了解一下。
  我从北京回来不久,省委组织部长刘庚同志找我谈过一次话,详细介绍了李万铭进行政治诈骗的过程。后来《人民日报》相继发表了公安部长罗瑞卿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的发言,和林洪写的《一个大骗局的前前后后》长文,其中批评我在西北农学院工作时“政治麻痹症不轻”,“把李万铭伪造的假‘调令’当成真的”,这次李万铭到西安,“他又找到原来的西北农学院党总支委书记,还想再到那里去鬼混两个月,以便弥缝眼前的欺骗,制造下一步的欺骗。但是这一次这位党总支委书记同志警觉起来了,他发现了他的马脚,这才由陕西省公安厅加以逮捕”。这样说是真实的。我完全接受组织对我的批评,终生难忘其中的教训。这也说明了,德生同志把我的意见如实地转告给了有关部门。
  这件事已经过了41年,德生同志逝世已经31年,但是德生同志的高度政治警惕性,周密细致的工作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1996年3月18日)
  

张德生/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9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