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二 延安精神的内容及特征

马新发 雷莹


  延安精神包含哪些主要内容及其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延安精神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延安精神“是什么”的基本问题。
  (一)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
  我们认为,延安精神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民主、团结、统一的精神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等方面。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包含爱国主义的献身精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①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历史传统。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毛泽东在抗大第四期第三大队开学典礼上讲,你们来此学习,可以学一样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全国的全中华民族的宗旨——抗日救国。“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政治方向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向,你们要学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是要打日本、怎样打日本、为什么日本帝国主义一定能被打倒的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国难当头,救亡图存是民族的呼声,抗战救国是延安时期最贴近现实、最具有普遍号召力和凝聚力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最具体、最生动、最现实、最重要的爱国主义精神。
  理想是旗帜,是追求向往的目标。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延安人的强大精神支柱,是延安精神的灵魂。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成为革命者向往和敬仰的圣地。数以万计的知识青年、进步人士,为了追求理想和信念,奔赴延安,是因为延安代表着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方向。“割了皮肉还有骨,打断骨头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就是最为生动的写照。据统计,仅1938年5月至8月,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到延安的知识青年就有2288人。他们在共产党的大熔炉中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从而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将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一生奋斗的目标。延安时期,无论条件怎样艰苦,环境怎样恶劣,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始终情绪饱满,士气高昂,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正是这种为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矢志不渝、英勇献身的精神构成了延安精神的灵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它明确提出于延安时期。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民族和人民的利益。”③1944年,在中央直属机关为追悼张思德的大会上,毛泽东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第一次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写入党章。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无产阶级革命彻底性的反映,它体现了无产阶级先锋队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外没有自己任何私利的先进性。如果丢掉这一宗旨,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就会改变,延安精神的本质就会发生变化。实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思想上要树立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的立场、观点。在工作中,要掌握和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工作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利益,符合群众的要求,得到群众支持,从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党的奋斗目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但要为人民办好一件一件实事,做好一件一件好事,更重要的是在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和执行上,在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处理上要尽可能避免失误,否则将给人民的利益造成严重损害,那不是几件好事所能弥补的。党的斗争和国家建设上的一些教训就是很好的佐证。
  实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保持延安时期那种“只见公仆不见官”的良好风气。延安时期,一个普通战士可以直接找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谈个人婚姻情况,一个普通老百姓可以直接向党中央主席毛泽东反映购公粮问题。那时,延安人在极端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坚持一面生产,一面打仗,一面学习。虽然没有优厚的物质享受,但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的精神生活却很充实。无论是前方还是后方,“为人民服务”成为人们普遍的座右铭,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献身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张思德、白求恩成为那个时代的楷模,革命队伍的风范。
  3.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历史。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基石。延安精神是在实事求是的革命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没有实事求是的革命实践,就没有延安精神的产生。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进行了科学而又通俗的阐述。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④刘少奇在延安时期也讲,共产党要有最伟大的理想,最伟大的奋斗目标,同时,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最切实际的工作。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特点。实事求是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即尊重客观实际,按照实际情况确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有完整的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而生吞活剥它的词句,到处套用,使之成为僵化的教条。毛泽东曾用“有的放矢”这一形象的比喻揭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质,他指出:“‘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个问题不讲明白,我们党的理论水平永远不会提高,中国革命也永远不会胜利。”⑤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想基础和核心,而调查研究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途径。毛泽东既是我党调查研究的倡导者,又是调查研究的榜样。从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到井冈山,再到延安,都留下了他调查研究的足迹和内容深刻又脍炙人口的著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是“十月怀胎”,研究是“一朝分娩”。⑥只有把科学调查和求是研究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剖析事物的本质,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事求是,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中国革命最锐利的武器。
  4.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延安精神这座精神财富宝库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显得尤为突出,它是延安精神的主体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艰苦斗争环境中继承民族优良传统而形成的革命精神。在延安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这种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和完美的体现,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实质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走一条适合本国历史特点的革命道路。共产主义事业是国际事业,需要相互支援,但这种支援是有限的。决定革命能否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是依靠本国人民群众的力量,立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一符合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在红军长征途中,特别是在延安时期得到了最好证明。在革命的危急关头,是我党自己在遵义会议上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决定了正确的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在民族危亡之际,是我党决定以民族大业为重,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军事斗争中,是我党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游击战,坚持了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在边区和抗日根据地军民面临被困死、饿死的危难之时,是我党独立自主地制定了战争时期的方针、政策,发动大生产运动,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渡过了难关;是我党独立自主地开展延安整风运动,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促成了党的空前的团结统一。延安精神就是在我党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斗争中形成、发展、成熟和熠熠生辉的。
  延安时期的艰苦奋斗与明确的政治方向互为因果,辩证统一,有着紧密的联系。毛泽东在延安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中曾强调指出:“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可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⑦
  延安时期的艰苦奋斗是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这种艰苦奋斗不是个人的奋斗,而是整个革命队伍,为民族解放,为伟大理想的实现,在艰苦环境中奋斗拼搏而培养出来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必然与清正廉洁密切联系。边区政府上至领袖,下至各级公务人员,名副其实地与人民同甘共苦,党心、军心、民心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自然会凝聚成能战胜任何敌人的强大精神力量。
  5.民主、团结、统一的精神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冲破了中华大地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的传统影响,根据时代和国情的需要,率先在陕甘宁边区实施民主政治,给这块古老贫瘠的黄土地带来了清新的空气,注入勃勃生机,使延安成为全国民主政治的先导。延安精神在生动活泼的民主氛围中孕育,诞生,发展,成熟。延安的民主气氛给延安精神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而延安精神又为我们党的局部执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有人说延安精神可以用“民主”二字来统御,这至少说明了“民主”与延安精神的密切联系。
  延安时期,我党在边区政权建设方面,制定了《陕甘宁边区议会及行政组织纲要》、《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民主政府施政纲领》等一系列体现民主政治的方针、政策,实行了由苏维埃革命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转变,并使抗日民主政治具体化、法规化。1941年5月1日,边区中央局又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此纲领增加了“三三制”、人权保障、廉政建设等政策,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内容。按照这些“纲要”、“条例”、“纲领”的规定,边区各级参议会和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均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会具有决定边区各级政府的决议、计划、民政、经济、文化教育、地方军事等重大问题的审批权,能选举和罢免政府工作人员。陕甘宁边区认真地实行了三次普遍深入的民主选举,使老百姓懂得了“民主”含义。老百姓说:“民,就是咱大家;主,就是当家。民主就是咱大家来当家。”老百姓对民主的朴素而真切的理解说明边区民主政治不但真真实实而且深入人心。人民当家做主是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政治文明的根本标志,是我党的宗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延安精神富有特色、具有强大吸引力的重要内容。
  边区在实施民主政治的同时也实行了民主经济。在承认现有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实行减租减息,废止高利贷;实行自由贸易和自由营业,确定八小时工作制,保护工人利益;倡导在军事上推行新的军事民主,实行官兵团结一致,军民团结一致。在清正廉洁上,边区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和《惩治贪污条例 (草案)》,并厉行实施。
  边区民主政治的实施把中华民族厚德载物的品格升华为团结协作、和谐统一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延安精神。从毛泽东等领袖到普通战士,从边区各级政府公务人员到普通百姓,人与人平等相处,真诚相待,和谐共事。延安时期是党的民主团结统一的灿烂时期。昌明的民主政治实践终于使我党从“局部执政”登上了“全面执政”的新的历史台阶。
  6.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党的自身矛盾、确保党的纪律、促进党的团结统一的锐利武器。
  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大革命失败后,党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惨痛教训中,逐步对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重要意义有所认识。土地革命时期,红军之所以能坚持斗争,除了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的民主主义,而发扬民主的办法,则依赖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延安时期,随着革命队伍的壮大,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党内流行,影响了党的“肌体”,使党的“肌体”蒙上了“灰尘”。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还经常袭击着我们的党。为了分清是非,统一认识,党开展了延安整风,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以解决党内存在的矛盾。毛泽东曾说,有无认真地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革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主观世界。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又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我们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⑧刘少奇等党的领导人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也发表了重要讲话。刘少奇说:“我们之所以需要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是为了损害党的威信,败坏党的纪律,削弱党的领导,而是为了提高党的威信,巩固党的纪律,加强党的领导。”⑨在延安整风中,大家以整风文件为武器,开展了严肃、尖锐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揭露了主观主义残余,批评了政策上的某些糊涂观念、组织上的闹独立和自由主义思想作风,贯彻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方针。通过整风,使广大党员划清了正确与错误思想路线的界线,提高了认识,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延安整风运动后,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统一,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 延安精神的基本特征
  延安精神集中体现出了革命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时代性和民族性相统一、继承性和开放性相统一、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求实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等基本特点。
  1.革命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延安精神鲜明的阶级品质和突出的党性特征使它表现出强烈的革命性。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平等的新中国”。⑩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新中国的建立都将是成功的革命奋斗的产物,伴随这一革命过程而形成的延安精神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则是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毛泽东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11)党在边区发动大生产运动,减轻人民负担,保护人民利益,休养民力,广泛动员一切抗日力量救亡图存的政治举措。边区政府勤政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服务,与人民同甘共苦的奋斗精神;党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密切联系群众而形成党群、干群、军民的鱼水关系,形成了调动人民大众积极参加革命斗争,保护革命成果的强大动力。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赢得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赢得战争。党依靠人民赢得了革命的胜利,人民也从革命的胜利成果中获得了幸福的生活。这种革命性和人民性完美地统一在延安精神中。
  2.时代性和民族性相统一
  延安精神在本质上是一种在特定时代的民族精神,因而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浓郁的民族性。
  延安精神诞生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这个时代也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经过曲折,走向新生的延安时代,即延安时期。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因此,延安精神必然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有着本质的联系,这使延安精神具有时代的革命理性特征。同时,在这个时代,中华民族处于危亡之际,“抗日救亡”是民族的呼声,“抗战救国”是时代的最强音。党的抗日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的期盼,延安精神伴随着时代脉动与民族期盼而诞生,其时代性和民族性不可分离。
  爱国主义在民族优良传统中尤为醒目,它是中华民族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也是延安精神民族性的重要表现。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表现形式,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它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以及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相同的、一贯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突破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转化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抗争精神。这种精神不但具有突出的民族性,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二者密不可分、协调统一,构成了延安精神的又一突出特征。
  3.继承性和开放性相统一
  延安精神在形成过程中继承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优良传统,丰富了自己的内涵,继承性是它的突出特征。延安精神的内容中随处可见民族优良传统对它的影响和作用。例如“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自食其力”、“自强不息”等民族传统节操被延安精神继承发扬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自信、自主、自决、自强的意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是我党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群众路线的源头等等。
  延安精神的形成过程也是开放吸纳的过程。延安精神不仅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汲取营养,而且还吸纳了马克思主义的精华,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理性基础。对近代中国在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中表现出的“民族、民生、民权”等民主革命精神的合理部分,延安精神也结合斗争实际,进行了认真开放吸纳和灵活运用,从而使党在“局部执政”中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功,推动了革命的进程。
  延安精神的继承性和开放性是相统一的。继承性是它庞大的根基和不竭的源头,开放性是它伸向蓝天的枝叶。凭着它的根基和源头可以不断地吸收黄土的营养和雪山的涓涓流水。凭着它的繁茂的枝叶和开放的胸怀,可以吸纳新鲜的空气,使自己成为参天大树。
  4.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延安精神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它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用辩证唯物论来观察、解释世界上一切事物。因此,通过吸纳马克思主义精髓而形成的延安精神自然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延安精神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它是同一切封建主义观念、迷信思想相对立上,还体现在党在极艰苦的条件下,兴办学校,召开自然科学研究大会,崇尚科学、宣传科学、普及科学等具体举措上。
  实践性是延安精神赖以生长的基础,延安精神的所有内容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指导下,在革命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延安精神的实践性是反对“唯书”的本本主义和主观主义,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实践检验真理的科学性即正确性。毛泽东说,没有实践,理论是“束之高阁”的空头理论,空头理论是没有用的。没有实践性,科学性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种实践收益不大,还容易滑向经验主义的泥潭。因此,延安精神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是相统一的。
  5.求实性和创新性相统一
  延安精神的求实性是求真务实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反映,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务实态度。延安精神的求实性是我党在付出了惨痛教训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求实性的导向下,党从挫折走向兴旺,从兴旺走向辉煌。求实性是党的生命,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延安精神就是在同守旧主义者和“左”、右倾错误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它的创新性在延安时期表现得十分突出:陕甘宁边区的建立,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创新;人民直接选举产生边区议会(参议会)和各级政府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尊重人民的基本权力的创新;为适应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所推行的“三三制”等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制度创新;延安整风运动是共产主义革命史上成功的加强党的建设的创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更是党的革命史上意义重大的创新。
  求实性是创新性的基础,创新性是推动求实性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动力。延安精神所焕发出的不竭影响力和勃勃生机,正是它坚持在求实性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结果。
  ① 《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916页。
  ② 中共中央宣传部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2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⑤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0页。
  ⑥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页。
  ⑦ 毛泽东:《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1939年5月1日),载《新中华报》1939年5月10日。
  ⑧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⑨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9页。
  ⑩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81页。
  (11)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页。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马新发,雷莹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