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鲁艺实验剧团在前方

刘谟


  1939年3月间,党中央特令鲁艺组织演出团体随同开赴前线的八路军炮兵团一起去晋东南八路军总部慰问演出,鲁艺院领导在原实验剧团基础上重新配备人力组成了赴太行晋东南前方的鲁艺实验剧团。
  (一)剧团成员:
  主任——王震之;秘书——肖逸;剧务科——仉平;组织科——程安波;宣传科——龚伟(兼队长);总务科——徐一枝。
  团员:张鲁、地子、刘谟、张潮、齐瑞棠、周云深、朱明哲、翟其春、田民、徐玉峰、张守维、安琳、阎闾、苗敏、方华、江雪、聂眉初、洪任舆、王韦、林伊乐。
  当时和实验剧团一起随炮兵团去晋东南的还有以荒煤为主任的鲁艺文艺工作团。团员为:黄钢、杨明、梅行、乔秋远、葛陵。
  (二)从延安出发到晋东南:
  1939年3月10日,鲁艺院部出了迅字第十号布告:“兹奉紧急通知,本院实验剧团及文艺工作团须于明晨出发,特此通知。希各该团人员于今日准备完毕,下午五时,本院在城内机关合作社欢宴各出发同志,七时在中央大礼堂举行欢送大会,明晨五时授旗出发。”
  3月11日晨鲁艺实验剧团从延安乘卡车出发,12日到西安后即随八路军炮兵团乘专列火车到达河南省渑池县,然后步行到黄河渡口,过黄河到达山西省垣曲县。在垣曲为炮兵团首次慰问演出,稍事休整,继续跟随炮兵团前进。在翻越王屋山的行军中,剧团分若干小组在沿途设宣传鼓动点;用抗战歌声、说快板,喊口号进行鼓动宣传。炮兵团的战士们牵着背负沉重大炮的骡马,吃力地爬坡过梁,个个汗湿衣衫,但大家却情绪高昂,不断呼喊“再来一个好不好?”“好!”“欢迎再来一个!”
  剧团随炮兵团翻过了王屋山到达山西省的阳城县。实验剧团在阳城进行休整和慰问演出后,继续随炮兵团前进,经高平、晋城、壶关、长治等县境到达八路军总部驻地的潞城地区。从此在八路军总部领导安排下,对前方部队和地方进行了紧张的慰问演出和宣传活动。
  (三)演过的戏和唱过的歌:
  实验剧团出发前方,时间紧迫,人员大部是临时调配的,因此在出发前根本没时间排戏练歌。歌子是行军中休息时突击练唱的。从延安带出来的剧目都是延安演过的,如《一心堂》、《农村曲》、《人命贩子》等几个戏;到前方演的戏大部分是根据前方实际编写排练的,如《沉冤》、《游击队的母亲》、《傻子打游击》、《小过年》、《磨擦鉴》等。由于处于战争环境,剧团比较多的采用活报剧的形式,甚至有时来不及写出剧本就商定戏的基本内容和角色,动作、台词等由上台的演员们机动灵活的处理,这就是常说的“台上见”。但由于剧情切合实际,短小精干,生动活泼,所以还是比较受战士和群众的欢迎。
  唱过的歌曲有:《延安颂》、《在太行山上》、《游击队歌》、《到敌人后方去》、《打回东北去》、《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红缨枪》、《军民合作》、《青年进行曲》、《抗日点将》、《恨难消》、《五更鸟》、《干一场》、《拆桥破路》、《骂汪小调》等。安波同志对民歌比较熟悉,他利用民歌曲调结合前方实际创作一些曲目,也较受欢迎。
  剧团还演出京剧片断、快板、相声等,总之当时没有什么条条框框,只要能反映抗战打日本和宣传党的政策的艺术形式都利用,所以还比较丰富多采,收到一定的效果。
  剧团在行军经过的村庄或宿营地时,还在墙上书写抗战标语、口号,有时还画漫画。
  (四)紧张艰苦的战斗生活:
  遵照总部的计划安排,原定于7月1日起在长治县城举行晋东南地区部分剧社、宣传队会演活动。鲁艺实验剧团安排在首场演出,7月1日黄昏,剧团在演出地点装好了台,演员化好了妆,汽灯也点着了,忽然总部的通讯员快马加鞭而来,传达总部命令:由于日寇开始大规模扫荡,先头部队已经逼近,令剧团立即停演火速转移到指定地点。剧团奉命立即拆台,收拾道具、幕布、服装等物品,部分男同志和全体女同志先行出发,少数同志把借老乡的服装、道具赶快还回去。经过一夜行军,天明时走到一个村子休息,大约走了120里地左右,同志们个个又睏、又乏、又饿,大部分人一停下来就靠在草垛子旁睡着了。当时战斗部队都开赴前线开展反扫荡,抗击敌人,象实验剧团等非战斗部队则在太行山上和敌人兜圈子,天天行军转移,上山、下山、过河、翻岭,十分疲劳。有一次剧团向平顺县太行山深处转移,正在爬山,气候突变,下起雨来了,周围无村庄躲雨,同志们又无雨具,越往高山走,雨越下得大,背包经过雨淋越加重了份量,鞋子也灌满了水,走起路来更感到沉重吃力,一个个淋得象落汤鸡。一直走到黄昏时才走到一个叫小庙岭山顶上的只有四、五户人家的石望垴村。有的同志开始把“石望垴”三个字听成了“死亡垴”,最后才弄清楚是石望垴。这里可能是太行山最高的地方,日本鬼子从没来过。同志们和老乡聊天,得知山上的妇女从未下过山,年纪大的男人还留着辫子,甚至还有个别老人打听皇帝怎么样了,总之这太行山之巅的石望垴村几乎与世隔绝,十分贫困。剧团20多人来到这里,吃住成了大问题。可是天快黑了,雨又下个不停,实在无法再前进了,于是大家分散到老乡家墙根、灶旁、牲口槽头等空处,或躺或靠地休息。老乡把挂在墙上的大簸箩也取下来,个子矮小的女同志蜷缩在簸箩里睡,还挺舒服哩。石望垴村小人穷,没有多少余粮借给剧团,剧团同志背的米袋几天来也吃空了,正在发愁的时候,忽然一眼望到远处黄灿灿的一大片,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正在开花的黄花菜(金针),大家高兴得很,想不到能在这高高的太行山上吃上贵重的野生的黄花菜。然而把黄花菜煮熟了,香味冲鼻子,吃起来却不是滋味,既无盐又无油,而且是当饭吃!不少同志吃了几口就不想吃了,有的同志吃了还吐,变成了空喜一场。平顺县小庙岭石望垴村这一行给剧团同志的印象是难以忘却的。同志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经受了考验的锻炼。
  7月1日以后的形势比较紧张,县城大部被日寇和汉奸伪军占领,除八路军部队外还有阎锡山和蒋介石的友军。友军不友,常常和八路军闹磨擦,但我八路军仍尽力争取友军团结抗战。鲁艺实验剧团还几次奉命前往友军驻地慰问演出。有一次到一个友军部队演出,当晚剧团就在该友军驻地的村子住宿,半夜,一个老乡跑到剧团团部敲门,说友军队伍已经开走了,问剧团为什么不走?团领导估计有敌情,当即决定立即撤离该村。后来得知剧团撤离不到一小时日寇就进了村,要不是老乡报告,剧团的同志们很有可能当了俘虏。还有一次实验剧团到另一友军驻地慰问演出,演完戏发现一位“小鬼”张赞不见了。原来是被该友军扣留了,要他参加他们的队伍,张赞同志坚决拒绝参加,该友军无可奈何只得放他回团。总之,剧团在八路军总部领导下,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经受了前方复杂形势和艰苦环境的锻炼和考验。
  (五)在385旅和386旅:
  385旅和386旅是八路军129师的主力部队,战士中很多都是身经百战的红军长征战士。剧团奉命到这两个旅慰问演出,大家都感到十分荣幸。
  剧团每到一个旅,旅首长都安排剧团住在旅部驻地的村子里,在当时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还让司务长弄肉为剧团改善伙食,旅部领导同志还到剧团同志住的房东家来看望同志们,使大家觉得十分亲切和感动。
  根据旅部的安排,剧团以旅部驻地为中心组织慰问演出。每次前来看演出节目的都是驻扎在旅部周围20里左右的队伍,离得比较远的部队则在以后分别前往慰问演出。剧团演出一般都是黄昏时候开始,每当部队进入演出会场后,歌声震动了宁静的山庄,此起彼伏地大声喊叫:“唱得好,唱得妙,再来一个呱呱叫”,整个山村沸腾了!加上剧团搞音乐的同志也分别到连队中去教唱新歌,更使整个会场、整个山村都沉浸在欢乐的歌声海洋之中。
  剧团因为住在旅部驻地村子里,因此与旅首长见面的机会比较多。如剧团住在麦仓村385旅驻地时,就见到了陈锡联司令员,并问他在晋北阳明堡焚毁日寇飞机24架、消灭敌人100多人的情况。
  剧团到陈赓的386旅驻地郝壁村慰问演出,正好遇上386旅“五一”大检阅,阅兵地点就在村前宽广的*(左氵右蜀)漳河干涸的河滩上。受检阅的队伍全副武装,迈着雄健的步伐经过检阅台接受旅首长的检阅;在受检阅的队伍中还有一支精神抖擞、身着老百姓衣服、手持长矛大刀的队伍;最后是骑兵部队,马蹄声由远而近,尘土飞扬,飞快地驰过检阅台,给人以勇不可挡的感觉。检阅的时间相当长,但仍使人感到还有众多的队伍不断地向检阅台涌来,似乎没完没了。剧团的同志们被安排在检阅台周围参观,大家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如此壮观的大阅兵,激动万分,亲眼看到在前方敌后英勇抗日的八路军战士的英雄形象和军威,深受教育和鼓舞,不少同志激动地流下了眼泪,由衷地爱戴和敬佩八路军战士检阅完毕后,剧团的同志访问了陈赓旅长。
  (六)剧团办培训:
  前方部队根据建制的不同,分别建立了人数不等的宣传队,队员大多是十多岁的“小鬼”。他们没有经过训练,只会唱一些歌子;跳些简单动作的舞蹈;行军时对部队进行宣传鼓动;书写抗日的口号标语。为了提高宣传队的水平,鲁艺实验剧团遵照总部指示,协同129师宣传队开办训练班、很多宣传队都派人参加。当时全剧团的同志们都动员起来参加培训工作,有的讲如何排戏,有的讲如何化妆,有的讲如何布景装台,甚至如何点汽灯也是一门课:讲化妆课除讲如何根据角色化妆外,还要想方设法根据前方实际来讲如何制作化妆用品:如黑色油彩,就把老乡家灶房的大锅搬出来,刮下锅底的黑烟,用凡士林加硬脂酸调配;没有凡士林就用猪油调制。其他红、黄等油彩则用老乡染衣服用的染料配制。如要制作秃头的头套,就用猪尿包晒干了套在演员头上就行了。培训内容除戏剧方面外,还教学员写美术字,凡参加培训的同志都无例外地要学唱歌,学打拍子,有的还专门学习指挥方法,这对他们回部队开展歌咏活动是很有帮助的。总之,在当时战争环境的艰苦困难条件下,剧团的同志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基本上完成上级交给的培训任务,受到领导和受训同志的好评。
  (七)奉命回延安:
  1939年晋东南前方的形势日趋紧张复杂,一方面日寇不断扫荡,对我抗日根据地分割、封锁,另一方面在晋东南地区活动的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反共磨擦活动、这样,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受敌、伪、顽夹击的不利局面。鲁艺实验剧团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在总部领导下到达垣曲、阳城、晋城、高平、壶关、长治、潞城、平顺、陵川、屯留、黎城、和顺、辽县(左权)等县广大村、镇、在极为紧张艰苦的环境中,深入广大八路军部队驻地对军民进行慰问演出。1939年12月中旬,鲁艺实验剧团奉命回延安,从延安出发到晋东南的同志除王韦、洪任舆两同志因工作需要留下外,其它人员全部调回延安。到晋东南后从抗大分校分配来剧团的新同志徐徐、周震中、黎辛、方俊夫,程秀山,杜德甫、曹达、郝正良、赵铭、赵智、米林、张赞也一同回延安,他们的到来,大大充实了剧团的力量。
  实验剧团回延安,仍走从西安到晋东南的路线,不同的是来时是从西安乘火车一直到河南省渑池县的,回去时因日寇飞机轰炸风陵渡、潼关一段铁路、火车不通,因此从山西垣曲县过黄河到渑池乘火车到潼关下车,步行到华阴再乘火车到西安。3月初实验剧团是作为八路军炮兵团一部分佩戴“八路”臂章跟随炮兵团到晋东南前方的。回延安时,八路军已改为十八集团军,总部发给每一个同志一枚“十八集团军”的臂章,大家都感到无比荣幸,深深感到自己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而自豪。同志们都认识到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提高觉悟,坚定立场,为抗日、为革命继续奋斗、前进。
  剧团到达西安后,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安排住在七贤庄办事处,特意留剧团在西安休息了两天,剧团在七贤庄专门为办事处举行了慰问演出晚会。1939年12月底剧团回到延安,结束了9个月赴晋东南前方慰问演出的任务。
  

延安鲁艺回忆录/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延安鲁艺回忆录》编委会.—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0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