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附录一 人物小传 乔治·I·中村

约翰·高林



  乔治·I·中村1923年11月13日生于加利福尼亚州阿洛约·格兰德镇。他是一名菜农的第四个孩子和第二个儿子。他在镇上读过小学和中学。1941年12月日本轰炸珍珠港后,人们劝告中村一家,在他们的农场被政府没收前,应把它出卖。但是,中村家只把农场出租给了别人。据中村说,1942年3月他全家被美国陆军“塞进公共汽车”,被带到吐伦的接收(搬迁)中心。在那里,他母亲和五个同胞兄妹(一个胞兄和四个姐妹)都一起被安置在一个房间里。1942年6月,中村一家又搬到亚利桑那州印第安人保留地吉拉河旁的一个永久性拘留营。全家住在一间宽25英尺长35英尺的房间里。
  在拘留营里,中村和其他中学毕业生一起,从事使拘留营能正常运转的必要劳动。他的工作是洗碗、看门和执行管理和会计方面的勤务。为战争需要,中村还作为战勤服务自动报名去采摘棉花。他说,这是他从事过的最艰苦的劳动。
  1942年11月,他自愿参加美国陆军。当时虽然美国陆军并不征集美籍日本人。但是,为组建一支特殊的日语部队,许多新兵被派到中村所在的拘留营来招收“志愿人员”去学习日文。中村回忆说,假如部队当时没有把身高标准降低到5英尺,他是不会被录取的。
  1942年12月至1943年5月,中村在明尼苏达州明尼波利斯市郊外约17英里的萨瓦奇兵营接受训练。在这里,他学会了日文的军语以及怎样阅读文件和审问俘虏。1943年5月,他毕业后,被派到薛尔贝兵营接受基本军事训练,然后回到斯纳林堡等待调往国外的命令。最后,他接到命令,被派到中缅印战区,成为十人语言小组的一员。他从明尼波利斯市坐飞机到洛杉矶,然后乘船到加尔各答。途中为了躲避日本潜艇的袭击,他们绕道经过澳大利亚的南部。1944年3月,他到达加尔各答。然后,他又被派往重庆。在那里,他接到通知说,他参加的是一项“试验性计划”。假如他和他的军官同事们不能和中国人一起相处合作,他们就会被调回。1944年7月,他被派去参加“迪克西使团”。他的工作是协助战略情报局雷·克劳姆莱少校负责收集在华北和满洲地区日军的战斗序列的情报。中村是“迪克西使团”最年轻的成员。是克劳姆莱的翻译和随从。
  1945年6月,克劳姆莱推荐中村去执行一项战地任务,他得到了批准。1945年8月,在“迪克西使团”撤消以后,中村回到重庆,然后再去上海。同年9月上海已成为美军总部的所在地。在那里,他又被命令参加一个联络小组,去协助中国军队撤离法属印度支那。1946年5月,这个小组回到上海后,他就和美军部队一起继续在那里住了三年。在此期间,他还被调往日本去执行占领军的任务。1949年6月,他离开现役,进入哥伦比亚学院学习。1954年,他从该学院毕业,取得国际问题和东亚研究的双硕士学位。1955年,他接受拉约瓦克公司的一项工作,一直干了31年。
  从1986年开始,乔治·中村在东京开办了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名为日本国际服务联合公司(简称ISAJ)。这一公司集中经营商品推销,企业兼并和企业转让,市场调查和房地产买卖等业务。
  

延安精神——战时中美友好篇章/高林著 孙振皋译.——北京:华艺出版社,1992.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