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三章 三、3.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发扬自尊、自强、自信的民族精神,实现“四化”大业和祖国统一

陈登才,郑志飚


  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全国各族人民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中华民族在自己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无数次的风险和劫难,但是,我们这个民族总能从困境和挫折中一次又一次地昂起头来,战胜困难,克敌制胜,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这种凝聚整个民族,维系亿万颗人心,激励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巨大精神力量和强大精神支柱,就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生生不灭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国的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历史清楚地表明,爱国主义历来是团结和鼓舞亿万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争取人民民主和自由,争取国家繁荣和发展的一面伟大旗帜。
  爱国主义这面大旗,始终引导和召唤中华民族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懈探索。近代以来,无数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探寻着富民强国的真理。尽管在探寻真理的道路上也遇到许多的曲折,经历了许多的失败,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但是,只要是真正的爱国者,只要是真正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出贡献的人,都能得到人民的理解,赢得人民的敬重。许许多多的先进分子也正是从爱国思想出发,在长期的爱国斗争实践中,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从爱国主义走上共产主义道路的。他们从近代中国人民爱国斗争的实践中,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成功中,认识到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必须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经过不断探索和反复比较,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从真诚的爱国主义者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几乎是所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同的成长轨迹。还有许许多多在很长时间里并没有完全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爱国民主人士,他们在爱国的道路上也逐步接受了共产党人的影响,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最终成为共产党的拥护者和社会主义的朋友。延安时期的历史更能证明这一点,一个人,只要把个人利益和祖国利益、人民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和实现祖国强盛、人民幸福的理想联系在一起,就一定能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时代主题。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必然要求。在今天,看一个人是否真正爱国,就要看他是否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否能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否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在扩大对外开放的条件下,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具有更加重要的时代意义。爱国主义不是闭关自守,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只有坚持对外开放,大胆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中国,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我们付出痛苦代价认识到的一条真理。但是,我们对外开放是为了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壮大自己,而不是要指望别人的恩赐和施舍,听人摆布,仰人鼻息是富强不起来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振兴和发展,最终还是要靠本国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也是中国人民从鸦片战争以来100多年的经验教训中得出的一条真理。事实上,在今天,世界上也总还有人想继续按照他们的意志来摆布我们,找出种种借口给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平统一设置障碍,制造困难。在国内,也有一部分人滋生了崇洋媚外的思想,并有少数人主张“全盘西化”。这些都提醒我们,越是改革开放,越要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用爱国主义精神来凝聚全国人民的意志,树立起爱我中华、兴我中华、建我中华的志向,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在努力学习和大胆吸收其他国家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的同时,树立自尊、自强、自信的民族精神,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顶住各种压力,战胜各种挑战,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按照我们的国情和人民的意愿,办好自己的事情,用自己的努力,建设好我们的国家,按照“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九五”期间,我国将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这是洗刷民族百年耻辱,实现祖国统一的重大事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这个历史契机,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全面、正确地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宣传党和政府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政策,宣传港、澳、台的历史与现状,宣传港、澳、台同胞为祖国统一所作的贡献,坚决揭露任何在台湾问题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团结台湾同胞,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这不仅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共同振兴和繁荣的客观要求。
  

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陈登才,郑志飚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