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七章 延安精神与当代青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 一、发扬延安精神是帮助青年确立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客观需要 1.延安时期青年确立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实践及启示

陈登才,郑志飚


  人生观是关于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怎样走过人生道路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价值观是人对事物有无价值、价值大小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和基本看法。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因此,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定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求全党全国人民努力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具有时代特征的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人的一生中,青年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和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把帮助青年一代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作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加紧培养青年一代,使之成为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可靠接班人,是中国共产党几十年历史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视并不断加强的一项工作。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青年一代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把对广大青年的热切期望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通过鼓励、教育、培养锻炼,使成千上万先进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真理,确立了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投身于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的洪流之中,一批又一批革命青年茁壮成长为破坏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栋梁之材。与此同时,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孕育和倡导了延安精神,创造和发展了工人阶级的精神文明财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批又一批青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当代青年能否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关系到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在加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我们要积极借鉴延安时期青年一代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历史经验,用延安精神教育和培养当代青年,引导青年一代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宝贵年华。
  一、发扬延安精神是帮助青年确立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客观需要
  1.延安时期青年确立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实践及启示
  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成熟,形成了包括延安精神在内的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新形态的社会精神文明。这些思想成果既由包括青年在内的根据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所创造,也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党的干部、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的精神支柱。正是在延安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成千上万的青年通过学习和锻炼,逐步达到了成熟,成为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坚力量。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大片中华河山落入日本帝国主义之手,无数同胞遭受杀戮,几百万人民沦为亡国奴。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暴行,中国共产党发出号召,动员全国民众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奋起抗日救国。在这种形势下,成千上万的男女爱国青年,怀着抗日救国的热情,寻求革命真理的渴望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从全国各地,从日寇占领下的沦陷区和国民党统治区的大后方,从海外,从几千里、几万里的地方,冒着生命危险,越过日寇和国民党的层层封锁阻拦,长途跋涉,历尽艰难困苦,奔赴延安,来到共产党中央和毛泽东居住的延安。他们脱去旗袍西装,换上土布军装,吃着小米饭和咸菜,进入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女子大学和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等革命学校,愉快而紧张地学习革命理论,受着严格的军事训练,开始了新的革命生涯。
  广大青年怀着“共赴国难,齐心抗日”的愿望投身革命队伍,说明了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事业深得人心。但是,对于刚刚进入革命队伍的青年来讲,能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革命群众事业进行到底,却取决于能否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身处30年代中国社会的青年一代来说,在投身革命之初,其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片面、不稳定甚至错误的状态。这是因为,首先,不少人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准备。当时,抗日的高潮推动大批有志爱国的青年涌进了革命队伍,有的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的抗日热情虽然很高,但是对于究竟为什么要革命缺乏理性的认识,对于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帝国主义,什么是无产阶级,什么是唯物主义等要么是一知半解,要么是浑然不知,还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前途和规律,因而在世界观上,在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观点方法上存在很大缺陷。其次,缺乏实际斗争的锻炼。当时,投身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比较多,他们或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胸怀爱国大志;或饱受西方文化意识的熏陶,试图用西方兴盛之策拯救中国,对于中国国情,尤其中国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必然性认识不足。在革命的战略策略问题上,还没有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方法,容易发生左右摇摆。一批没有参加过长征的青年,对革命的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没有思想准备,不时地产生动摇情绪。也有一些青年,是因家境败落、逃婚或者躲避官司债务等暂居革命阵营之中,还没有将自己的命运同革命联系在一起。青年一代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的问题,迫使我们党认真思考如何看待青年,如何通过青年一代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将他们带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上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如何看待青年,这是帮助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列宁曾说过,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毛泽东则在1939年10月5日《为安吴青训班二周年纪念题词》中指出:“带着新鲜血液与朝气加入革命队伍的青年们,无论他们是共产党员或非党员,都是宝贵的,没有他们,革命队伍就不能发展,革命就不能胜利。但青年同志的自然的缺点是缺乏经验,而革命经验是必须亲身参加革命斗争,从最下层工作做起,切实地不带一点虚伪地经过若干年之后,经验就属于没有经验的人们了!”革命导师对青年一代如此宽厚而充满期望,反映了他们高瞻远瞩的政治洞察力,也为青年一代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明了方向。这个方向,就是积极投身于工农革命运动,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延安时期广大青年以极大的政治热情积极投身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抗日民族解放斗争的实践,在延安这个革命熔炉里开始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和锤炼。
  第一,进入各类学校,踊跃接受理论培训。为适应全面抗战对干部和民众思想政治和文化知识水平提出的新要求,1938年以后,由党中央及陕甘宁边区分别主持,组建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延安马列学院和中央研究院以及青年、妇女、民族干部学校、延安自然科学院和延安大学等学校,用于培养训练在职党、政、军干部和全国各地投奔延安的热血青年。同时,又在陕甘宁边区各地普遍兴办识字班和“冬学”等组织,培养训练青年农民。广大青年紧紧抓住这一机会,纷纷进入中国共产党组建起的这些学校,接受比较系统的革命理论的培训,接受抗日战争中党的政策和策略的教育、接受历史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技术知识的教育,接受民主生活的教育。使这一代青年在政治思想方面提高很快,为革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与强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积极参与实际工作锻炼,努力实现人生理想的升华。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否转化为人生信念与理想,关键在于深入实践,在斗争的环境中去提炼和消化。延安时期的一代青年没有满足于坐在书斋里靠自悟实现人生理想的升华,抗日的环境使得他们把构建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点放在实践上,毛泽东热情地赞扬了延安以及各抗日根据地青年参加生产实践的事迹。他说:“延安的青年们干了些什么呢?他们在学习革命的理论,研究抗日救国的道理和方法。他们在实行生产运动,开发了千亩万亩的荒地。开荒种地这件事,连孔夫子也没有做过。……中国古代在圣人那里读书的青年们,不但没有学过革命理论,而且不实行劳动。现在全国广大地方的学校,革命理论不多,生产运动也不讲。只有我们延安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青年们根本不同,他们真是抗日救国的先锋,因为他们的政治方向是正确的,工作方法也是正确的。”许多青年如同毛泽东所言的那样,从亲身参与生产劳动及其他实践工作的锻炼开始,使其精神面貌为之焕然一新,积极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当时思想建设的主流。
  回顾总结延安时期青年一代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和强固的经验,对我们有如下启示:
  一是要把正确认识青年、科学评价青年作为帮助青年一代确立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延安时期青年的阶级成分是比较复杂的,投奔根据地、参加革命的动机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为什么能够在延安这座圣地和熔炉里经受锻炼后,绝大多数青年比较迅速地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成熟呢?关键的一条,就是中国共产党正确估计了在民族压迫之下各阶层青年的基本状况,激扬主流,承认差别,热情帮助,善于启发青年中蕴藏的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爱国激情,热情地鼓励青年,并科学地引导青年将这种激情升华为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在力量。
  二是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政策与策略思想的灌输。一个青年革命者,如果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更不可能树立终生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远大理想。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它不会在广大青年的头脑中自发产生,唯一的途径就是接受教育灌输。革命的政策与策略是革命理论见之于实践的决定性环节,它关系到革命政党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但青年一代因其理论准备和实践的深度广度所限,不可能很快理解和接受并执行革命的政策和策略,所以,灌输便成为帮助青年提高觉悟、增长才干的重要一环。延安时期党对青年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和革命政策策略教育取得实效的事实说明,加强灌输,就能为青年一代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雄厚的基础。
  三是必须注重环境的影响作用,努力创造青年构建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良好环境。马克思主义关于主、客观辩证关系的原理认为,既要充分估计客观环境对人的思想的影响和作用,又要看到人的思想对改造环境的巨大作用。延安时期青年一代人生观价值观的科学确立,首先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人营造的良好社会环境。青年学生到了延安,就如同换了一个新的天地。到处可以感受到鼓舞斗志、催人奋进、民主平等的气氛,这种气氛本身就容易使人对人生更有信心。这种气氛后来升华为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于胜利的延安精神,激励了几代革命者英勇奋斗。同时,接受了革命理论,确立了科学人生观价值观的青年们又催化和加浓了延安积极向上的气氛。可以这样说,是延安精神哺育了青年一代,青年一代反过来又将延安精神发扬光大于整个中华。
  

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陈登才,郑志飚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