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八章 三、2.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务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

陈登才,郑志飚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具有广泛而又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这一活动对全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决议》提出要在全国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决议》要求“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同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持之以恒,务求实效,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第一,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邓小平同志指出:“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主要是使我们的各族人民都成为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①“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人”。也就是讲,精神文明建设核心的问题是提高人的素质。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必须以提高各行各业人的素质为目标。《决议》提出:要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要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和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城市是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活动中心,城市的文明程度往往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决议》要求,在城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每个单位都要围绕实现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推动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这一活动要从市民最为关心的问题入手,从市民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抓起,着力培养市民的环境意识、绿化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民主管理意识和卫生习惯,全面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提倡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和劳动光荣的思想品德。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做好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小区和文明市民教育等基础性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订规划、起表率作用,争取到2010年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明城市和文明城区,以带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顺利进行。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农村的发展状况,最终决定着整个国家的进步与发展的程度。所以,在广大农村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全社会的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决议》要求,农村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以集镇为重点,以镇带村,制订规划,逐步推进”。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诸如评选“双文明户”、“五好家庭户”、“遵纪守法户”、“科技示范户”,还有科技下乡、文化下乡等活动,把农民组织起来、动员起来,使农民在参与中思想受到教育,素质得到提高。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基本解决温饱了,二是空闲的时间多了。如何使农民不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宽裕,如何使农民重树集体主义思想和观念,这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难题。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今天严重的问题仍然是教育农民。那么,怎么样教育农民呢?《决议》要求,“文明村镇建设要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结合起来,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广大农民服务的功能结合起来,同计划生育、节约土地、环境建设结合起来”。既关心农村、农业、农民的眼前利益,又要关注和考虑到农民的长远利益。任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立足于调动大多数农民的积极性,当然还要做好教育和感化后进的工作。毛泽东当年在延安就曾号召掀起了改造“二流子”运动。现在的农村一些地方也有不少的“二流子”,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不想劳动、只想享受。还有一些地方、一些人赌博成风,既破坏了家庭,又扰乱了社会治安,所以《决议》要求,在农村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还“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乡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反对非法宗教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教师、知识青年和退伍转业军人的骨干作用,带动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列中。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是实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延安时期,毛泽东、朱老总等亲自参加生产劳动,影响和带动了广大群众加入到生产自救运动之中;号称“死气牛”的劳动英雄郝树才一天开荒四亩半,被传为佳话;后来的铁人王进喜、雷锋、“南京路上好八连”等,他们的事迹和体现出来的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革命精神,影响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人。这种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在当代,我们就是要通过学习济南交警、济南工商银行;学习徐虎、李素丽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事迹,进一步发扬无私奉献的延安精神。因为,这种精神一旦变成亿万人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就会成为改造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所以,“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和思想,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第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务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伟大创造,是把两个文明建设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但是,我们还必须警惕和防止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形式主义。为此,必须从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入手,从一点一滴抓起,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同时还必须从严管理,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体现其群众性、建设性、服务性的特点,才能将这一活动落到实处,真正地收到实效,有力地推动城乡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群众的创造,其根基在群众,主体是群众,目的也是为了动员群众、提高群众。那么怎样才能吸引群众广泛地、自觉地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就成了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要使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感兴趣,就必须把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形式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同人民群众创造新生活的愿望和迫切要求结合起来,真正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只有尝到了甜头才可能自觉自愿地参与。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体制转换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下岗后的再就业问题、社区配套服务问题、环境和社会治安问题、菜篮子米袋子问题、孩子入托、上学问题等等。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富裕起来的地区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莫过于对文化、科技知识的渴求,当然还有农业的产业化问题等,对于尚未摆脱贫穷的地区,群众最为关心的仍然是如何脱贫致富问题、如何壮大集体经济问题等等。
  在了解了群众最为关心的实际问题后,更重要的是要真正下决心从一点一滴抓起,要树立“与群众生活相关的事无小事”的观念。吴天祥、徐虎、李素丽等和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相比,都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事情,但党和人民给予了他们很高的荣誉,就是由于他们能从群众最为关心的小事做起。近年来,中宣部等部门组织开展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环保万里行”、“质量万里行”、“三一五消费日”、“窗口行业服务承诺制”、“文化下乡”、“光彩工程”、“希望工程”等等一系列活动,之所以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就是由于这些活动反映了老百姓的共同心愿和呼声。可见,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群众最为关心的小事作为活动的突破口,就能使群众性创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就能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就能将这一活动落在实处。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还必须从严管理,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出这一活动的建设性特点,将两个文明建设落实到基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就是由于这一活动引入了竞争、激励机制。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市民、文明农产等的评比都坚持了动态、严格管理,够格就上,落后了就下,先进的就表彰奖励,落后的就批评惩戒,做到奖惩分明,奖罚兑现,极大地调动了组织者、参与者的积极性,而且由于这一活动都着眼于发动群众、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培育“四有”新人,着眼于改变社会环境和人的精神面貌,着眼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行业风气,着眼于促进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突出了建设性特点,有助于将两个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一活动开展过程中有些地方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一些地方搞攀比,评文明户、文明单位等下达指标,把一些根本不具备条件的、群众并不满意的单位和个人评为先进典型,有些单位甚至是借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当上了标兵,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不仅玷污了这一活动,挫伤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更严重的是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声誉。今后,在开展这一活动时要将群众的意见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并规定相应的奖惩办法,以杜绝这一问题的产生。
  为了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持久、卓有成效的开展下去,还必须认真研究和遵循这一活动的规律。群众性创建活动也有其规律性的东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从最基础性的工作抓起;二是这一活动的措施要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目标通过努力能够实现,具有可行性。从最基础性的工作抓起,也就是这一活动的开展要着眼于解决两个文明建设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比如,在城市,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过去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性设施和保障体系逐渐由企业、单位转移到社会、社区来承担,社区在整个社会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安居才能乐业。随着新建住宅区的增多,必须使一些关系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配套设施、配套服务跟上时代的发展,只有抓基础建设、满足群众的基本需要才能使创建活动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也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在农村,深入持久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继续做好文化科技下乡和扶贫下乡这一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城乡差别、贫富差距,重要的原因是自然条件、生产方式、以及历史原因等,但根本的原因却在于文化落后、人的素质偏低。因此,组织文化科技知识下乡,为落后地区培养跨世纪的干部,帮助和教育人们更新观念,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合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是在农村开展创建活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这就要求开展各项评比竞赛以及学习先进典型的措施、任务、目标,通过努力以后,既可望又可及,要把先进经验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之变成群众自觉参与的活动,而不只是作为给领导年终总结和汇报邀功的一项主要内容。我们学习徐虎、学习李素丽、学习孔繁森,并不是要求人人都像他们一样,去干水电工、去当售票员、去西藏工作,而是要求各行各业的干部群众都要有一种爱岗敬业精神,要有一种在岗一分钟,保质保量于满60秒的思想境界。否则就是形式主义的学习。
  总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一项群众参与面广、社会影响面大的活动,组织得力,会很快收到实效,组织不力,不仅不能收到预期效果,而且还可能出现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浪费,得不偿失。所以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必须大声疾呼地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这也是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408页。
  

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陈登才,郑志飚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