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六章 2.艰苦创业的现实指向

宋觉,袁福堂,张铎


  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这条路线的重要条件,它为我们树立了干四化大业的精神支柱,确立了建设现代化中国的精神动力。对于这一不但饱含深刻的历史感悟而又集中体现着时代欲求的战略思想,需要我们进行严肃认真地思考。
  从延安革命的历史启示看,在四化建设的征途上,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恢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在艰苦卓绝的延安革命斗争中,我们党依靠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根据地军民的艰苦命斗的革命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跨越了一道又一道障碍,一块一块地建立和扩大革命根据地,一批一批地消灭反动军队,终于搬走了“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国宝”,决不可加以抛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着发展生产力,摆脱贫困,摆脱落后,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艰巨任务,我们仍然极为需要发扬延安时期那种奋斗精神。推翻“三座大山”凭借着延安精神,搬掉贫穷落后的大山,难道延安精神就失去威力了吗?
  从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经验来看,要消灭贫困和落后,必然要经历一个艰苦创业的历史过程。
  纵观世界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现在发达的国家,一般都经历过很长的创业发展时期。从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算起,美国北方就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直到本世纪才成为发达国家,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创业发展过程。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直到本世纪60年代中后期,日本才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经历了近百年的创业发展过程。几乎每一个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无例外地经历过漫长的创业历程。这究竟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产品销路的扩大,原料基地的寻求,客观地驱使着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到处探险,到处落户,到处创家立业。在创业过程中,他们无例外地都经受了许多艰难险阻的磨炼,无例外地都为经济的发展付出过巨大的代价和牺牲。创业初期,因为社会财富还不丰富,因此,他们都节制着社会消费,正因为如此,才为后来的经济振兴创造了良好条件。请问,没有这样的艰难的创业过程,这些国家能够富强起来吗?而这些发达国家的创业史,难道对我们无所教益吗?
  我们国家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落后,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现代化建设任务繁重,只有充分认识艰苦创业的历史必然性,并作好长期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才能用上百年的时间,走完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时间走过的路程。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同志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作为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备条件之一,并一再告诫我们:“要经常记住,我们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只有长期奋斗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邓小平文选》第224、221页)。中外历史经验呼唤着我们去艰苦创业,严峻的现实等待着我们艰苦创业,没有艰苦创业的精神,四化大业就没有希望。
  从正在推进的四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来看,艰苦创业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现实指向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第一,旧观念阻碍着四化建设,四化建设需要观念变革的精神。艰苦创业,首先必须从主体上下功夫,即要使创业精神真正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主体精神。而要真正树立起这种精神,就必须大胆地解放思想,变革传统旧观念。封建主义的残余观念,资本主义的腐朽观念,“左”的观念,右的观念,僵化的观念,自由化的观念,都是阻碍现代化建设的精神障碍,必须统统予以破除。在当前,观念变革的主要任务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清除封建意识,改变不利于发展现代经济的旧习。我国人民在几千年小生产的基础上形成的旧观念沉积很深,与现代经济生活不相适应的方面很多,这些旧观念往往与民族传统道德和社会风气的消极因素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相当厚实的基础,阻碍着现代化建设。二是清除“左”的影响,从“左”的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现代化建设的阻力主要来自“左”的方面,人们的沉重的精神负担也多属于“左”的范畴。“左”的东西搞了几十年,在意识形态领域散发很广,已成为严重影响改革开放的消极因素。只有对这两类旧观念从根本上加以变革,才能同时树立起新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市场观念、信息观念、商品经济观念、投入产出观念、效益观念、时间观念、平等观念、人才观念等等。变革旧观念,需要巨大的创造性的理论勇气和科学精神,这在本质和致力趋向上与艰苦创业是完全一致的,它们共同服务于四化大业。
  第二,四化建设是中国人的事业,需要中国人民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中国的四化建设,只能依靠中国人民的自力更生,不可能主要寄希望于别国的帮助来实现。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在对自力更生的理解上曾犯过简单化和片面性的错误,把自力更生片面地理解为一切都要依靠自己,以至于没有很好地利用国际交换和分工,没有能够很好地开展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甚至导致了大体上的闭关锁国的局面。这无疑是我们长期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天,我们实行对外开放,正是从吸取历史教训中作出的正确的选择。但是,我们决不可把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对立起来;把独立自主的传家宝丢掉。对外开放固然重要,但是在对外开放中仍然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要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因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是我们创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
  第三,创家立业容不得铺张浪费,实现国家的富强必须重视勤俭节约,我们要大力发扬勤俭建国的精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的创业阶段,在艰苦的条件下创业,就必须先过几年甚至几十年苦日子。我们的生活要改善,但又不能太急太快,不能超过生产的发展,否则的话,就会坐吃山空,缺乏后劲。因此,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发扬勤俭建国的精神,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比奢侈、讲排场、铺张浪费、挥霍国家资财的行为,是初级阶段的国力所不容许的,是创业者所不足取的。要做到勤俭建国,就必须精打细算,量力而行,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首先用于发展事业和扩大再生产,只有这样兢兢业业,日积月累,少花钱办大事,不花钱办实事,才能使我们的家底逐渐丰厚起来,使我们的事业兴旺起来,从而为我们的生活改善奠定坚实的基础。勤俭建国,既是创业精神的应有之意,又是创业精神的实际体现。
  第四,竞争能带来活力,有活力才能发展,我们要积极鼓励勇于竞争的精神。竞争能推动生产的发展,竞争能带来生机与活力。我们先看人才的竞争。从四化建设的需要来看,我们国家的人才严重不足,但是,长期以来,人才的地方所有、部门所有、单位所有都造成了严重的人才缺乏和人才积压,人才出不来,人才流动难,有些拔尖的人才脱颖而出,往往受不到重视和欢迎,反而受到不应有的忌妒、讽刺、挖苦甚至歧视和打击。要改变这种不良状况,必须提倡人才竞争,只有开展人才觉争,才能推动人才流动,只有人才得以合理流动,才能充分发挥有限人才的积极创造作用。与人才竞争相联系,我们还要大力倡导企业之间的竞争。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商品经济的发展,直接依赖于市场调节的作用,市场机制的引入,势必带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是社会主义经济所必须的,因而应该得到肯定。因为只有这种竞争,才能为有本事的企业家创造出大显身手的条件,使他们的首创精神得以发挥作用。除此而外,不同所有制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全民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方式存在,允许集体经济、个体经济以及中外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得到适当发展,即使在公有制中,还可以建立联合企业、企业集团和租赁制、股份制、多种承包经营责任制等等。既然这样,就要鼓励不同所有制、不同经济成份、不同经营方式之间开展竞争。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经济发展有活力,四化建设有希望。竞争精神是创业精神的新颖表现,我们应该倍加珍爱并大力提倡。
  第五,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一定差距,要缩短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就要积极发扬奋起直追的精神。环顾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实力竞争日趋激烈。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我们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仍然是落后的,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甚至低于许多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11亿人口,8亿是农民,农业方面基本上还是靠手工工具搞饭吃;在城市,许多工业还处在工场手工业时代,广大的农村地区基本上还处于待开发状态和自然或半自然经济状态,某些贫困地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我们承认落后,我们也深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没有出路,落后就要被开除“球籍”。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奔向未来的跑道上,穷国和富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那么怎么办?唯有树雄心、立壮志,加倍努力奋起直追才有希望,否则,将会被女人甩得更远。因此,四化建设的过程,就是缩短落后差距的过程,奋起直追的精神也表现了艰苦创业的精神。
  第六,只有勤劳才能致富,治穷致富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富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是紧密相连的。要使国家富强起来,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要使人民尽快地富裕起来,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不论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只有勤劳才能致富,只有致富才能图强。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提出了勤劳致富的号召。勤劳致富,不是单纯追求个人的富裕,而是追求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原则。而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首先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全社会的共同富裕。总之,不论是一部分人先富,还是全社会的共富,都离不开勤劳这个根本。勤劳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它曾激励着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我们今天搞经济建设,仍然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勤劳致富蕴含着吃苦耐劳的含义,它是创“富强”之业的精神力量,与之不相容的懒汉懦夫世界观必须加以摒弃。
  第七,四化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刻苦攻关精神。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和最有决定意义的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不但会促进生产方式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效益的提高和国防的强大,而且会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影响人类的精神世界。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革命,这对我们国家来说,既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抓住了这个机会,就能够带来经济加速发展的效应。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四化建设的过程,就是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应用并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没有科学技术的创业,是绝对不会成功的。我们强调艰苦创业,决不可仅仅理解为“出大力,流大汗”,艰苦创业和科学创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建国40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许多巨大成就,譬如航天技术、超导技术、杂交育种技术、个别医学科学技术,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我们拥有这样第一流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毕竟太少。从总体而言,我们的科学技术还很落后,尚难达到发达国家七八十年代水平,和世界先进技术还有一定差距。在当前,我们的落后的技术装备需要尽快得到改造,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需要更加密切,科学成果应用于生产过程的速度需要加快。而要做到所有这一切,就必须使全国人民对科学进步有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从思想到行动来一个根本转变,牢牢树立起科学创业的信念。科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科学研究没有坦途可循,即使在发达国家,科学研究及其应用依然是一项极其艰苦的工作,在我国,这种艰苦就会更甚。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大力鼓励科学工作者,坚忍耐劳,竭尽全力,刻苦攻关。唯有如此,才能跟上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加速度的力量源泉,否则,我们的经济振兴、现代化大业都无从谈起。
  第八,只有遵循客观规律,按科学办事,我们的事业才能顺利发展,因此,四化建设需要我们发扬科学求实的精神。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中国人民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伟大实践,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才能确保这一实践不走弯路而顺利进行。中国国情的认识,传统观念的变革,体制改革的构想,发展战略的制定,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如此等等,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精神,我们以往的成功离不开它,我们今后的发展仍然依赖于它。坚持科学精神,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做大量的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每一决策的制定都要集思广益,每一步骤的实施,都要扎实稳妥,要坚决反对盲目蛮干和主观主义。和科学精神相联系,就是要发扬求实精神,要做实事,求实效,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科学求实的精神在现代化建设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今后还需进一步发扬。
  第九,四化建设的道路坎坷不平,布满荆棘,我们要发扬百折不挠的精神。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相当漫长,中国当前的社会实际相当复杂,国际环境、国内环境、有利因素、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给我们的事业带来了很多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发扬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过去几年的改革实践中,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曾遇到了许多困难,经历了不少挫折,也有过不少失误,例如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自由化思潮;由于法制不完备而带来的社会治安的问题;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问题;以权谋私、官僚主义问题;经济过热问题;盲目追求高消费问题;市场物价问题;退休制和干部四化遇到阻力问题等等,都使我们本来艰难的步伐更加艰难。但是,在这些困难和挫折面前,我们不气馁,不退步,百折不挠,紧紧地把握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9年时间(1978—1987)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平均收入的大体翻番。今后,我们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因此,我们要继续发扬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困难面前不低头,挫折面前不丧气,向着富强、民主、文明的壮丽目标奋勇前进。
  如上所述,我们从9个方面对艰苦创业精神在四化建设中的具体体现进行了分解论述。尽管我们的分析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这对于我们全方位地把握“艰苦创业的现实指向”无疑是必要而有益的。我们热切地企盼着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四化建设的实践中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延安精神导论/宋觉,袁福堂,张铎著.—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