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工作路线

黄宏


  孟子说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唐太宗李世民也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们感觉到了,数千年来的朝代更迭、王权变迁,都是人民群众在起作用,但他们不可能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夺取战争胜利的根本力量蕴藏于民众之中,中华民族和平发展的伟大力量的源泉也来源于民众之中。这是马克思主义颠扑不破的真理。毛泽东在党的七大的闭幕词《愚公移山》中说得好: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风云交替之际,生死存亡之时,和平建设之秋,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人选择走群众路线的伟大和正确。
  (一)群众路线的形成
  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而革命的力量却相对弱小。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党只有扎根于群众之中,紧紧依靠群众,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能求生存、求发展、求胜利。
  建党之初,我们党就指出,党的任务是为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进行革命活动必须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开展群众运动。党的一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中就指出:我们共产党,不是知识者所组织的马克思学会,也不是少数共产主义者离开群众之空想的革命团体,应该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章指出:“党的一切活动必须深入到广大群众里面去。”①1925年10月党中央扩大执委会的决议案又指出:“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②
  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革命面临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进行了独立的土地革命战争。1928年7月,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决议案指出: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但是当时还没有提出“群众路线”这一概念。1928年10月,李立三在一次讲话中第一次使用了“群众路线”的概念。之后,随着革命斗争实践的发展,毛泽东、周恩来等都曾提到这一概念。1929年9月,周恩来、李立三、陈毅起草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讲到筹款工作时,强调“不要红军单独去干”,而要“通过群众路线”;讲到没收地主豪绅财产时,强调“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1929年12月下旬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通过的决议再次强调了,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在土地革命战争反“围剿”的艰苦环境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坚持正确路线的共产党人,愈加深刻地认识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有过很多的论述,论及的方面从最初的苏区军队群众工作,逐步扩展到党的红区工作、白区工作、工会工作、经济工作和肃反工作等。1933年到1934年间,毛泽东在他所写的《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文章和所作的农村调查报告中,反复论述了在工作中关心群众利益、改善群众生活的重大意义;反复论证了只有通过切实地为群众谋利益,并对群众不断进行宣传教育,才能把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使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形成一道谁也打不破的铜墙铁壁。这些论述事实上已把群众路线看做是我们党在革命活动中应经常和普遍遵循的原则,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已初步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总结,使之得到了理论上的提炼和升华,形成了完备的科学形态和精深的理论体系。
  1939年1月,张闻天在《略论党与非党员群众的关系》一文中指出:“没有群众的革命实践,就不会有马列主义。”“党必须不断向群众学习,总结他们实践中的一切经验,以丰富与发展马列主义,使党能更好地领导群众。”“群众的实践是测量党的领导之是否正确的最后标准。”③1943年6月,毛泽东在为党中央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包含的内容和实施的步骤,科学地分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密切联系群众的正确方法。他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④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从哲学的角度论述了党的群众路线,最后指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在集中和坚持过程中,必须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中形成一般意见(一般号召),又拿这一般意见到许多个别单位中去考验(不但自己这么做,而且告诉别人这么做),然后集中新的经验(总结经验),做成新的指示去普遍地指导群众。可见,毛泽东从领导方法角度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
  1945年,党的七大把群众路线提到关系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党的性质的高度。毛泽东在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⑤其中关于群众路线,毛泽东分析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二十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骄傲自大的工作态度等项弊病之所以一定不好,一定要不得。如果什么人有了这类弊病一定要改正,就是因为它们脱离群众。……总之,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⑥
  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贯穿着群众路线的精神,提出了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系统论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他指出:“我们的这种群众路线,是只有无产阶级的政党才能具有的。我们的群众路线,也就是阶级路线,就是无产阶级的群众路线。我们对人民群众的这种观点,我们与人民群众的这种关系,是和一切剥削阶级对待人民群众的观点及其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根本不相同的。”⑦
  关于群众路线的内容,刘少奇从四个方面作了系统论述。
  第一,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我们党从最初起,就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而建立的。我们一切党员的一切牺牲、努力和斗争,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为了别的,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最大的光荣和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因此,凡是为了个人利益或小集团利益而损害人民利益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的一切党员,以及参加我们队伍中的一切人员,只要是忠于职务并多少有成绩的,也就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要在一切党员和一切人员中,提高自觉性,使我们一切党员和一切人员都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第二,就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我们为人民服务,就要对人民负责,就要在客观上使人民获得益处,获得解放,就要力求不犯或少犯错误,免得害了人民,引起人民的损失。凡是属我们提出的任务、政策与工作作风,都应该是正确的,这样才是有利于人民的;如不正确,即要改正。就是说,我们要善于为人民服务,要服务得很好,而不要服务得很坏。因此,我们在人民面前,一切都不应该采取轻率态度,而应采取严肃的、负责的态度。
  第三,就是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毛泽东说:人民群众是真正伟大的,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是不可战胜的。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真正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马克思早就说过:劳动者是自己解放自己。国际歌上说:不是皇帝,不是神仙。也不是英雄豪杰,全靠自己救自己。这就是说,人民群众的解放,只有人民群众自己起来斗争,自己起来争取,才能获得,才能保持与巩固;而不是任何群众以外的人所能恩赐,所能给予的,也不是任何群众以外的人能够代替群众去争取的。所以,恩赐的观点、代替群众斗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第四,就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我们要很好地为群众服务,要去启发群众的自觉,要去指导群众的行动,那我们共产党人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条件,必须有预见,对于各种问题必须有预先的计算。就是说,共产党员必须是先觉者。我们的同志除了完全忠实于解放事业,具有充分的热情和牺牲精神之外,还必须有足够的知识,还必须是十分有经验和十分机警的,这样才能很好地去启发群众自觉和指导群众行动,才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了我们有知识、有经验和有预见,我们就必须学习。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历史,学习外国人民斗争的经验,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向敌人学习,也可以增加知识。而最重要的,就是向人民群众学习。因为群众的知识、群众的经验是最丰富、最实际的,群众的创造能力是最伟大的。所以,我们必须向群众学习。
  总之,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所谓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路线,就是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党的群众路线从本质上反映了党的根本宗旨。这就决定了党在自己的全部活动和工作中必须贯彻群众路线。只有贯彻群众路线,才能使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落到实处,得以实现;才能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得以生存、发展、壮大。因此,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党对待群众的态度、观点和目的,是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切为了群众,就是说,党制定一切方针政策和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群众的,都是为了实现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刘少奇说:“我们党从最初起,就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而建立的,我们一切党员的一切牺牲、努力和斗争,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为了别的。”⑧千百万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人民的解放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据一切为了群众的原则,毛泽东又提出“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要求。他说:“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⑨共产党员向人民负责与向党负责是一致的。只有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的方针政策拿去让群众检验,切实向群众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掌握实际,才能避免工作中的失误,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
  一切依靠群众。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毛泽东经常强调,只要我们依靠群众,坚决地相信人民的创造力,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所压倒。从这个原则出发,他要求共产党员无论做任何工作,都要放手发动群众,把群众组织起来,让群众起来自己解放自己。共产党员只能是引导者和向导。毛泽东还要求共产党员向群众学习,学习群众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永远做群众的学生。一切脱离群众的倾向都必须克服,要和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刘少奇在阐述毛泽东提出的群众观点时指出:一切为了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待人民的观点。我们的同志有了这些观点,才能有明确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观点在党的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也是党的基本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毛泽东指出:在我们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种工作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统一起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就是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充分发扬了民主,动员了群众,提高了群众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使党和群众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而且有效地实行了集中,集中了群众的智慧,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必须采用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领导方法。没有一般号召,群众就不能行动,就没有行动的目的和要求,也不能保证行动的一致性。领导人员不去进行具体的、直接的指导,就不能检验一般号召是否正确,就无法充实和实现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无法取得必要的经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还必须“采用领导骨干和群众相结合”的领导方法,这样才能做好工作。否则,只有少数骨干,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或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则任何工作也不可能切实做好。
  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而奋斗的,但党永远是人民的一小部分,在为人民谋利益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等错误倾向,使我们的事业能够顺利发展。
  (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一切革命的政党,其生命力的根本源泉,都在于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支持。一旦失去人民,革命党在政治上便死亡了。“得民者昌,失民者亡。”这是历史经验,也是历史规律。
  我们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无比信赖、爱戴、拥护和支持,具有蓬蓬勃勃的、旺盛的生命力,最主要的保障,就是我们党从建党开始到延安时期形成并逐步成熟起来的群众路线。可以说,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毛泽东于1943年6月在延安为中共中央所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就说过:“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⑩在这里,他讲的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但对群众路线也是一种极好的说明。其要旨,是讲正确的领导意见如何形成的问题。我们的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的。但怎样才能服务得好,怎样才能使党的各项决定是正确的?根本的保证,是向群众学习,做到一切从群众中来,既要集中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要求,又要集中群众的智慧和经验。并且,在集中起来形成决定之后,还要再到群众中去,一面宣传、动员、组织和带领群众,去付诸实施;一面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的经验,对已经作出的决定。或作修正、补充、完善,或作丰富、发展、提高。在一切工作中毫无例外地这样去做,实质上就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并且把它变成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东西。所以,将着眼点放在正确的领导意见的形成必须是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就能帮助我们理解群众路线的深层内涵及其本质,理解它对我们党的极大的重要性。
  毛泽东还曾指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11)意思是说: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全党上下,不论何人,从事何种工作,要有好的主张、办法和好的成效,都必须遵从在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这条路线,不能违反。另一方面,在各个不同的革命阶段,党的各项路线、政策、方针是不同的,是会有变化的。但群众路线却始终不变,也不能变。换句话说,它是贯穿到党的工作、斗争、活动的一切方面,又贯彻到每项工作自始至终的全部过程。无论任何时候,无论何种工作,都不能丢掉群众路线,否则,就会发生脱离群众的错误。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总结党的历史经验说:“二十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骄傲自大的工作态度等项弊病之所以一定不好,一定要不得,如果什么人有了这类弊病一定要改正,就是因为它们脱离群众。”(12)可以说,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无论“左”的或右的路线错误,也无论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恶劣的态度和作风,都是以脱离群众为其共同的基本特征,以不懂或否认群众路线为其共同的思想根源的。
  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作多方面、多层次的说明。但其中最主要的,则是保证党的领导的正确性。所谓正确,就是符合真理、符合实际,就是和广大群众的要求相适合,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此外再也没有别的标准。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只要党的领导是正确的,各项重大决策是集中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要求的,那么党不但不会脱离群众,相反,广大人民群众会把党的事业当成他们自己的事业,把党的决定和号召变成他们自觉的行动。这样,党就自然会有蓬蓬勃勃的无限生机和活力,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这是群众路线的主旨,是党的正确领导的根本基础,也是党的旺盛生命力的无尽无竭的源泉。但要达到正确的集中,却并非一件简单、容易的事。首先,要大公无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不谋私利,没有偏见。其次,要经常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以甘当小学生的态度,虚心向群众学习,凡事同群众商量,先当人民的学生,后当人民的先生,而绝不可自以为是,好为人师。再次,要坚定地站在工农劳苦大众一边,站在大多数一边,细心地倾听他们内心的呼声,集中他们的意见、愿望和要求,既为他们兴利除害,又以他们作基本依靠,同时自然也要照顾到其他各个阶层的人民。第四,还要处理好人民群众之中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相互关系问题。首先需要充分重视和尽可能满足群众眼前、现实、急迫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同时由此引导、教育和提高他们,使之认识自己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在党的领导下,自觉地团结奋斗。总之,要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指导,从和群众的亲密联系中来集中表达群众的共同利益,同时不断地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我们党的各项事业,能够取得胜利,这是最主要的保证条件。
  进一步还可看出: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等,都同群众路线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有机联系。调查研究,向谁调查呢?向社会各方调查,首先是向广大群众作调查。调查的过程,就是向群众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从群众中来。调查的目的,主要就在弄清广大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弄清他们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思想、情绪等几方面的实际情形。不弄清这些,就无法懂得现实社会的复杂关系,也无法决定政策。实事求是,什么是实事呢?又如何去求是呢?离开广大人民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离开社会现实诸种阶级关系,便是离开最普遍、最基本、最主要的实事。同样,要从实事去求是,也必须是向广大人民去求,即首先是要深入群众进行调查,搜集和掌握大量的、丰富的材料,然后才能进入抽象的理论思维,从中求出“是”来。而且,由此求出的“是”,究竟合不合乎客观实际,合不合乎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及其规律性,还要到群众中去加以验证,经过群众实践的检验。可见,实事求是的过程,本身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至于独立自主,立在何处?当然必须立在广大人民之中,同人民结为一体。否则,根本立不起来,更谈不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是这样。最伟大的革命潜力是在广大人民之中。只有真正代表他们的利益,集中他们的意见、愿望和要求,从而取得他们的拥护,才有可能把他们发动、动员、组织起来,以最大的创造精神和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达到自力更生的目的。
  可见,党的任何一项工作活动,都是离不开群众,离不开群众路线的;党的各种优良传统和作风,都贯串着群众路线的根本精神。我们理解了这一点,那么对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对群众路线的三大意义,就会达到较深层次的认识了。
  就我们党来说,再大的危险莫过于脱离群众,在党处于执政地位的历史条件下,更是这样。战争年代,党要密切联系和依靠群众,一般是容易理解的,党也会给予相当的注意。否则,生存就很难,且不说发展和胜利了。及至党成为全国的执政党了,党的领导和国家权力结合起来了,新的问题就发生了。客观上,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的必要性、重要性似乎不像过去那样突出了,群众观念容易淡漠下来。群众路线容易被忽视,自下而上地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东西逐渐少了,自上而下地要求群众这样那样的东西逐渐多了,这样久而久之,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恶劣的作风就会蔓延、发展起来,使党脱离群众。如果再加上某些党员干部谋私利,搞特权,出现这样那样的腐败现象,那么问题就会更严重,更加带有危险性。为着防止和克服此种危险,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专门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这一历史性文献,完全适合实际情况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端正党风的基本武器。江泽民还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认真研究和解决新世纪新阶段党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它标志着我们党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更加成熟。因此,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及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克服一切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努力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永远生机勃勃,具有无坚不摧的无敌的力量。
  (三)执行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
  延安时期,是党的群众路线成熟的时期,也是我党历史上党群关系最密切、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最好的时期之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有效执行,无不是执行群众路线的结果。
  在抗战全面爆发之际,我们党代表中华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本着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观点,提出了全面抗战,即人民战争的路线,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同情与支持,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迅速形成,从而粉碎了日寇迅速灭亡中国的美梦。抗战爆发后,我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又深入敌后,运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斗争,与人民建立血肉相连的关系,开辟了大片敌后抗日根据地,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1942年,党领导开展的整风运动是对全党的一次马列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也是对全党的一次群众路线教育运动。在整风中,党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克服了党内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等坏习气,提高了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水平,使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使党群关系、军政关系、军民关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税减息,提高了农民的思强觉悟,改善了人民生活,激发了人民群众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对付国民党顽固派和日寇对陕甘宁边区及各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党又发动了大生产运动,组织群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党的干部、军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学校人员普遍参加劳动,大大改进了工作作风,加强了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密切了党政军民的关系,并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民主选举运动、“三三制”政权建设,给根据地各阶层人民提供了当家作主的机会和参政、议政的权利,加强了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有效监督,保证了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现。
  延安时期,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不仅表现在抓大事上,而且表现在注意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上。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在枣园居住时,都始终把自己作为枣园的普通居民,一再叮嘱乡长开会时把他们叫上,并经常与当地群众密切往来。每逢过年,他们都去给群众拜年,还给枣园的老农祝寿。有一年,延安久旱不雨,经毛泽东提议,中央书记处人员和附近的机关干部、战士、学生同群众一起,很快修了一条长达10华里、可灌溉 、1200亩土地的水渠。枣园人民为纪念党的关怀,给这条水渠命名为“幸福渠”,还特地做了一面题写“为民谋利”的锦旗献给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
  在党的领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普通党员、干部、战士都把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作为自己言行的标准。当时,党中央和边区政府机关,极为关怀边区人民的生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实际问题成了干部们的习惯。农忙时,机关干部、部队战士和学生下乡帮助群众收割耕种;群众受灾时,他们带头节衣缩食,发放救济粮款。群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甚至小孩上学、农民识字都记挂在党和政府心上,尽量加以妥善解决。党认为群众是党的依靠,群众则由衷地拥护党做他们的主心骨。实践证明,党只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关心群众、顺应群众的根本要求,就会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所以能那样辉煌荣光,就是因为党受到了千百万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爱戴,而群众路线的模范执行,正是党获得这一无穷力量的保证。
  综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反之,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脱离群众,我们的事业就遭到挫折。建国55年来,党的群众路线在“文化大革命”中一度遭到践踏和破坏,党脱离了人民群众,结果给党的事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努力恢复延安时期和建国初期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党的事业因而得到了蓬勃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上执行群众路线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群众路线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贯穿、渗透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落实到政策上、措施上和每个党员的行动上,形成风气,形成习惯,形成制度。这样,才能使党的群众路线同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真正融为一体,并使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体现,使党的事业更加兴旺发达。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8页。
  ②同上书,第406页。
  ③《中国共产党建设全书》,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7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7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3—1094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6页。
  ⑦《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3页。
  ⑧《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48页。
  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⑩《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00页。
  (11)转引自《解放军报》,2001年6月7日,第六版。
  (1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5页。
  

延安精神/黄宏主编.—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5.0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