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弘扬延安精神 坚持以人为本

王士华


  延安精神与科学发展观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是同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本质要求。弘扬延安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明确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主人。只有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在发展中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发挥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弘扬延安精神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因为,发展为了人民,一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弘扬延安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客观需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发展为人民服务。如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抛于脑后,脱离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违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规律,去搞那些所谓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从根本上背离了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被引向歧途,不但不能造福于人民,反而给人民带来灾难。君不见,有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数字惊人,成绩喜人,但是贫困面貌依旧,人民生活得不到提高,上访人员不断,社会极不和谐。因此,只有弘扬延安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发展理念,才能改变一些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见物不见人,见数字不见人民收入增长和生活改善的现状。二是发展为了人民,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改革发展,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其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如果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贫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两极分化,这样的发展就从根本上背离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失去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谈不上科学的发展。只有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缩小地区、城乡、贫富之间的差距,使人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三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是我们党的宗旨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就是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展必须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落实好、维护好、发展好。如果背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打着发展经济社会的旗号,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为幌子,利用手中的权利,把制定发展规划,上建设项目作为窃取私利的手段,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利益,势必走上腐败的深渊,受到法律的制裁,被送上“断头台”。君不见,有些腐败分子不就是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吗?所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一切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一切,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弘扬延安精神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人类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延安精神和科学发展观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人的地位。经济社会的发展,离开了人民的支持、参与和智慧,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一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做出发展决策、实施发展项目中,首先要看人民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满不满意。要看人民群众想的是什么,急的是什么,实际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决不能采取主观武断,我行我素的作风,在改革发展上给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君不见,有的楼房建起来后因质量不好倒塌,有的桥梁建成后因不堪重负垮掉,有的工厂建好后因污染严重搬迁。只有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减少失误和损失,创造财富,顺应民心,为民造福。二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群众路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制定发展规划、做出发展决策、实施发展项目之前,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广泛地听取各阶层、人民团体、群众组织、党内外人士的意见,召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反复论证。再回到人民群众中广泛讨论、征求意见、统一思想,把政府的决策变成人民的自觉行动,才能避免在建设中劳民伤财,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影响生态,发展失衡,造成重大损失,给后辈子孙带来灾难。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反对在制定发展规划时闭门造车,在做出发展决策时主观专断,在实施发展项目中瞎指挥,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切实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全面、协调、持续、健康的轨道前进。三是要加强对制定发展规划,做出发展决策,实施发展项目全过程的监督。首先,要加强党内的监督。只有严格党的政治民主生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纠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错误不敢做自我批评,又怕别人批评,甚至把批评变成互相吹捧,把自我批评变成自我吹嘘,使党的政治民主生活庸俗化的不良作风,坚持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保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实施党内监督,才能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其次,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采纳人民群众、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的建言献策,决不能老虎屁股摸不得,听不进群众的呼声,把人民群众的好心当作驴肝肺,甚至把正确批评意见当作不安定团结的因素进行处理,打击报复。只有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作戒的原则,才能集中群众的智慧,防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失误,使改革发展走上正确、健康的轨道。第三,要进行法纪监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依法行政,把自己置于法律和纪律的监督之下,正确处理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使改革发展民主化、法制化。对那些在经济社会建设中违法受贿、渎职犯罪,给党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严格依法治罪,给予严厉的纪律处分,决不能姑息迁就,养虎为患,祸害人民。只有确保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在法律、纪律的监督下,才能做到在改革发展中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得到人民的拥护。
  三、弘扬延安精神 坚持人民享受发展的成果
  坚持人民享受发展的成果,是延安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要做到人民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一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合理布局,把全面发展与重点发展、全局发展与局部发展、富裕地区发展与贫困地区的发展、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暂时发展与长远发展统一起来,进行综合平衡,统筹兼顾。对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发展、经济收入与分配结构,要结合实际进行改革调整,兼顾全局与局部、暂时与长远、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在项目布局上,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文明发展道路,逐步缩小城乡、地区、贫富之间的差距,做到各地区普遍受益,全民共同得利,功在当代、造福后人。二是在分配上要兼顾各社会阶层、各社会团体、不同群体的利益。要根据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相结合的制度,做到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公平、合理。保证全体人民最大限度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三是要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采取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抑制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反映出来的自发性、盲目性、投机性和破坏性造成的发展失衡、公平消失、贫富不均的状况。要把收入分配差距限制在一定合理的范围,防止无限扩大。对企业管理人员、董事长、经理与工人的劳动收入,要根据付出劳动量的大小,确定合理的分配比例,制定出科学的标准,防止在分配上随心所欲,任意扩大差距。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职工劳动收入要相互照应和兼顾,收入差距既要合理,又要合法,特别要缩小垄断与非垄断行业职工的收入差距。对非公企业的工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要制定最低工资和生活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要逐步提高,并有法律保障。对国家机关在职的工作人员与退休人员的经济收入要确定合理的比例,不要把差距拉得过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只有不断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让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才能确保社会的和谐安定。四是要保护好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社会中存在的弱势群体主要是:老弱病残、鳏寡孤独,无生活来源;减员下岗、失业,生活困难;离退休后生活待遇偏低等人员和收入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农民和城市居民。这些弱势群体在生活上需要得到照顾,利益上需要得到保护。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要从法律和制度上保证其最低生活保障金、养老金、医疗保险金等及时发放,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得到提高。生活中的困难应该得到政府的关爱、照顾和社会的资助,认真解决好其家庭成员看病难、孩子上学难等问题,使其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得到改善。只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发展理念,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人民群众就能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社会就能安定和谐。
  (作者单位系云南省红河州延安精神研究会)
  

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