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弘扬南泥湾精神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李业平,何明社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而要实现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必须大力弘扬南泥湾精神。因为南泥湾精神,是我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为摆脱国民党反动派对边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而进行的大生产自救运动中形成的,它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今后十五年,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保证是艰苦创业精神。这就是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弘扬南泥湾精神是一致的,弘扬南泥湾精神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十五大精神,学习和贯彻十五大精神,也正是弘扬南泥湾精神的客观要求。
  一、弘扬南泥湾精神,必须牢固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党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现在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样需要有远大的理想,这是十五大精神的基本要求。
  第一,没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南泥湾壮举。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困难时期开展起来的,它是解放区军民生产自救的一面旗帜。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1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处于最困难的年代。日本侵略者对解放区实行杀光、抢光、烧光的野蛮政策,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蒋介石调集几十万军队,实行对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企图困死边区军民,消灭共产党和八路军。致使共产党和党所领导的军队陷入最困难的境地。正如毛泽东主席讲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面对如此的困难,怎么办?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饿死是没有一个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人同意的。饿死、解散将完全丧失英雄军队和共产党人的价值。
  困难吓不倒英雄汉,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极端的困难面前,他们坚信:抗日战争和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是正义的、先进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伟大事业,而正义的、先进的事业是不可战胜的,是一定会成功的。他们依靠坚定的信念和征服一切困难的革命勇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
  铁的事实告诉世人,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面前,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难。他们用理想鼓舞实践,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践理想,是革命理想和实践的高度统一,是革命信念(共产主义)和自信心(革命一定能够成功)的具体体现。如果他们没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必胜的信心,没有克服困难的实际行动,绝不可能承受那样巨大的压力,也不可能通过长期的生产自救,保留、壮大革命的力量,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二,没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建设的稳步发展。轰轰烈烈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取得了伟大的胜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共产主义信念和伟大的革命理想。没有理想就没有奋斗的目标,没有理想就没有革命的动力,就没有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心。对此,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他还强调:“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因为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是力量的源泉。在我国的历史上,许多有志者都提倡树立远大的理想,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告诫后人:“志当存高远”;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告诫后人的“鸿鹄之志”不可谓不远;三国时期的诗人曹植的“四海之志”不可谓不大;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的“青云之志”不可谓不高。古人尚能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当代的中华民族更应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
  今天,我们谈理想,树理想,就是要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就是要讲政治,讲正气,讲四项基本原则,讲遵纪守法,就是要坚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科学性、可行性,就是要讲党性、讲原则、讲大公无私、讲大局、讲奉献、讲廉洁奉公。
  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既是南泥湾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支柱,二者是一致的、统一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学习南泥湾精神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我们国家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够稳步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克服社会上一部分人只讲享受,不讲奉献,只讲西方生活方式,不讲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只讲物质文明不讲精神文明的错误思想。
  二、弘扬南泥湾精神,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十五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也强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这一要求是对邓小平同志关于共产党人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高度概括,为人民服务永远是我党的根本出发点。
  第一,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不可能与人民同甘共苦。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正是在边区人民和八路军处于极其困难的艰苦条件下,为减轻人民负担,与人民共渡难关,加强军民关系的伟大实践。对此,参加南泥湾大生产的指战员付出了极其巨大的代价,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1941年部队开荒种地11,200亩,部队经费自给达78.5%;1942年种地26,800亩,经费自给达到90.3%,蔬菜、肉食、油料和鞋袜全部自给。1944年种地超过260,000亩,收粮30,000石,不仅部队经费、物资全部自给,还向边区政府上缴公粮10,000石。与此同时,陕甘宁边区农民上缴的公粮,则由1941年占总收入量的13.5%,下降到1942年的11.1%,1943年下降到9%。试想,如果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能做到这些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那样残酷的战争环境下,部队不仅不吃群众种的粮食,不要人民负担,反而还向国家上缴公粮,是古今中外任何其他军队都办不到的。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能如此。大生产运动,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增强了军民的鱼水关系,使边区人民更进一步地认识了共产党,认识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才是老百姓惟一可以信赖的军队,而这支军队是强大的,是不可战胜的。
  第二,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没有现实的意义。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是非功过、荣辱得失的标准。实践证明,凡是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改革措施,必然是正确的,可行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党的大多数干部,保持和发扬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工作中兢兢业业,清正廉洁,不谋私利,待人如亲人,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惧艰险,不怕牺牲,乐于奉献,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真正把自己当成了人民的公仆。焦裕禄、孔繁森、张鸣岐就是人民利益的杰出代表,是共产党员的象征。然而,在近一个时期,由于我们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使一些共产党人甚至领导干部,逐渐淡忘或抛弃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交给的权力,不用来为人民谋福利,而是以权谋私,钻改革开放的空子,大搞权钱交易,利欲熏心,违法乱纪,行贿受贿,贪污盗窃,过着醉生梦死、奢侈腐化的生活,严重玷污了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陈希同、王宝森之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虽不是主流,但如果现在我们不能清醒地认识到其危害性,将会严重地腐蚀党的机体,削弱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伟大形象。
  没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不能扶正驱邪,就不能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应成为全民族、全社会的行为准则。为人民服务既是南泥湾精神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的客观要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的党员及党的干部必须树立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观念。并通过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群众,在全民族中大力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关心公益,热爱集体,扶贫帮困,为人民、为他人、为社会做好事的风气。坚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在经济活动中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公平交易,公平竞争,既讲经济效益又讲社会效益,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一句话,有了为人民、为他人服务的思想,党风会好转,社会风气会好转,精神领域会文明。
  三、弘扬南泥湾精神,必须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也指出:“在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保证。”过去我们靠艰苦奋斗打出了一个新中国,开创了社会主义大业的基础,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更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第一,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才使我党渡过了艰难困苦的岁月。当历史进入20世纪40年代,日寇对解放区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国民党反动派对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阶级矛盾进一步升级,使我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处于极其艰苦的岁月。面对困难,共产党人没有畏缩,没有动摇,而是以革命者特有的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战胜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所吓倒的顽强斗志,同困难、同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1941年春,八路军120师359旅在王震旅长的率领下奉命进入南泥湾屯垦。部队初到南泥湾时,这里是一片荒山野岭,豺狼虎豹出没无常,方圆几十里渺无人烟,在这样的地方开荒种地,其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是可想而知的。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他们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没有房子住,自己动手搭窝棚、挖窑洞,甚至露宿于山林野谷之中;粮食不够吃,就到山坡上、河边挖野菜、采野果充饥;干部战士衣服单薄,就烧起篝火取暖御寒。开荒缺少工具,他们捡来弹片、废铁加工,自制生产工具。就这样,初步解决了吃、穿、住和生产的困难。
  在开荒中,他们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在没有任何机械和牲口、犁杖的情况下,全凭一把镢头两只手,靠人的信念、毅力和决心,在南泥湾的荒山野岭中摆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战场。开荒中他们创造了人均日开荒七八分,最高个人达到4.4亩的纪录。实现了生产自给、丰衣足食。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有那样高涨的劳动热情,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可这一难以想象的事实却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们共产党人身上,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坚持了抗战的路线。
  第二,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使我党领导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民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图进取,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没有不走向衰落的。”现在,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还处于创业时期。在这伟大、艰苦的创业时期,就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这种伟大的创业精神,就是南泥湾的艰苦奋斗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中华民族一定会强盛。
  现在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将来经济有了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大的改善,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这种精神。还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持久地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国情,正确地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牢固地树立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思想,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知难而进、自强不息,勇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峰。
  综上所述,时代呼唤南泥湾精神,也迫切需要南泥湾精神;时代呼唤精神文明,时代也迫切需要精神文明。南泥湾精神是时代精神文明的典范,精神文明是南泥湾精神的再现。因此,我们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落实十五大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把南泥湾精神发扬光大,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使我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沿着健康的道路迈向21世纪。
  (作者系解放军西安陆军学院马列教研室副教授、讲师。)
  

南泥湾精神代代传/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八四八七零部队政治部,陕西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合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