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四编 第十三章 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

罗忠敏,崔岩主编


  延安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陕北和延安时期,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中国人民的优秀品格在革命实践中的升华。在延安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弘扬延安精神,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十分重视革命理论的研究和创造。他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也是用毛泽东思想教育武装全党,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的时期。如何用毛泽东思想武装教育党员干部,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学习和借鉴延安时期的经验,对于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会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充分认识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要性
  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特别是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领导全党大力开展学习和研究中国社会、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总结中国革命运动的基本规律,写出《<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著作。《新民主主义论》全面、深刻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纲领,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本内容,明确地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这样,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略和策略,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任务和方法有了一整套原则。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的问题摆在了全党面前。七大正式确定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使党有了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的理论基础。刘少奇同志在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阐明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的极端重要性。他说:“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目前时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民主革命中的继续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这个理论,已经指导我们党与我国人民取得了极大的胜利,并将继续指导我们党与我国人民得到最后的、彻底的胜利和解放,这是我们党和我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最大的收获与最大的光荣,它将造福于我国民族至遥远的后代。”当时,摆在全党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动员全党来学习毛泽东思想,宣传毛泽东思想,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党员和革命的人民,使毛泽东思想变为实际的不可抗御的力量。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华民族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成功地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如何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度里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新的重大课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考察和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一理论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基本路线、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重大问题上做出了理论的回答。这一理论从本质上概括了我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中的最重要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它所回答的、解决的都是关系全面、决定全局、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重大补充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发展。这个理论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制定大政方针的理论基础和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前,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最重要的是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它一经同群众实践相结合,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在历史上,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党的十四大确定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必将使全党达到新的统一和团结,引导我们党和人民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
  (二)改造全党的学习,确立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党。民主革命时期,在一个长时期中,党内存在着主观主义的不正派学风。在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中,王明的教条主义最为严重,对革命的危害最大。这种教条主义抽象地、无的放矢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是掌握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地研究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在党内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毛泽东同志指出,这种主观主义是我们的大敌,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明确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以后,在《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中,毛泽东深刻阐述了“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他把理论和实际统一的态度称为科学的态度,称为“有的放矢的态度”,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只有善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才叫做“理论联系实际”。著名的延安整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密切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分清党史上的大是大非,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高中级干部,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分清了什么是真马克思主义,什么是假马克思主义,从“左”倾教条主义的严重束缚下解放出来,充分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坚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同志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问题,重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原则。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不要从书本出发。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的历史条件,提出新的问题、新的任务、新的方针。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书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结合的产物。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在全党树立一个正确的学风,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工作,边学习边贯彻。任何正确的理论,只有结合实际,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和威力。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落到实处,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实际行动,切不可搞学习上的形式主义,走过场,导致理论与实际的背离。
  (三)党的领导干部首先是高中级干部要带头学好用好
  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党的领导干部首先是高中级干部要带头。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因此,“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以身作则非常重要。”(《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64、119页)领导干部学习掌握得如何关系到能否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物质力量,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前途命运。
  当年延安整风是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运动,但它的重点,是当时党的高中级干部,对此,毛泽东同志有非常明确的指示:“整风是全党的,包括各部门各级干部在内。所谓各部门,就是不但有地方,还有军队;所谓各级,就是不但有下级,而且主要与首先的对象是高中两级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只要把他们教育好了,下级干部的进步就快了。”要“注意抓紧党政军民学各方面高级干部的学习指导,克服在他们中存在着的三风不正的残余。”(《毛泽东关于整风问题致聂荣臻》,《延安整风运动》第30—31页)鉴于以往的错误主要发生在领导机关,鉴于高中级干部在党内的重要地位,在延安整风中始终抓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
  从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的高中级干部系统地而不是零碎的,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和掌握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就会有一个新提高,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就会取得更大的主动权。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和运用,还会促进广大党员和群众更好地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这种精神力量就会变成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
  学习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认真学习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复杂的矛盾中抓住根本,在变幻莫测的事物发展中把握正确的方向,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中形成的,离开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就谈不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同样,毛泽东思想也是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1941年8月,中共中央为坚持和发扬毛泽东同志倡导的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作出了《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毛泽东同志以身作则,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和财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就边区发展畜牧业、手工业、合作社、盐业和发展军队生产事业,以及机关学校的生产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写出了《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以及《组织起来》等文章,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和公私兼顾等一整套解放区经济建设和生产运动的措施,保证渡过了抗日战争的最困难时期。邓小平同志正是坚持毛泽东同志倡导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作风,系统周密地调查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对它作出新的总结和概括,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毛泽东思想,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任务。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克服和纠正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今天,问题多,情况复杂,更需要我们深入实际,到群众中和实际中去,扎扎实实地进行调查,认真听取实践的呼声,把调查、研究、督促和总结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勇于探索,大胆试验,及时总结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的工作就一定可以做好,就可以把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落到实处,就可以开创新局面。
  二、实事求是,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延安精神的精髓是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坚持实事求是,找到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城市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遵义会议标志着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精神对王明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胜利。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进一步从思想上理论上与王明路线划清了界限,用实事求是的精神武装了全党。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坚持实事求是,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改革开放方面的每项重大成就,都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结果。延安时期倡导的实事求是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还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一)坚持实事求是,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
  延安时期,由于我们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同中国人民大众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我们党举起了抗日救国的大旗。中国人民把救国救民的希望寄托在延安,延安精神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及时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由此得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要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为此,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在实事求是精神的指导下确立起来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突破;改革开放的实行,是对高度集中的僵化体制和闭关锁国政策的突破;“四项基本原则”虽然不是新提出来的,但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强调并与改革开放相结合,因而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党的基本路线渗透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经济建设。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也必须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尽快地发展生产力,创造日益增多的社会财富,来保证最大地限度的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吸引力,才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因此,极大地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和党的凝聚力,这就是有力的证明。经验告诉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能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除非发生大规模外敌入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这个中心,更不能离开和放弃这个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要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这一中心任务。党是否牢牢抓住当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为中心,成为能否把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凝聚起来的关系战略全局的中心问题。我国近代的历史和当今世界的现实都清楚表明,经济落后就会非常被动,就会受制于人。如果我国经济发展慢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会遇到极大困难。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快发展经济,把现代化建设搞成功了,就能进一步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前正是我国加速发展的好机会。要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使我国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我们一定要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
  (二)坚持实事求是,才能防止和克服“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
  实事求是是防止和克服“左”和右的错误的思想武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在处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问题上,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既反“左”也反对右的错误倾向。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他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政党在同资产阶级(尤其是大资产阶级)组织统一战线的问题上,必须实行坚决的、严肃的两条战线斗争。”一方面,要反对忽视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并尽可能保持这个统一战线的“左”倾关门主义;另一方面,还要反对那种力求把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变成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尾巴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要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由于克服了“左”右两种错误倾向,使党的政治路线得以正确贯彻执行。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过程中,也存在着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的社会就会动荡不安,社会主义现代化难以建成;不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活力和生机就会被窒息,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样也建立不起来。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如既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则,又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又允许多种分配形式存在。既引进外资扩大对外贸易,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些政策防止了“左”的或右的偏向。
  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过程中,我们反对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右的错误倾向,同时反对思想不解放,用僵化的思想对待改革开放的“左”的错误倾向。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今天,在党内特别是领导干部中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左”的产生有其社会、历史、思想方面的深刻原因。在我们国家,封建统治有着悠久的历史,小生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小生产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它的眼界狭窄,容易狂热,产生唯意志论。这是民主革命时期“左”的错误连续发生的原因,也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左”的错误不断重复的社会历史根源。在社会主义时期,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只强调反右,不注意纠“左”,似乎越“左”越革命。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揭示了“左”右倾错误的严重危害。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左”的思想根深蒂固。与右相比,“左”具有迷惑性和恐吓性,它涂着很“革命”的色彩,摒弃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它是借用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灵魂,用僵化的教条扼杀社会主义的生机。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就能正确判断出一个时期,什么是主要倾向,就能从认识论的高度彻底揭露“左”或右的错误本质,就能正确开展两条战线斗争。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就会防止和克服“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航船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开拓新局面
  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本着实事求是精神,对国内外、党内外的形势做了深入分析后做出的战略决策。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党在敌后根据地站住了脚根,在人民群众中扎了根,对国民党顽固派及其反人民的活动,也有了斗争经验,日本帝国主义尽管还是把侵华兵力大部分用来对付解放区战场,但是他没有力量把我们的抗日根据地吞下去,而我们战略反攻的时机还没有成熟。1941年和1942年,解放区虽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但是这个困难是暂时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解放区就处在时局较少变化的时期,为了战胜困难,积蓄力量,迎接大发展局面的到来,迎接革命事业在全国范围的彻底胜利,毛泽东抓住了这个有利时机,制定了十项政策,这十项政策中又以生产和教育两项是有决定意义的环节。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的实践证明,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发展自己这一战略决策是高瞻远瞩的。革命胜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最终一定会胜利,但是也应该看到,如果善于从战略高度出发,实事求是,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就会加速胜利的到来。
  现在我国又面临一个抓住有利时机发展我们自己的战略性问题。目前,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实力,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使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邓小平同志从整个战略出发,提出抓紧利用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看准了就大胆地闯,加快经济建设速度,如果错过时机,就要误大事。这是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地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后提出的问题。目前,东欧的剧变,苏联的解体,加速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旧的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尽管世界依然不安宁,但短时期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和一些近年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与地区,面临着经济结构新一轮调整,资本在寻求新的出路。从国内看,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在国际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当然,我们还必须看到,国际竞争十分激烈,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也较快,我们的市场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力争几年内再上一个新台阶。
  延安时期,由于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开拓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新局面,直到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现在,我们同样要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必将迎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开拓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三、结合新的现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党的思想建设的问题,就是党员的思想教育和思想改造的问题,其根本任务是以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和改造党员,同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斗争并加以克服,使党员的思想适应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思想建设,特别是延安时期,我们党创造了党的思想建设的一系列成功经验。当前,我们党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思想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研究延安时期思想建设的经验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和信念不动摇
  理想和信念是人们创造生活、创造历史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当年的延安,是革命的熔炉。来自各地的革命青年,有出身贫苦的工农子弟,有出身豪门的富家儿女,有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为什么成千上万的出身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的有志之士,能够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而顽强奋斗呢?这就是理想和信念的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岁月里,特别是在延安时期,我们党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无论受到什么挫折,广大党员和群众,能够同仇敌忾,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前途充满必胜信心。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集中解决好对革命的性质和前途问题的认识。延安时期,我们党深刻论证了中国人民对新民主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前途选择的正确性。毛泽东同志不仅论证了中国革命已经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同时指出,由于国内外形势和阶级力量状况,特别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因此,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既不是旧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不同于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而是把革命前途引导到社会主义前途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呢?它就新在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能由资产阶级来领导,必须由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来领导;它就新在农民在民主革命中不是资产阶级的附庸,而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成了革命的主力军;它就新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前途不是建立起一个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建立起一个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所以中国革命必然分两步走:第一步,民主革命,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由于延安时期,集中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前途等一系列问题,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路线,因此,坚定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胜信心。今天,我们党深刻论证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系统地从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方面,回答了中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制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加强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加强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对于消除在当代社会主义问题上的一些困惑和疑虑,对于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提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另一条成功经验,就是正确处理了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行动纲领的实践的关系。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地指出:“在现实,毫无疑义,应当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没有这种宣传和学习,不但不能指导中国革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导现实民主革命达到胜利。”同时又指出要注意“把对于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的宣传,同对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区别开来”,“把观察问题、研究学问、训练干部的共产主义理论和方法,同做为整个国民文化的新民主主义方针区别开来”。这些重要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搞好思想教育工作很有启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教育党员正确认识党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了全民族所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成为全体人民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开拓前进的精神武器。这可以称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这个共同理想和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它始终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终的奋斗目标,我们共产党人把实现全民族的共同理想当做是实现党的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因此,共产党员在今天,就必然为实现全民族的共同理想而奋斗。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然而放松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产党员。”(《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76页)真正的共产党员,既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充满必胜信念、胸怀宽广的革命乐观主义者,又是最富有创新精神,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必须教育党员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理想和执行现行政策的关系。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党在革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总是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各项具体政策。在现阶段,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是全党的根本任务。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党制定了改革开放中的各项政策,如我们允许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首先富裕起来,其目的是为了推动和促进人民群众共同富裕,而不是搞两极分化。因此,在执行现行政策中,只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才能抵制错误思想的干扰,正确地理解和执行现行政策。
  (二)坚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全党的唯一宗旨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除了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目的,是党的根本宗旨。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作为党的宗旨,并且作为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道德标准。这集中表现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先后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著作中。毛泽东同志强调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共产党人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立场而不能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上,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必须遵循的行动准则。应当使每一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995—996页)毛泽东同志还以白求恩、张思德这些光辉形象,谆谆教导人们要“毫不利已专门利人”,要关心人民的疾苦,倾听人民的呼声,和人民打成一片,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要我们共产党人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下,培养出了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以至生命。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但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果放松警惕,不能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危险会更大。从我们党目前的状况看,大多数党员、干部都在积极地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这是主流,必须肯定。同时,也确有一些党员背离了党的宗旨。有些党员不从党和全体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从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利益出发,搞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有些党员滥用手中的权力,把人民给予的权力当作谋取个人私利的手段,损害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有的党员贪脏枉法,实际上已堕落成为腐败分子。这个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我们必须认真地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的教育,把它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党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摒弃一切从个人及小团体私利出发的种种行为。党员干部更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全体党员必须明确认识到,无论形势、环境、任务发生什么变化,工作方针和具体政策有什么不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不能改变。
  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呢?
  第一,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民和集体利益为核心的价值观,抵制个人主义价值观,在人类历史上,不同阶级、政党、国家,它们的价值观念是不同的。资本主义社会把个人主义作为基本评价标准,形成个人主义价值观,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则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基本评价标准,形成以人民和集体利益为核心的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以说是无产阶级价值观的核心。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一些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或多或少地受到西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表现为个人至上、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等。共产党员坚持以人民和集体利益为核心的价值观,就必须自觉抵制那种以个人为本位,以自我为核心的,追求个人绝对自由的价值观。坚持以人民和集体利益为核心的价值观就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党和国家的利益也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共产党员不仅要以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实际工作,去促进这种利益的实现,而且在任何条件下,都必须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二是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集体的利益体现一部分群众的利益。共产党员要关心、爱护集体,乐于为集体做贡献。当党员所在集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党员要带头并说服群众以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三是贡献和索取的关系。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这决不排斥和否定共产党在政策、制度范围内所许可的个人利益。党员可以在现行政策的范围去获得合法的个人利益。但是,党员本身的活动不能仅仅以是否符合现行政策的要求为依据,而首先必须以党对自己的要求为依据,不能以现行政策为借口,降低对自己更高的要求。党员的真正价值在于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之中。为人民服务得越多,越好,对人民的贡献就越大,就越有价值。
  第二,必须增强公仆意识,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增强公仆意识,是党的干部坚持宗旨的关键。它包括增强把人民给予的权力用于为人民办事的意识,一切向人民负责的意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意识。如果只看到自己是领导者,忘记了自己是人民公仆,颠倒了自己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不可能真正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在增强公仆意识的基础上,要自觉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有着多方面的要求,衡量一个党员干部能否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主要标志就是看他能否带领广大群众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本部门,本单位做出实绩,开拓出新局面,把第一流的工作成绩献给人民。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要做到为政勤勉,为政清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真正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三,必须在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识到,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必须虚心向群众学习,先当学生,后当先生,而不能脱离群众,更不能站在群众之上。在领导工作中,发扬民主作风,广开同群众联系的渠道,善于集中群众的正确意见加以引导,不能强迫命令,搞家长制。党的干部对上级决议、指示负责同对人民群众负责是一致的,不能分割,对立起来,搞官僚主义。党的干部只有始终保持同广大群众血肉相联,息息相关的紧密关系,我们才能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才能依靠群众的力量去实施这些方针、政策和措施,也才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
  (三)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
  积极的思想斗争和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解决党员思想入党的一个主要方法。任何事物都是在自身的矛盾斗争中发展和前进的,党是这样,党员的思想也是这样。不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党员之间不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势必使党内生活庸俗化,甚至窒息党的生机。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他们的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因此,必须从思想上整顿,开展一个无产阶级思想对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斗争。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的报告中说:“我们党的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是思想建设问题,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去教育与改造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的问题,就是和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进行斗争并加以克服的问题。”延安整风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首先着重思想教育,开展无产阶级思想对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斗争,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使广大党员和干部从思想上分清了辩证唯物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界限,全党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团结,保证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今天,在党内认真开展无产阶级思想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斗争仍然是党的思想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遇到很多复杂的情况,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体系的对立和斗争,经常考验着每一个党员。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非无产阶级思想乘机侵蚀党的肌体,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又放松了党内的思想教育和思想斗争。这就要求我们要自觉地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搞好党的经常性的思想建设。但是,目前在党的组织生活中党内思想斗争却出现一种疲软状态,思想斗争难以开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回避思想斗争,不管遇到什么矛盾,问题多么严重,有的装聋作哑,不过问,不兜揽,能躲就躲,甚至互相隐瞒、庇护;二是忌怕思想斗争,一谈思想斗争就“谈虎色变”心有余悸,产生一种感情上的厌烦与恐惧,甚至逆反心理,把正常的思想斗争同过去的“整人”联系起来;三是不善于思想斗争,在思想斗争中缺少方式方法,达不到思想斗争的目的,不但不解决问题,反而激化矛盾,阻碍了思想斗争的正常开展;四是空谈思想斗争,往往是在上面的督促下,形势的迫使下或制度的约束下才进行,应付交差。讲官话、套话、空话、不着主题,不接触实质性的东西,不触及个人的思想,隔靴搔痒,不疼不痒,空对空,什么问题也不能解决;五是庸俗斗争,把党内思想斗争庸俗化,互相猜疑,纠缠旧账,无休止地“搞内耗”“打内战”,歪曲党内斗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思想认识上有问题,有的对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的意义及必要性不了解或了解不够,认为有没有关系不大,无关紧要,有的采取“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多栽花,少栽刺”,有的怕日后遭“冷处理”,打击报复,穿小鞋等等,使相当一部分党员对党内思想斗争采取消极态度,另外,缺乏必要制度的制约,缺少保护批评者的具体制度,对打击报复者缺乏遏制措施,挫伤了一些同志的积极性。
  怎样才能正确地进行党内思想斗争呢?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是开展党内思想斗争,搞好党的思想建设的有效办法。毛泽东在延安开展的整风运动,就是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分清是非,统一思想认识,达到新的团结,毛泽东同志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一方面,对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以科学的态度加以分析和批判,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另一方面,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要象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任何犯了错误的人,只要真正愿意改正错误,就要欢迎他,把他的毛病治好,使他变成一个好同志。以后毛泽东同志又把它概括为“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团结的目的,科学地体现了党内团结斗争、巩固发展的辩证法。这个方针的提出和实践,既克服了党内那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自由主义倾向,也纠正了“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过火斗争的倾向,使延安整风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功。今天,我们党已成为执政党,如何继承和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我们党能够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党的政治生活就正常,我们的事业就蓬蓬勃勃地发展。什么时候,党内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被消弱,党的政治生活就不正常,我们的事业就受到损害。我们要真正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还需要做出很大努力。要认识到在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和新的环境里,党内总会滋生各种错误思想和模糊认识,需要经常“洗脸”、“扫地”,以保证党的肌体健康。要把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党的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坚持并改进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提高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思想性、原则性。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批评自我批评,还要带领广大党员通过批评错误,澄清思想和明辨是非,统一党内认识,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
  四、艰苦创业,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坚决克服消极腐败现象
  艰苦奋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品格,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革命和建设的传家宝。把艰苦奋斗归结为延安精神的是毛泽东。他在《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电报中指出:“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从1936年到1948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曾经是中国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我庆祝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继续团结一致,迅速恢复战争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坚持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对于端正党风,密切党同群众的关系,保证改革和建设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艰苦奋斗,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中国人民的敌人势力特别强大,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任务是艰巨的,历程是曲折的,斗争是残酷的。我党扎根延安之时,正值民族危难之际,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及蒋介石集团“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使中国半壁河山沦陷,拯救中华民族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然而当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阶段,当我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与日寇进行殊死搏斗之时,蒋介石集团却公然连续掀起反共高潮,并对我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在严峻形势的考验面前,毛泽东同志发出“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伟大号召。根据地的党政军民投入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在艰苦奋斗中,有效地克服了抗日根据地严重的物质困难;在艰苦奋斗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经济工作人才;在艰苦奋斗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风格和作风。艰苦奋斗精神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肩负历史重任面前应有的高贵品格和精神风貌。今天,我国已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过四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物质生活水平远非延安时期可比。应该看到,我们在一个拥有11亿人口的大国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面临的困难是很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我们需要比别的国家付出更多的财力和物力来解决人们的衣、食、住、用、行的问题。我们在人口多,底子薄,起点低,问题多,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重任。在这个重任面前,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经过长期奋斗,才有希望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的要求
  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从生与死的抉择中迸发出来的,而且是从无产阶级政党所具有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中必然升华而来的。它作为延安精神的显著特征,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激昂的革命热情和求实的科学态度融合于伟大革命斗争实践的具体体现,而且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的利益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不畏艰难,百折不挠,虽苦犹荣,乐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和精神风貌的综合显现。中国共产党是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有着根本区别的新型政党。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决定了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了全党同志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必须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不腐化堕落。在历史上,革命阶级通过革命取得政权之后,都要经受拒腐防变的考验。旧时代的革命者由于受自身阶级局限性的限制,一旦政权到手,必然反过来剥削压迫人民,因此他们都不可能摆脱从艰苦奋斗到腐化堕落的历史周期。无产阶级政党与此不同,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的新型政党,党夺取政权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和特权,而是为了彻底解放全人类。这种特有的先进性决定了党能够经得起执政的考验,能够防止重蹈旧时代革命者成功后走向腐化堕落的覆辙。需要指出的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后,要特别注意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重视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防止和克服腐败现象。党执政以后有了更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但也还是存在着腐化变质的危险。对于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我们党不是束手无策。党的先进性赋予党一种自我净化的能力,即依靠自身的力量扫除一切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刘少奇同志说:“如果把我们的党比做一个人的肌体,那末,这是一个充满了活力的肌体,它完全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消除那些局部地、暂时地沾染到的病毒,而且在消除病毒之后,更会增加身体的免疫力。”(《刘少奇选集》下卷第415页)因此,无产阶级政党要充分发挥自我净化的能力,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就一定能够消除腐败现象,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作风。
  (三)艰苦奋斗,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空前伟大而艰巨的创新事业,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更何况我们国家面临着新的世界挑战,如果不能把握时机,改革自强,中国就很难在未来时代站稳脚跟。如果离开了艰苦奋斗精神,我们的改革开放不可能成功,甚至会把已经取得的成果丧失掉。因此,为了我国的改革和建设事业,为了国家的强大昌盛,为了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共产党员就必须在改革和建设中带头艰苦创业,发扬民族精神,不屈不挠,顽强奋斗。
  值得深思的是,有些共产党员,包括某些领导干部,对党一贯倡导的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却逐渐淡忘了,艰苦奋斗的精神逐渐丧失。有的吃苦精神没有了,工作不求进取,不负责任,松松垮垮,得过且过;有的贪图安乐享受,追求的是舒服,工作条件要好,生活条件要阔;有的为追求享受和安逸,竟用手中的权力谋私,吃请受礼、游山玩水,为满足个人享受,不惜挥霍国家资财;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已腐败堕落,敲诈勒索,贪污受贿,践踏党纪国法,铤而走险。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条件看,一是对艰苦奋斗的宣传教育少了,薄弱了,使艰苦奋斗精神在一些人的头脑中逐渐淡薄了,以至丧失了;二是在一段时间内思想政治工作削弱了,在是非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党员对自己要求放松,各种不健康的思想乘虚而入;三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缺乏免疫力,以至于迷失方向,经不住改革开放的考验。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扬延安艰苦奋斗精神,一方面,要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绝不能靠幻想、靠空话、靠发议论,而要靠发奋图强,埋头苦干精神。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都是由千千万万平凡的工作汇集而成的。只有每个共产党员都一步一个脚印,立足本职,认真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用我们的双手去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另一方面,要廉洁奉公,反奢崇俭。经济要繁荣,干部要廉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今天,党政机关能否保持廉洁,关系到人心向背和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这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清醒认识的重大问题。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政府是廉洁奉公的政府。但是,在党政机关中,却有腐败现象存在,这些腐败现象,腐蚀着党的肌体,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社会风气。因此,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不以权谋私,用自己的模范行为为群众作出表率,培养和树立时代需要的奉献精神、拼搏精神和创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广大群众的同心协力,共同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艰苦奋斗。
  

毛泽东是延安精神的缔造者 /罗忠敏,崔岩主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