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学习革命英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革命英烈》发刊词

马文瑞


  (1981年4月3日)
  今天,《革命英烈》①和读者见面了。
  《革命英烈》的问世,是为了适应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的需要,是为了适应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继往开来的需要,是陕西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意愿。
  陕西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1年,就有魏野畴②等同志传播马克思主义。1922年至1924年,王尚德③、李子洲④、武止戈⑤等同志先后在渭南、绥德、西安等地建立了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织,开展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刘志丹⑥、谢子长⑦等一大批革命同志同群众一起,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陕甘和陕北根据地。1935年以后,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成了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
  在漫长的艰苦的革命斗争中,陕西这块土地上,有数以万计的革命烈士,为着人民的革命事业,前赴后继,英勇牺牲。在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征途中,又有大批英雄人物,在不同的岗位,以满腔热血书写了一幅幅壮丽的诗篇,他们都不愧为人民的英雄,革命的中坚,民族的精华。他们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永垂青史,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搜集、整理、撰写革命烈士的事迹,目的在于缅怀烈士,学习烈士,教育人民和子孙后代。
  我们要学习革命烈士崇高的革命理想,真正懂得创业艰难,胜利来之不易,珍惜和继承他们终生为之奋斗的革命业绩,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远大理想。
  我们要学习革命烈士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排除万难、压倒一切敌人的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献身。
  我们要学习革命烈士热爱人民、热爱党的高贵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同群众保持血肉相连的关系。识大体,顾大局,遵守革命纪律,坚决克服我们队伍中那种脱离群众、同党离心离德的倾向。
  整理、撰写革命烈士事迹,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要有“存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对革命烈士,既不能苛求,也不能溢美。对于历史事实,要讲真情,秉笔直书,做到信而有证,精确、恰当。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个人同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央同地方的关系。
  为了把陕西的革命烈士事迹尽快地整理、撰写出来,彪炳史册,启迪后人,希望全省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和人民群众予以关怀和支持,让《革命英烈》这枝初开的鲜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注释
  ①《革命英烈》是陕西省革命烈士事迹编纂委员会主办的刊物。创刊于1981年4月。
  ②魏野畴(1898~1928),陕西兴平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春应杜斌丞邀请,到榆林中学任教。中共陕西地方组织创建人之一。大革命时期任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政治部副部长、国民党陕西省党部、中共陕甘区委委员。1927年7月后去安徽,是中共皖北特委负责人,曾领导著名的阜阳暴动。
  ③王尚德(1890~1946),陕西渭南人。陕西早期党团组织的创建人之一。1946年8月13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渭南。
  ④李子洲(1892~1929),陕西绥德(今属子洲)人。1923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毕业于北京大学,翌年春应杜斌丞邀请到榆林中学任教。中共陕西地方组织创建人之一。曾任中共陕甘区委委员,陕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代理省委书记,参与组织、领导陕西清涧、渭华等地武装起义。
  ⑤武止戈(1902~1933),陕西渭南人。陕西早期党团组织创建人之一,1933年10月牺牲于河北省顺义县。
  ⑥刘志丹(1903~1936),陕西保安(今志丹)人。1925年由共青团转为中共党员。1928年春领导陕西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委主席。后任陕北特委军委书记、陕西省委候补委员、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红26军42师师长、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军委主席、中共西北工委委员,红15军团副团长兼参谋长。1935年10月初劳山战役后,在错误肃反中与习仲勋等被捕关押。中共中央长征到陕北后,于11月7日获释,任中革军委西北办事处副主任、红28军军长等职。1936年4月14日在东征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以身殉职,壮烈牺牲。
  ⑦谢子长(1896~1935),陕西安定(今子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参加领导陕西清涧起义、渭华起义,后任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总指挥、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红26军42师政委等职。
  

马文瑞论延安精神(中)/马文瑞著;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