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西北红军对长征胜利的贡献*——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

马文瑞


  (1996年11月25日)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年了。经过漫长艰难的努力,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西北,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空前壮举。
  各路红军的长征是分头进行的,又是互相协同,互相支援的。西北红军没有直接参加长征,但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今天,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回顾西北红军迎接各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前前后后的情形,至今历历在目。
  创建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初期,党在陕西、甘肃积极开展军事活动,与南方的武装斗争遥相呼应。1927年10月的清涧起义,打响了西北地区我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接着又先后组织发动了渭华、旬邑、耀县等大小几十次武装起义,有力地震撼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1931年底,谢子长、刘志丹等人组建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西北反帝同盟军。次年初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1932年底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第2团,继而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此时,陕北地区的武装斗争也蓬勃开展起来。1932年秋,建立了延川游击队,1933年春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此后又相继成立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10多支游击支队,开辟了大批红色村庄和游击区,后来发展成为陕北根据地。1935年1月,陕北游击队联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在此期间,陕甘边根据地建立了“陕甘边苏维埃政府”,陕北根据地建立了“陕北省苏维埃政府”。1935年2月,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成立,统一领导西北革命根据地。
  三次反“围剿”斗争
  1934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之前,国民党陕甘当局动用数万军队,对陕甘边、陕北两个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军事“围剿”,陕甘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刘志丹、谢子长的分别指挥下,经过数月的浴血奋战,粉碎了敌人的“围剿”。谢子长同志在指挥河口战斗时负伤,后伤情恶化壮烈牺牲。
  1935年2月,正值中央红军和红二、四方面军艰难行进在长征途中时,蒋介石纠集陕、甘、宁、晋等省6个师,加上地方反动民团计10万之众对西北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疯狂的“围剿”。西北红军在刘志丹的正确指挥下,经历十余次激烈战斗,歼敌正规军5000余人,民团3000余人,解放了安定、延长等6座县城。使陕甘边、陕北两个苏区联成一片,根据地外围的游击区扩大到30多个县。西北红军主力由2000余人扩充到5000余人,地方游击队由1500余人扩大到4000余人。根据地面积包括游击区达到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
  1935年7月,蒋介石发现长征中的红一方面军有向西北转移落脚的意图。便不惜血本再次调集阎锡山、高桂滋、井岳秀、马鸿宾、马鸿逵、张学良、杨虎城的部队达15万之众,蒋介石亲任“西北剿匪”总司令,向西北根据地发动了空前大规模的“围剿”,妄图一举消灭西北红军,使长征中的中央红军无立足之地。面对15倍于我的敌人,西北红军在刘志丹的指挥下,集中主力部队,于1935年8月,在吴堡慕家塬和绥德地区痛击西渡黄河的阎锡山部,消灭敌军2000余人,第三次反“围剿”初战告捷。西北红军的英勇作战,牵制了大批敌军,客观上策应了红军的长征。
  1935年9月,西北红军迎来了先期长征到达陕北的红25军。红25军同西北红军会师后,在陕北永坪镇召开会议。决定将红25军、红26军、红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红15军团建立后,由徐海东、刘志丹指挥于同年10月1日至12日先后在劳山、榆林桥发动两次重大战役,给前来“围剿”的张学良部以沉重打击,击毙其110师师长何立中,俘107师团长高福源,毙俘敌7000人。劳山战役胜利后,在清理战利品时发现敌人电文中有“共匪中央及匪军主力已到甘肃通渭地区,有进入陕北之迹象”的消息,红15军团立即确定部队南下攻打富县、洛川,牵制敌人,迎接中央红军北上。
  党中央、毛主席决定到陕北去
  1935年9月21日,毛主席在甘肃哈达铺缴获敌人的天津《大公报》上得知:“全陕北23县几无一县不赤化,”“陕北赤化人民70万,编为赤卫军者20万,”“匪军长刘志丹辖3师,枪有万余,”这些已经过时的消息,引起了毛主席的极大重视,多次找参加长征的原陕西地下党省委委员贾拓夫询问陕北情况。贾拓夫向毛主席详细汇报了1933年左右陕甘边和陕北地区党组织、红军及根据地的情况,并建议中央去陕北。毛主席兴奋地说:“别说陕北有几万红军,能有一万就好了。”9月22日,中央在哈达铺召开的团以上干部大会上,毛主席作了形势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那里有我们的根据地。”号召大家说:“同志们,胜利前进吧!到陕北不远了,那里就是我们的抗日前沿阵地。”并宣布将红一方面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9月27日,中央政治局在甘肃通渭县榜罗镇小学召开常委会议,决定前往陕北,并设想“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随后,贾拓夫就作为陕甘支队的向导,留在毛主席、周恩来身边,随时向中央提供陕北的情况。10月19日,毛主席带领中共中央机关及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后改为吴旗)镇。中央红军终于找到了落脚点。
  各路红军胜利会师
  此时,中央红军仅剩8000余人。红25军约3400人。西北红军连同地方游击队近万人。三支红军的会合,壮大了红军的力量,11月6日中央决定恢复了红一方面军番号。在毛主席、党中央的直接指挥下,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团结战斗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毛主席评价说:“直罗镇一战,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为了巩固和扩大西北根据地,进一步发展壮大红军力量,党中央于1935年12月以后,陆续将原西北根据地内的地方游击队整编组成红28军(军长刘志丹)、红29军(军长肖劲光)、红30军(军长阎红彦)和神府独立师(师长王兆相)、关中独立师(师长白志文)。1936年,中央和红军总部先后组织东征和西征战役,进一步扩大和发展了西北根据地。在东征战役中,刘志丹指挥部队在攻打中阳县三交镇时壮烈牺牲。
  “毛主席来了晴了天”
  1935年10月初,正当西北根据地军民反第三次“围剿”的关键时刻,王明“左”倾路线波及西北根据地。在很短时间内,刘志丹、习仲勋等数十名党政军负责人先后被捕,一些干部惨遭杀害。红军和根据地处在十分危机的境地。在这紧要关头,毛主席、党中央到达吴旗,得知此情况后,及时派人制止这场灾难。西北军民欢天喜地,民歌唱出万众心声:“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毛主席来了晴了天。”
  中央红军初到吴旗时,陕北的气候已经很冷。战士们还穿着破烂单衣,急需粮食和各种给养,也需要补充兵员。根据地党政军民总动员,节衣缩食,掀起为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解决给养和兵员问题的热潮。仅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就完成军粮970余担,赤源一县筹措军费1600块银元。千千万万的妇女夜以继日缝衣做鞋袜,解决了部队过冬被服问题。仅延川一县,就提供军服3000套。数以万计的男青年积极踊跃参军。那热烈的境况,正像陕北民歌唱的“一道道的山来、一道道的川,咱们中央红军到陕甘……千家万户把门儿开,快把咱们亲人迎进来,热腾腾的油糕端上桌,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西北军民以极大的热情,迎接党中央、毛主席和中央红军。从此,中国革命以西北根据地为依托,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轰轰烈烈的人民解放战争。
  *这是马文瑞同志和贺晋年、王世泰、吴岱峰等同志合作撰写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的文章,原载1996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马文瑞论延安精神(中)/马文瑞著;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