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不断发扬光大陇东中学的光荣革命传统*

马文瑞


  (1998年3月15日)
  陇东中学是经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于1940年初批准创办的。当时,陇东分区所属的庆阳、合水、镇原、环县、曲子、华池6个县没有一所中学,因而,党的基层干部文化程度都非常低,这对于开展工作极为不利。另外,随着抗日烽火在全国的燃烧,陇东解放区的一些进步青年纷纷奔赴延安,寻求革命知识,为抗战贡献力量。但延安是面向全国的,很难满足这些青年的进步要求。因此,为了提高和普及陇东分区的教育,并对这些青年施以革命教育,陇东地委和陇东专署研究提出成立陇东中学,报经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批准,同时决定陇东中学受边区政府和陇东地委的双重领导。
  陇东中学初创时,陇东地委和专署指定陆为公同志具体筹办。因为陆为公同志是陇东分区庆阳县城人,情况比较熟悉,便于开展工作。当时我们研究决定,把这所中学设立在庆阳县城内,并对校舍、用具积极筹措,安排招生和向边区政府要求选派教师。同时由地委写信给毛泽东主席,请他为陇东中学题写校名。此信转去不久,毛主席就在一张宣纸上用毛笔写下了每字约五六寸大的“陇东中学”4个字和自己的署名,由延安党中央办公厅转交到陇东地委,由地委交给当时筹办学校的负责同志。修建校门时,就把毛主席题写的校名连同署名放大后作为校牌刻在校门上方石板的正中。据说毛主席题写的校牌在1946年毁于战火,这是十分可惜的。
  创办的陇东中学受地委直接领导(陇东地委是1938年夏由庆环分区和陇东特委合并成立的,仍由我任地委书记),所以边区政府任命我兼任校长。当时该校的教员大多是边区政府从延安派来的高级知识分子。主要有艾堤、孙萍、于佑野、张智(女)、沙垠、曲子贞等。其中曲子贞是位华侨,是由廖承志从香港介绍到延安后来到陇东中学任教的。正式开学后,上级又派来了曾任大学教授、担任过北京大学地下党领导工作的赵梅生(长远)同志担任副校长,主持学校日常工作,同来的还有他的夫人袁静同志。赵梅生同志对学校工作认真负责,经常向我汇报情况,商量解决有关问题,使陇东中学办得有声有色,各项工作很快走上了正轨,落实了党和政府对学校工作的各项要求。可惜赵副校长任职只有一年左右时间,在康生一伙搞的所谓“审干反特、抢救运动”中被捕,在延安病故了,这对陇东中学是一个极大的损失。袁静同志当时是一个热情很高的青年干部,她背弃了自己富有的家庭,追随并资助赵梅生同志进行艰苦的革命活动。她原是党员,后来由于颠沛流离把党的关系丢了,到陇东中学工作后,她曾来到地委找我要求解决党的关系,我对她的缺点作了批评,并且要求她首先做好学校的工作,党的组织关系问题以后再考虑。袁静同志那时把组织对她的要求落实到了工作中。当时陇东中学教员奇缺,她虽然是个搞文学的,我让她教一个班的语文,两个班的数学,三个班的生理卫生,又兼学校医务室工作,她没有因为是赵副校长的爱人而例外,都乐意接受了,而且工作得很好。这段工作和生活对袁静同志后来的成长有很大好处。
  在1943年整风运动中,进行“审干反特、抢救失足者”运动时,我仍兼任陇东中学校长,认为学校的大多数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中不会有什么特务和失足者,也就没有搞什么抢救运动,学校工作还比较平稳,教员学生基本上没有受到大的冲击。1944年春,我离开陇东地委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上级认为我太稳,没有整出特务,后来就派人到陇东帮助搞“抢救运动”。他们在陇东中学也用所谓的“车轮战”法搞“抢救运动”,使一些优秀教员被打成了特务,其中最惨重的就有曲子贞等,使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受到创伤。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一个人是吴南山,这是陇东中学创办时教师中唯一的一位庆阳本地人,他是在国民党汉中特务训练班接受训练后被分配到解放区庆阳县城来搞特情的。那时敌特搞的是点线活动,吴南山就是庆阳的一个点。他到庆阳后,看到解放区的一切都很好,就主动找到陆为公同志,谈了自己想弃暗投明的打算。陆为公把这个情况报告地委后,我就找他谈话,他坦白了自己的问题,交待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和到解放区的目的,并且明确表示,他觉得解放区确实好,愿意在党的领导下做一些工作。我看他态度很诚恳,经反复考查,就给他表明,可以考虑让他工作。后来就把他分到了庆阳县教育科,协助做陇东中学创办初期的筹备工作。吴南山会画画,陇东中学开学典礼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主席、朱总司令等领袖的巨幅画像就是他在白布上直接画成的。庆典活动中,学校院内的彩门及有关设施也是由他设计完成,他为陇东中学的创办做了一定的工作。后来,敌人派了五六个特务到庆阳来找吴南山协助他们搞特务活动,吴南山和他们接头后,他一面稳住敌特,一面向地委报告了情况,我们就立刻派人抓住了这伙特务,并把他们送到了延安保安处。吴南山以实际行动弃暗投明,为革命立了功,但据说因其原来的特务身份,在后来的历次运动中,长时间受到冲击,这都是极左做法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时间过去快60年了,但陇东中学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建立的历史功绩将不会磨灭,陇东中学的光荣传统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应发扬光大。
  解放前我在陇东地区工作过多年,曾兼任陇东中学第一任校长。我对陇东老区人民和陇东中学怀有深厚的感情。1993年9月,我曾故地重游,看望了陇东中学全体师生并进行了交谈。看到老区的新变化和陇东中学的新面貌,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喜悦。陇东中学教师袁兆秀同志编修《陇东中学校史》,几年以前就和我交谈过,我认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表示了全力支持。今天,这部反映陇东中学60年变迁的校史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这对陇东中学乃至老区的教育事业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工作。她客观地概括了陇东中学发展全貌,总结了陇东中学的办学经验,是研究和了解我国解放区教育发展变化的好资料。在《陇东中学校史》正式出版和陇东中学即将迎来建校60周年庆典之际,我再次向陇东中学师生及老区人民表示亲切的慰问,同时,也希望陇东中学全体师生继承和发扬陇东中学的优良传统,为开发大西北培养更多的高质量、高层次的优秀人才,以实际行动为建设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再做贡献。
  *马文瑞同志曾任陇东中学首任校长。为纪念陇东中学诞辰60周年,这是他为《陇东中学校史》撰写的序言。
  

马文瑞论延安精神(中)/马文瑞著;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