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延安精神的精华---实事求是

卢国英

    
  延安精神,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但是,从理论的高度来概括,最根本、最主要的内容则是实事求是精神。
  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①又说:“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②实事求是原则,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从哲学高度概括出来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时代精神的凝结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中,经过了无数胜利和失败的艰难曲折历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延安之后,所苦苦思索的是这样的问题:中国革命为什么会胜利?又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曲折?怎样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毛泽东经过反复思考,得出的基本结论就是:党的指导思想是否和客观外界相符合,也就是是否坚持了实事求是原则。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采取了符合革命斗争形势的路线和政策,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积极参加了军事斗争,放手发动群众,开展了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习运动,领导和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可是,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却在这一时期的后期采取了压制群众的方针,放弃了领导权,面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一味妥协投降。由于主观指导上的错误,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敌人的屠杀。经过失败,得到了沉痛的血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等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开创了土地革命战争的新局面。
  在蓬蓬勃勃开展的土地革命战争中,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有了以井冈山为中心的许多块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到了三十万人。但是,这时,党的领导权却被王明等教条主义者所把持,他们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提出并推行了一条“左”倾冒险主义的路线。最后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不得不举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壮举,最后是以胜利告终。但是,“左”倾冒险主义的路线使得井冈山等许多革命根据地丢失,红军力量骤减,白区党的力量几乎被破坏殆尽。革命又一次遭到严重挫折。严重的挫折唤起了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领导的觉醒,终于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从此,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便走上了胜利的轨道。1935年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党制定和实行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促成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全国抗战。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开创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在延安整风之后,又开了党的七大,总结了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路线,团结了全党。革命事业更加迅速发展。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用了不到四年时间,便打败了国民党蒋介石,取得了全国的伟大胜利。
  革命为什么胜利了又失败、失败了又胜利了呢?毛泽东在延安1937年写的《实践论》中,作了正确的回答。他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它就从失败中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③这一论断是党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
  对于失败、犯错误的原因,毛泽东在延安1936年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总结说:“为什么主观上会犯错误呢?就是因为战争或战斗的部署和指挥不适合当时当地情况,主观的指导和客观的实在情况不相符合,不对头,或者叫做没有解决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④这里讲的是军事问题,其实是总结了整个革命历史的经验。
  陈独秀为什么犯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是因为他过高估计了敌人的力量,面对蒋介石的背叛,不敢针锋相对地斗争。王明为什么犯“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是因为他过低估计了敌人的势力,不根据革命力量还很弱小的情况来计划自己的行动。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主观的指导和客观的实际不相符合,虽然一右一“左”,是两个极端,但是,殊途同归,都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使革命遭到了严重的损失。
  毛泽东在1962年回顾以往的历史经验时说道:“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⑤毛泽东在1953年同薄一波谈话时,也曾说,1942年全党整风,才真正找到了一条根本的指导原则,它可以说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这就是主观和客观相一致。毛泽东还意味深长地重复说:“二十年了,才找到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这个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⑥
  所谓主观和客观相一致,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原则,是民主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从哲学上所作的高度概括,是无数先烈用鲜血结成的光辉灿烂的明珠,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无价之宝,是延安精神的精华。
  一切胜利和成就,都是同党的指导思想上确立了实事求是原则分不开的,而一切错误都是在指导思想上离开了实事求是的缘故。不仅民主革命的胜利和失败是如此,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就和挫折也是如此。“大跃进”的失误,就是因为不根据客观条件,不量力而行,贪多图快,急于求成,违背了经济建设的规律。“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就是因为过分夸大了敌情,搞阶级斗争扩大化,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用对待敌人的办法来处理党内矛盾,以致被敌人钻了空子。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主观和客观分裂,必然使革命和建设事业蒙受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事求是原则得到了恢复和发扬,党的事业重又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前几年由于当时的领导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致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出现了曲折和困难。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严格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指导原则,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重新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概括出来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据考证,“实事求是”一语源出于《汉书·河间献王传》,原文是“修学动古,实事求是”。唐朝颜师古注解说:“务得实事,每求真是也。”毛泽东采用了这句成语的形式,吸收了它的朴素的合理的含意,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重新作了科学的阐释,赋予了崭新的内容,使“实事求是”这一概念获得了强大的新的生命力。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原则的概括和解释,有一个历史过程。他从开始参加革命活动起,就非常注意实际,注意调查情况。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在湖南农村作了深入调查之后,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一报告是实事求是的典范。1929年,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为红四军党代表大会写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其中专门写了批判主观主义一节,指出:“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坠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⑦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一开头就痛切地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真理。他说:“许多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而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么?要不得!要不得!注意调查!反对瞎说!”⑧
  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和井冈山时期,做过许多详细调查,并写出了很有价值的调查报告。1931年1月,在《兴国调查》前言中说:“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坐在房子里面想象的东西,和看到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决不是具体的情况倘若根据‘想当然’或不合实际的报告来决定政策,那是危险的。过去红色区域弄出许多错误,都是党的指导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缘故。所以详细的科学的实际调查,乃非常之必需。”⑨
  毛泽东到延安后,为了总结历史经验,彻底清算错误路线,特别是清算王明教条主义的错误,刻苦地深入钻研了哲学,写成了《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专著,对实事求是原则的概括,奠定了深厚的哲学基础。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许多军事著作,总结了党领导的军事斗争经验。他在谈到战争的指导原则时说:“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⑩这就是战争指挥中的实事求是。毛泽东的杰出的军事著作,阐明了实事求是原则,是军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发表了许多文章和讲话,明确地提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概念,并作了深刻的理论解释。毛泽东给延安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从哲学的高度作出具体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个解释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概括了中国革命历史的丰富经验,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包含普遍真理。
  党的许多领袖,如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不仅他们的言行堪称实事求是的楷模,而且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定,对实事求是原则的科学解释,都贡献过许多力量和智慧。邓小平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11)他把实事求是概括为“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陈云提出了“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的原则。(12)这些都是对实事求是原则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和发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实事求是原则,进一步作了完整的概括和系统的解释。因此,可以说,延安时期所提出的实事求是原则,不仅是中国历史经验的凝结,而且是全党智慧的结晶。
  “实事求是”,采用的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而又通俗易懂的形式,概括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最深刻、最普遍,最重要的科学真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是在延安时期形成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用邓小平的话说: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基本点”或“根本点”,就是实事求是。这些精辟的论断,充分表明了实事求是在毛泽东思想中的地位和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上,对待马克思主义曾经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修正主义,一种是教条主义。修正主义是借口“特殊”情况,而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教条主义不懂得从实际出发来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此外,还有经验主义,经验主义则满足于局部经验,而缺乏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指导。它们错误的共同点就是把普遍真理和具体实践割裂开来。实践证明,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毛泽东一再强调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说:“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13)又说:“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14)毛泽东紧接着指出:这种做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1941年9月,毛泽东在延安对中央妇委和西北局联合组成的妇女生活调查团的讲话中,曾回顾了他开始怎样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去做的过程。他说:“记得我在1920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了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是,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它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15)毛泽东说,他做了许多农村调查,才得知了中国农村各阶级的情况。《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就是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普遍真理,来调查、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成果。
  毛泽东对于中国社会的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的策略,有许多创造。他按照中国社会阶级的实际情形,把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并且分析了它们的不同特点,在各个时期制定了对待资产阶级的不同的政策。在民主革命中,党对买办资产阶级占有的生产资料,采取没收的办法;而对民族资产阶级占有的生产资料,采取保护的政策。因为买办资产阶级是革命的敌人,而民族资产阶级则属于人民的范围。到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我国对民族资产阶级成功地实行了和平赎买,这是马克思曾经设想过,列宁曾试行过而没有行得通的道路。这是因为俄国资产阶级反动而又有力量,他们用反革命武装叛乱来反对列宁的政策。中国之所以行得通,除了有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根本条件之外,还因为这是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这就是它在民主革命时期,有革命性和妥协性的两重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又有剥削工人和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两重性。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这种实际出发,创造了社会主义历史上和平改造资产阶级的成功经验,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从认识和处理中国资产阶级这个事例可以说明,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它遵循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而又有根据中国实际情况的独特创造。正是立足于中国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自己独特的创造,才有毛泽东思想。不从中国实际出发,没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无所谓毛泽东思想。由此可见,实事求是乃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毛泽东思想的基础,是它的哲学思想。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它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容,然而,集中起来说,毛泽东思想哲学理论的根本特点,也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首先,实事求是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概括。实事求是中至少包含着这样三个基本观点:第一,包含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实事求是是以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为基本前提的。第二,包含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实事求是是以全面、发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辩证法原则为基本要求的。第三,包含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事求是是以在实践中正确认识世界并进而改造世界为根本目的的。一句话,实事求是原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部原理。
  其次,实事求是原则,又是毛泽东哲学专著和其他著作的灵魂。可以这样说,毛泽东的著作,千言万语,鸿篇巨著,都围绕着实事求是这个根本原则。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著作,阐明了毛泽东的认识论思想。毛泽东的认识论思想的基本观点,是能动的反映论。这个反映论指出,认识以实践为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发展,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要充分发扬根据和符合于客观实际的自觉能动性。结论是:要获得正确的认识、主观和客观、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这个统一的集中体现,就是“实事求是”。毛泽东的认识论思想,从认识论的角度深刻地阐明了实事求是的观点。或者说,实事求是原则是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高度概括。
  毛泽东的《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著作,阐明了毛泽东的辩证法思想。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的最重要的贡献,是系统地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他分析并论证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而实事求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正是这个精髓的体现。毛泽东根据列宁的思想,从矛盾特殊性的角度,深刻地阐明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要求客观性、全面性、实质性,反对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而这也是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毛泽东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进一步从辩证法的角度深刻地阐明了实事求是思想。换句话说,“实事求是”原则,同时是唯物辩证法思想的高度概括。
  毛泽东哲学思想,深刻论证了实事求是是科学真理;而实事求是则是毛泽东哲学的结晶。
  一句话,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三、延安精神万古常青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之所以能在艰难曲折中不断前进,就是因为在根本的指导思想上有着延安时代所确立的实事求是原则。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代表。总的来说,毛泽东不失为实事求是的榜样,尤其在民主革命的整个时期,是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卓越代表。为什么自从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后,革命事业就得到胜利发展,革命就很快在全国取得胜利呢?研究毛泽东指导中国革命的历史,便会懂得,毛泽东不是天上神仙,并没有掐指能算、呼风唤雨的本领,而只是靠着一个称得上是万能的法宝,这就是“实事求是”。邓小平说得好:毛泽东之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就是靠这个实事求是。(16)
  毛泽东在军事上,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这个指挥艺术就是实事求是地变换自己的战略战术。如在井冈山时期的前三次反“围剿”,他根据敌情的变化,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灵活地指挥军队,打得敌人落花流水。遵义会议后,红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形势非常危急。毛泽东根据实际情形,不断变动前进后退的部署,来了一个“四渡赤水”之战,声东击西,指南打北,牵着敌人的鼻子,使红军完全处于主动地位,而敌人则处处挨打。毛泽东依靠实事求是这个法宝,在长达22年的战争中,指挥工农红军胜利战斗,使人民的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800万国民党军队,取得了中国人民革命的辉煌胜利。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对许多事情的处理,都遵循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习仲勋在纪念毛泽东的一篇文章中,讲了一个故事,他说:1942年8月一天,陕甘宁边区政府小礼堂正在开征粮会议,各县县长参加,由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主持。这时,天正下大雨,忽然一声雷响,礼堂的一根木柱被劈断,延川县长刘彩云不幸触电身亡。这件事传出后,有的群众说:为什么雷没有劈毛泽东!?这话传到毛泽东的耳里。它并没有派人去追查咒骂自己的人,更没有去抓什么“反革命”,而是实事求是地向干部了解“骂”的原因。原来,边区政府下达的征粮任务过重,群众有意见,便借“劈雷”一事,发泄不满。毛泽东知道原委后,指示有关部门将征收公粮任务从20万担(每担300斤),减至16万担。这件事的处理,使党群关系更加接近,毛泽东在群众中的威信更加提高。(17)
  毛泽东用自己的言行作表率,大力提倡实事求是的作风,反对主观主义作风。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他讲了两个主观主义的小故事。一个是,在遵义会议时,一个同志硬说,毛泽东的军事战略都是从孙子兵法学来的,现在用不上了。毛泽东问他:你读过孙子兵法没有?你知道孙子兵法一共有几章?问得这个同志哑口无言。因为这位同志本来就连孙子兵法这部书也没有见过。另一个是,一位同志刚到陕北洛川,第二天就下了命令取消一切苛捐杂税。毛泽东问他:究竟有那几种苛捐,哪几种杂税?这个同志完全答不上来。(18)毛泽东在延安常常通过这些生动的事例来教育干部,使很多干部懂得什么是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有什么重要意义。
  周恩来说:毛泽东自己言行的口号是:“实事求是”。我们要学习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他是最老实的,是则是,非则非。他是最反对骄傲反对急躁的。”(19)
  毛泽东在延安用实事求是精神,培养教育了一代人、二代人、三代人,大批干部成为实事求是的模范,实事求是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延安的实事求是精神已经在党内深深扎了根,一大批坚持实事求是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新秀,掌握了党的领导权,使实事求是之风重新得到发扬光大,这是党兴旺发达,朝气蓬勃的保证,是党能够成功地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保证。
  然而,我们看到在执政党的条件下,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里,坚持做到延安时期所确立的实事求是原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毛泽东自己在晚年也曾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离开了实事求是,犯了错误,使党和国家蒙受了重大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中央党校学习的经过风风雨雨的许多老同志,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为什么这么难?
  在一般的情形下,在对待简单问题上,坚持实事求是并不难的,难就难在特殊的情形下,也能不折不扣地坚持。
  ——在取得伟大胜利的情况下,人们称颂赞扬,这时就易于骄傲起来,沾沾自喜,陶醉胜利,把功劳归于自己,尾巴翘到天上去,对人对事的认识和处理上,就往往不能实事求是了。
  ——在失败很惨的情况下,或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易于被失败和困难压倒,灰心丧气,悲观失望,不能实事求是地分析客观形势,只见黑暗,不见光明,只见困难,不见顺利,不能采取实事求是的正确态度。
  ——在某种社会潮流面前,缺乏清醒的头脑,缺乏大无畏的勇气,在洪水般的潮流涌来的时候,就易于随波逐流,不能做到实事求是。
  ——在错误路线之下,一时认识不清,积极去推行,或者出于个人的目的,自觉去贯彻,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离开实事求是原则。
  ——在权势很大的时候,如果党性不坚强,对权力没有正确的观念,就往往容易不能平等对待下级和群众,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甚至头脑发昏,忘乎所以,这时往往就把实事求是置诸脑后了。
  ——在上级领导的压力下,明知不对,还不得不执行,或出于个人患得患失,明知不符合实际,也不敢如实反映,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去执行,甚至瞒上欺下,弄虚作假,完全背离实事求是。
  ——在物质利诱的面前,个人主义思想作祟,抵抗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就会昧着党性、良心,干出伤天害理,丧失国格人格的事情来,这就毫无实事求是可言了。
  ——对人对事有偏见之时,就容易带着偏见看人看事,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偏见比无知离实事求是更远。
  ——不肯下苦功夫去调查,或没有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不善于开动脑筋,分析问题,也不能做到实事求是。
  ——方法不对头,采取了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方法,那就一定背离实事求是。
  ——没有正确理论作指导,不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缺乏辨别能力,就易于把真理当错误,或把谬误当真理,它必然违背实事求是。
  ——立场站错了,不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的立场上,而是站在个人主义的,小集团的,甚至敌人的立场上,看待,对待一切事情,便会本未倒置,是非颠倒,和实事求是必然南其辕而北其辙了。
  ——客观事物的矛盾没有充分暴露,矛盾的方面在发展中还没有展开,或事物的本质被假象所藏蔽,人们一时难以揭露事物或人物的本来面目,这也难于完全做到实事求是。
  凡此种种,也只是列举大概。一言以蔽之,坚持实事求是是比较地难。所谓难,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事物的认识上,达到实事求是难;另方面,是对人对事的恰如其分的处理上,真正做到实事求是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已重新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路线,在这条思想路线指引下,党已经初步探索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然而,我们清楚地看到,坚持和发扬延安时确立的实事求是精神,仍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今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道路肯定仍然不是平坦的。但是,如果能够将延安精神的精华——实事求是,坚持得好,那么,党就会少走许多弯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业也就会早日得到成功。共产党人和革命者有一个光荣任务:一定要弘扬延安时期的实事求是精神,让延安精神万古常青。
  注释:
  ①《第179号<科伦日报>社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1页。
  ②同上,第120页。
  ③《实践论》,《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第122页。
  ④《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第97—98页。
  ⑤《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第825页。
  ⑥薄一波:《崇敬与怀念》,1981年7月3月《人民日报》。
  ⑦《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第33页。
  ⑧《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第48页。
  ⑨《兴国调查》,《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1月第2次印刷版,第182—183页。
  ⑩《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第98页。
  (11)《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一九八二年)》,第109页;《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第121页。
  (12)陈云关于“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论点,详细阐述见1990年1月24日陈云同浙江省党政军领导同志的谈话。载《人民日报》1991年1月18日第1版。
  (13)《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第477—478页。
  (14)同上,第478页。
  (15)《关于农村调查》,《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1月第2次印刷版,第21—22页。
  (16)邓小平的原话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引向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见《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载《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第121页。
  (17)习仲勋:《红日照亮了陕甘高原》,1978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
  (18)参见陈云:《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1977年9月28日《人民日报》。
  (19)《学习毛泽东》,《周恩来选集》上卷,第342页。
  卢国英 (中共中央党校)
  

弘扬延安精神/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理论研究委员会编.—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