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四章 四、共产党在“三三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

申沛昌 任学岭主编


  “三三制”是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重要政策,也是边区参议会最完善的选举形式与参政方式,它在边区各级参议会的普遍实行,标志着边区参议会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因此,共产党在边区参议会中的领导地位,也就主要体现为在“三三制”中的领导地位,这是延安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握了“三三制”政权建设的政治方向
  实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无产阶级政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的本质要求,如果实行多元政治,必然破坏党的团结和统一,导致政治上的各自为政,行动上的各行其事,损害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进步事业。因此,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一方面,“三三制”政权政策的实行会不会削弱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导致政治上的多元化呢?另一方面,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又会不会妨碍“三三制”政策的贯彻实行呢?回答都是否定的。首先,“三三制”政策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政策之一,这个政策是“使各界人民都有说话机会,都有事做”的政策。它的实行使一大批党外人士有了参政议政的机会和权利。中国共产党在坚决地实行“三三制”政策的同时,又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的领导,其目的就在于保证“三三制”政策更好地实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同“一党专政”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放弃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就不可能有“三三制”政权形式的出现,民主政治建设只能成为空谈。根据中共中央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决定,中共中央西北局是边区的最高领导机关,边区政权系统处于西北局的领导之下,实行这种一元化领导,并没有妨碍“三三制”的实行,反而保证了“三三制”政策在边区的更好贯彻就是很好的例证。其次,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保证共产党人严格地服从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议,模范地贯彻“三三制”政策,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政治前提。在“三三制”政策的实行中,存在着“左”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左”的倾向不让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参加政权,而只让这种人的一部分参加政权;右的倾向主张让不赞成抗日和不赞成民主的反共分子也混进政权中来。这两种倾向对于“三三制”政权的巩固都是极为有害的。只有实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有效地克服和抵制这两种倾向,既广泛地吸收党外人士进入政权机关工作,又铲除不利于民主政治建设的种种因素,以确保“三三制”政权建设的正确方向。再次,在“三三制”政权建设中,边区党和政府在坚持集中统一领导的同时,又十分注意反对“以党代政”的现象,重视党的政治领导,强调通过政权机关党组织的工作和党员的模范作用的发挥,通过制定大政方针实现党对政权机关的领导,而不是包办一切,党政不分。比如“五一”施政纲领,就是共产党向边区第二届参议会提出的竞选纲领,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又被边区第二届参议会所接受而成为陕甘宁边区的施政纲领的。正因为高度重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强调通过制定大政方针及政策实现党的领导,避免“以党代政”,所以才使“三三制”政权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才使党同党外人士能够长期合作共事,把握住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重视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保证了“三三制”政权建设顺利开展
  “三三制”政策的实行,使政权机关中党员只占三分之一,这是削弱了党的领导,还是加强了党的领导呢?有不少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这将无法保证党的领导。事实上,党对政权的领导是靠自己正确的政策和党员的模范作用,而不是靠党员人数的多少。在“三三制”中党员人数只占三分之一,并不是放弃党的领导,相反,只有使多数党外人士接受党的政策,才能显示党的领导。那么,边区如何在“三三制”政权建设中,加强党的领导呢?首先,边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在边区政权机关工作的党员的质量,特别强调在政府工作的党员要少而精,政治质量必须是好的,强调注意选择政治上、工作上、同群众关系上、统一战线作风上优秀的党员参加政府工作,以保证党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其次,边区十分重视在政府工作的党员的修养与进步,加强对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增强党性观念,并注重身体力行,充分发挥模范作用。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员“在政府工作中,应该是十分廉洁,不用私人,多作工作,少取报酬的模范”,“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到第一位,个人利益服从民族的与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等等精神,才是值得敬重的模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①如果党员不能不断地提高和进步,就很难站在革命前列,势必降低党在政权机关中的威信,影响党群关系的密切。在“三三制”政权建设中,重视党员的质量,这对于提高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吸引力,保证党外人士对党的拥护和信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在政权机关中设立了党的组织,要求党的组织和党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以及一些大是大非问题,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要向党外人士广泛地宣传党的政策,注意工作作风的改进,克服关门主义,既要避免以党代政现象,接受党外人士监督,又要毫不动摇地保证党的政策的贯彻执行。最后,重视党的队伍的净化工作,对那些思想意识不纯或犯有错误的严重败坏党的声誉的人,采取了坚决清除的方针。这既维护了党的队伍的纯洁性,又加深了党外人士对党的理解和支持。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因此,必须使之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一优越条件,只要有了这个条件,就可以保证党的领导权,不必要有更多的人数。”②边区党和政府正是通过提高党员质量,加强政权机关中党的组织建设,保证了边区“三三制”政权建设的顺利开展。
  (三)坚持团结与批评相结合的方针,使“三三制”政权获得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三三制”的实行,共产党人同党外人士同济一堂,共商国事。坚持团结是一个核心问题,没有团结就没有“三三制”,团结搞不好,“三三制”也极难得到巩固。在实行“三三制”的过程中,边区党和政府始终重视同党外人士的团结。首先,经常地教育党员,特别是政权机关内的共产党员,确立相信党外人士的思想,以诚相待,主动担负起搞好团结的责任,克服官僚主义、关门主义的工作作风,经常地同党外人士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呼声,征求他们的意见,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使党外人士真正地有职有权,并尊重他们,给予他们一定的工作和任务,发挥他们的作用,坚决取缔把党外人士看作“空架子”或“装饰门面的摆设”的错误思想,使他们有说话做事的机会。同时,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照顾他们的习惯,学习他们的长处。再次,在搞好团结的同时,把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进行必要的斗争。党外人士由于社会出身不同,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他们在同共产党人的合作共事中,发生分歧是不可避免的,有时甚至是原则上的分歧,这就要求共产党人必须立场坚定,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但是,在坚持原则的同时,还必须针对不同情况,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混入政权机关的坏分子的破坏,绝不能容忍,但要依靠真凭实据,使其他党外人士了解真相;对于政治上的自私自利分子,要进行恰当的批评,但不能放松争取和团结。一味的迁就或一棍子把人打死都是不能建立真诚合作的。此外,对于非重大原则的分歧,对党外人士的批评或斗争,还必须注意场合,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既促进其改正错误,又不丢掉面子,这也是同党外人士搞好团结不可忽视的方面。最后,为了团结和合作,在斗争或批评的同时,还要注意党外人士的提高和培养,同党外人士建立思想上的联系,召开座谈会,开展民主讨论,交流思想,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这对于巩固合作也是极为重要的。总之,边区党和政府在实行“三三制”政策时,充分有效地坚持了团结与批评相结合的方针,在党与党、党与非党的成功合作中保证了党的领导的实现,使边区的民主政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回首十三年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可以看到,延安时期我们党在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坚持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进行了脚踏实地的民主化、法制化建设,走出了一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的群众路线,从而造就了边区民主政治建设在实践中的辉煌成就。正如1940年2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各界的群众集会上演讲的那样: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里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正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到处都是“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动人场面。“十个没有”成了整个延安时期弊绝风清的生动写照。鱼水情深的党政军民关系,让解放区的老百姓发自肺腑地赞美:“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三三制”政权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向,延安成为举世瞩目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典范。
  ①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8、333页。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简史/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延安大学陕北文化研究院,延安大学中共党史研究院编;申沛昌,任学岭主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1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