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结束语 二、延安时期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申沛昌 任学岭主编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能够奇迹般地领导中国革命走出挫折之低谷,走向胜利之高峰,其基本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应用于中国革命实际
  事实求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中开创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它的实质是遵循事物的本质,探求其发展规律,讲求实效的科学精神。事实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倡导和奉行的思想路线。但是,在党诞生之前,理论准备时间较短,党成立之后,又一直处于紧张的革命战争环境之中,未能很好地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和教育,加之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不切实际的指导和党内一些人把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苏联的经验神圣化,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尤为严重。就全党来说,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了解得很肤浅,还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因而导致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大的挫折。错误和曲折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规律只能由中国共产党人自己来把握。党中央到达陕北后,抓住时机,开展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和全党的整风运动,从思想上和政治上彻底消除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影响和“左”右倾错误的干扰,全党思想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解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研究中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实行人民战争,以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方针政策。事实证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之本,成功之路。
  (二)开创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在党中央初到陕北时,党内和军队内除了深受“左”右倾思想的影响外,还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这一方面是由于党的组织迅速发展,大量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加入党的组织,必然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带进党内来;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共自身建立以来一直处于动荡的战争环境中,没有条件对广大党员特别是新党员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在一定范围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得以存在和发展。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早在1937年,毛泽东就指出:“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这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延安时期开展的整风运动,就是在全党普遍进行的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思想革命运动。这次整风以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为中心内容,在学习整风文件的基础上,紧密联系个人的思想、工作、历史,以及自己所在地区部门的工作进行检查,以同志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着重是自我批评,对错误的路线、思想和作风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弄清犯错误的环境、性质和原因,逐步取得思想认识上的一致,指出努力的方向,从而正确解决党内矛盾,清除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使全党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在这个过程中,采取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批评——团结”这一解决党内矛盾的总方针和一套正确的方法。1945年,毛泽东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时曾经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的整风运动之所以发生了很大的效力,就是因为我们在这个运动中展开了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整风是党在延安时期加强自身建设的成功实践,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的光辉范例。
  (三)始终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辉煌发展的时期。总结延安时期创造辉煌的历史经验,展示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因为我们党在那个时代始终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政策都紧紧地围绕着“消灭日本侵略者,实现土地改革,解放农民,发展现代工业,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中国”这一中心目标,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开展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从表层看,它是为了推翻旧的北洋军阀统治和新军阀的统治。而表层深处的实质,就是对旧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冲击和摧毁。
  延安时期,在争取民族解放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与生产力发展关系的认识在理论上进一步系统和成熟了。毛泽东曾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而中国共产党当时的一切政策都紧紧地围绕着“消灭日本侵略者,实现土地改革,解放农民,发展现代工业,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这一中心目标。正是这种反映了先进生产力要求的纲领和政策,使国家和民族能够战胜外敌入侵,克服内部分裂走上摆脱贫困的光明前途。
  在具体政策和实践上,一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解放区开展了以大生产运动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活动,形成和积累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政策和经验。如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按照中国国情和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经济建设路线、方针、政策等。二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了自己为之奋斗的“三大经济纲领”。三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强调实现“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是中国工业化前提的同时,也郑重地肯定了民族资本主义是近代中国一种进步的经济形态。这些政策和实践完全符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贫穷的国情要求,真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第二,延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确立和广泛普及时期,毛泽东思想成为整个文化事业和主导人们思想道德修养的统帅,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中,始终维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主流地位,扶植、培育了民族、科学、大众为主要标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伴随着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无产阶级革命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情操的陶冶和科学文化的普及,都为延安时期先进文化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延安时期,又是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确立和毛泽东思想广泛普及的时期,毛泽东思想成为整个文化事业和主导人们思想道德修养的统帅。在这种思想理论指导下,共同的信仰、崇高的理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成为人们工作的动力源泉和基本准则,由此而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成了延安时期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就文化的思想道德层面而言,延安时期先进文化所包涵的道德是先进性与广泛性有机的统一,是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有机的统一。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公开宣称:“我们的道德是为着保障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战斗利益”。尽管共产主义不是当时的斗争目标,但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中着力体现这种先进思想道德,使延安充满了蓬勃向上的朝气和风貌。另一方面,爱国主义则是延安先进文化建设广泛性的具体体现。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中国共产党人以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团结全民族所有抗日的力量,组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以民族大义为重,适时调整自己的政策,制定正确的策略方针,维护统一战线的团结,争取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就文化的教育发展层面而言,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普及的程度,不仅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同时也制约着人们思想道德修养的水平。延安时期是科学文化知识重在普及的时期,这是与当地长期处于闭塞、落后状态的情况相联系的。为此,毛泽东曾亲笔为《新中华报》题词:“为消灭文盲而斗争”。在知识界、高级干部中则注意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的教育和各种专门技能的教育。延安时期创立的干部教育、社会教育的形式、规模,所取得的成就完全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
  此外,先进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继承、交流、借鉴和融合。毛泽东反复强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外文化要采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既反对一概否定的态度,又反对“厚古薄今”、“全盘西化”,“应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由此,延安时期形成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式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第三,延安时期,毛泽东用“为人民服务”完整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以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作为实现自己纲领的第一步奋斗目标。在近代历史上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第一次把全国各族人民长期渴望和追求的这一愿望具体化为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和行动,并且身先士卒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前仆后继,不惜流血牺牲。
  延安时期,毛泽东用“为人民服务”完整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同时把“密切联系群众”列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之一,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作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这种群众观点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深入人心,并且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抗日战争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中国共产党为了尽快完成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这项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任务,制定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调整了有碍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些具体方针政策。如将没收地主土地政策改为减租减息,抗日政权建设中实行了“三三制”原则。此外,各根据地部队、机关、学校开展的大生产运动,说到底就是为了战胜困难,同时也是为了减轻人民负担。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尽快打败日本侵略者,以保护中国人民的最根本的利益。
  此外,延安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尚最好的时期。在延安“只见公仆不见官”,干部作风突出表现为以身作则,与人民同甘共苦的风范;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作风。延安的“十没有”更是真实的写照。廉洁的党风和良好的社会风尚,是当时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和必然结果。
  延安时期创造的辉煌历史经验,对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简史/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延安大学陕北文化研究院,延安大学中共党史研究院编;申沛昌,任学岭主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10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