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九章 四、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延安时期党的优良传统。新时期要增强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编 陈燕楠主编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智慧和力量的源泉。真正掌握和实践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也就能真正掌握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思想路线,真正掌握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谁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同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谁就有力量、有智慧、有办法。延安时期,我们党之所以完全彻底地成为“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的忠实代表,一个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实行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密切了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许多研究中共党史的外国学者指出:群众路线是“延安道路”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最有威力的创造。中国共产主义运动自延安时期以来的历史业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坚持了群众路线而取得的。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从理论上深刻论述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认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如果党脱离人民,便等于鱼没有水,便没有生存的必要条件。针对当时个别干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甚至欺压群众的现象,毛泽东不断告诫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活菩萨”、“上帝”、“诸葛亮”。他反复强调,只要我们依靠群众,坚决地相信人民的创造力,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压倒。从这个原则出发,他要求共产党员无论做任何工作,都要放手发动群众,把群众组织起来,让群众起来自己解放自己,共产党员只做引导者和向导。毛泽东还要求党员干部虚心向群众学习,和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永远做群众的学生。刘少奇在阐述毛泽东提出的群众观点时指出:“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我们同志有了这些观点,有了坚固的明确的这些群众观点,才能有明确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才能实行正确的领导。”①这种工作方法,就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统一了起来,不但可以充分发扬民主,动员了群众,提高群众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使党和群众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而且可以更有效地实行集中,集中群众智慧,从而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这一时期,党坚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自己的政策和策略中,坚持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党不但制定了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新民主主义总路线和总政策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还制定了各方面的具体政策,诸如全面抗战路线、“三三制”的政权政策、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以及劳动、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政策,无不透露出强烈的人民性,得到各阶层人民的拥护。党还教育党员干部,在执行政策时,要从实际出发,防止“左”右两种倾向,及时纠正脱离实际的政策,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调整政策的依据。一位农民的一句“雷公为什么不打死毛泽东”的牢骚,引起了毛泽东的重视,指示有关部门认真了解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位农民的不满。当发现边区政府向农民征收公粮的任务太重导致农民不堪重负的问题后,党中央立即调整征粮政策,经过边区政府认真研究,作出了削减公粮的决定,并采取措施减轻农民群众的其他负担。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边区“鱼大水小”的矛盾,党中央还采纳了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的提案,在边区实行“精兵简政”政策。1941年至1942年,连续三次精简,调整机构,使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减少了四分之一。党中央还号召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这些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极大地减轻了边区群众的负担,使边区很快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特别是开展整风和大生产运动后,全党上下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广大干部生存在人民群众之中,关心群众的疾苦,了解群众的意愿,集中群众的智慧,组织群众的力量,解决群众的困难,凡是与人民利益适合的东西就坚持下去,凡是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就努力改掉,开创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最好的时期,使集中体现“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有了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使党获得了领导人民群众的资格、权力和胜利之本。
  十七大党章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今天,虽然没有了那种直接的生死考验,环境和生活都大大改变了,但是保持和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对于巩固执政地位,对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毛泽东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就告诫全党:“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②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依靠人民群众夺取胜利、巩固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真谛。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今天,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世界上还没有现成的样板。影响和制约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因素很多,特别是国内外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强大,不愿意看到中华民族团结和睦,打着民主、自由、人权、民族、宗教等幌子,利用具有特殊背景的所谓宗教组织、非政府组织,借助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处心积虑地插手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离间破坏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要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组织动员千千万万人民群众为实现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进步,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以及对党和政府的期待和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生存权,还期待发展权;不仅要求知情权,还期待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等。不断满足这些要求和期待,既是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也是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代表、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进一步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的根本保证。
  总的来看,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联系群众的状况是好的。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税费改革,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都是首先来自实践,来自群众的伟大创造;从抗击非典到抗震救灾,从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到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都得益于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但是,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对取得人民政权的艰辛和付出的代价缺乏亲身感受,对如何巩固和发展人民政权缺乏认真思考,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的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感情淡了、距离远了,滋生了脱离群众的倾向。有的党员干部对群众既没有爱心也没有耐心,对困难群众的疾苦更是不闻不问;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不尊重群众的感情和人格;有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做官当老爷,劳民伤财;有的甚至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影响极坏,很容易使人民群众失去对党的信任和支持。江泽民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③我们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努力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在复杂的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必须严守党的群众工作纪律。党的群众纪律,是我们党为保持党的组织和全体党员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处理党群关系的总的规范,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个人和人民群众交往过程中不能踩踏的行为底线。大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准与民争利,反对以任何形式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二是不准侵占群众的各种物质利益及损害群众合法权益;三是不准搞特权,不得以不平等态度对待群众,对群众逞威风、耍权势,欺压群众;四是不准压制群众的民主权利,不准随意干涉群众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五是不准以官僚主义的态度对待群众,对群众疾苦和困难麻木不仁,在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受到威胁时袖手旁观。严守党的群众工作纪律,根本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即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观点,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等等。通过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强化爱民观念,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看做是党员干部的天职。同时要加强对党员干部队伍遵守群众工作纪律方面的监督。各级纪委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党员干部遵守群众工作纪律的教育,加强对执行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对那些作风霸道、欺压群众等违反党的群众工作纪律的行为,都要坚决查处,维护党的群众工作纪律的严肃性。
  要积极研究并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提高有效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要认真研究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积极探索和掌握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做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凝聚和激励群众。要改变居高临下、生硬简单的行政命令和枯燥的灌输说教,根据群众的文化水平、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多用民主恳谈、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等办法,引导群众,以理服人,增强说服力。要认真体察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从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具体事情做起,尽心尽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针对不同时期群众反映最普遍、最强烈的问题,集中力量,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深入群众,进一步拓宽联系群众特别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通过请上来、走下去,更多地接待来访群众,更多地深入基层,特别是深入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访贫问苦、汲取智慧、获得力量。要切实尊重群众权益,依法按政策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努力实现维护群众权益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机统一。
  ①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4页。 
  ②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47页。
  ③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72页。
  

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研究/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