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十二章 第三节 社会教育的广泛开展——1


  一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
  边区的社会教育,从抗战和边区建设以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照顾群众的生产特点和生活习惯,把教育、生产、抗战三者结合起来,获得了很快的发展,对于提高边区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强调社会教育广泛性的同时,却忽视了扎实性,出现了形式主义的偏向,有些夜校、识字组等,几乎是徒有形式,实际效果不大。
  为了加强社会教育,克服不良倾向,真正实现“把广大群众从文盲中解放出来”,边区政府对社会教育在发展中多次进行整顿充实。1941年整顿识字组织,奖励好的,取消有名无实的;妇女组和妇纺组结合进行;夜校在人口集中的地方办理等。这年又提出推行新文字教育,对消灭文盲发挥了重要作用。1942年在精简政策的要求下,对社会教育又进行了较大调整,取消了徒有虚名的识字组。1944年又试行民办社会教育,提出“将来应做到每村都有一个民办的村学,在村学的协助下,来办冬学、夜学、识字组,以达消灭全边区文盲之目的。”①为此,在同年底边区文教大会关于边区教育方针的决议指出,进行不脱离生产的社会教育,其主要目标是消灭不脱离生产的文盲,主要对象是40岁以下的成、青年男力,35岁以下的成、青年妇女;其步骤是:着重消灭区乡干部、变工队、运输队和农村中组织起来的积极分子中的文盲。各地学校、县以下几级政府、合作社以及模范变工队,都应成为推广识字运动的据点,根据需要与可能,组织读报识字、夜校和冬学。
  边区文教大会后,不脱离生产的群众识字教育更加广泛地开展起来,读报识字组、夜校、午校、半日校、轮学等学发展到3007处,参加人数30113人(冬学数尚未统计在内),其形式也更加多样化。这种群众识字组织的教学时间,随季节及生产忙闲而定。群众识字组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以生产组织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识字组。生产组织的成员当学生,由小学教员、政府干部或识字农民做教员,以劳动英雄、积极分子作骨干。教学以不误生产为原则,采取随到随数,并实行子教母、夫教妻、民教民等办法,使识字教育同妇纺、卫生、变工等相结合,进度不求一致。淳耀县白原村、延安市磨家湾、华池县城壕村、绥德县王家桥、新正县榆树湾、安塞县马家沟等处的识字组,都属这个类型,并由识字教育推动其他各项工作,都取得显著的成效。
  2、以小学生为教员的识字组。由在校的学生做小先生,教自己的家人或失学的儿童,并经过这些儿童再教他们的家人。如绥德小学刘佩珍的识字组,首先从家庭做起,然后走向街头,团结儿童开展识字活动。米脂小学生刘安信的儿童团识字组、新正小学生王栓牢的栏羊娃识字组,都有很好的成绩。
  3、家庭识字组,由家庭识字成员进行教学。如盐池县的石礼和李兰英的家庭教学。石礼在20余年中,教会了12个子孙识字。这在地广人稀的地区特别值得提倡。
  4、妇女识字组。这也是一个革命,要冲破男子或家长的阻挠和家务的牵累,与男子识字组并行。如富县张村驿妇女识字组,由区政府、妇联和驻军女干部领导,坚持了6年之久,有80人学会写字、看报。
  5、识字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学校。定边民教馆办有7个职业补习学校,一面教识字,一面教手艺,学生不脱离生产,既学了技术又识了字。这是社会教育中的创举,颇值得推广。
  上述识字组,均以一户、一村为独立单位,形式多样,坚持自愿,不脱离生产,群众很欢迎。
  在群众识字教育广泛开展的同时,部队、机关、工厂的文化教育工作,也以不同方式普遍的开展起来。比如部队的文化学习,坚持学习内容与部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与用相一致,“做啥学啥,要啥学啥,学啥用啥”。大致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以能阅读部队报纸为标准,开展学习千字运动,以取得文字工具为主。第二步就要消灭文盲,以学习与政治常识、军事技能有密切关系的社会、历史和自然常识为主。学习教材,要有基本读物和解释问题通俗小册子做辅助教材。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实行自愿结合的小先生(或叫学习组长)制,这种方法的好处;一是把一个教员变成了许多小先生,一个带一个,多识一字者即为一字师,多懂一事者即为一事师,彼此自愿结合,熟悉接近,感情融洽,互相学习竞赛,互相砥砺督促;二是教的人刚学过不久,有直接的体验和心得,了解学习者的心理,学习起来效果好。经过文化教育,不少的人摘掉了文盲帽子,能读、能写还会算,文化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历年来,边区的民众教育馆、图书馆、俱乐部也在发展中进行整顿和充实,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一般工作都比较好。馆内除备有图书、阅览、游艺等设备外,还开展时事宣传,社会宣传,组织群众识字,办黑板报,为群众代写诉状、保状、书信、合同、对联,调解民间纠纷,帮助群众进行卫生工作,组织领导地方剧团,改造地方民间的艺人等活动,颇受群众欢迎,取得较好成绩。
  总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大大提高了边区广大群众和战士职工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和政治思想觉悟,对于削弱封建迷信观念,改变边区落后愚昧的社会风气,促进边区建设,支援抗日战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①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提倡研究范例试行民办小学的指示》,见《陕甘宁区教育资料》小学教育部分(上)第156页。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中、下篇)/雷云峰.—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