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十二章 第二节 小学教育的巩固——2


  二 发展民办公助的农村小学
  边区在小学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视群众创造的民办普通小学的办法。边区政府制定出民办公助的方针,提倡人民自办小学,要求每县至少试办一所。民办公助方针的要点是:(1)民办小学的形式,一般按各地具体情况决定,不求一律。各地人民要求开办小学甚多,据已开办的看,有完全民办的,也有公私合办的。一般普小,人民如要求改为民办,而群众确有能力接办时,应即改为民办,逐渐达到自中心小学以下,均归民办。(2)关于民办小学的学制。教育内容等,应尊重群众的意见,按群众自己的需要,学制的长短,上课时间是整天或半天,一年上几个月的课,均不求一律;课程科目,可根据群众的要求,废除暂时不急需的科目,如群众只要识字、写字、笔算、珠算,不教其他的东西,也可以允许;教师也可以让群众聘请他们最信任的人,政府给以指导和帮助,如群众要求政府代聘教师,政府介绍人给他们;学校学生名额不必加限制,10个8个都可以;在校址选择、经费、教员待遇等问题,完全可以让群众决定。(3)民办不能和公助分离,不能听其自流,政府要加强领导,经常有人负责检查、帮助,随时解决群众的困难,纠正不应有的偏向。这样,民办小学才能办好,并有发展。
  在民办公助方针的指导下,在群众需要与自愿的基础上,边区的民办小学如雨后春笋,发展很快。这是一种适合分散农村环境的新型学校,形式繁多,各具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米脂高家沟式。其特点是:(1)群众自己办,自己管,自己教。在酝酿的基础上,经变工队创办,由群众选出村干部和积极分子5人,成立理事会,管理学校。由变工队中推选全村识字最多的高怀山当教员,他的地由变工队代替。(2)学制、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完全按群众需要而定,没有一定的年限,学到能写会算就毕业。教学时间分全日、半日两班,农忙放假,农闲上学。教材除用一部分现成课本外,大部分由教员编写,其内容包括生产、卫生、政治常识、歌曲、故事等不同形式,教学上着重对学生的新公民品德的培育。(3)学校成为本村文化政治活动的中心。围绕着学校成立了变工队员读报识字组、妇女识字组,与村乡政府配合,开展农村卫生运动,最具特色的是学校,成为全村的俱乐部,学习文化,开展娱乐活动。这种类型的民办村学,极受群众欢迎。靖边镇靖区城市乡民校,亦属此种类型。
  2、延安市杨家湾式。这是经过积极分子的创议和动员,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在驻当地机关的帮助下成立的。杨家湾小学教员是驻杨家岭的中共中央办公厅派去的青年知识分子干部陶端予。她按照学生家庭的需要,自编实用的并使儿童爱好的教材。教学先从实际事物着手,然后再教,读、写、用,如拿尺子先量布,然后教丈量的数字;出题先让小学生讨论,予以启发,引出结论,增强记忆。她还采用各种游戏、讲故事、小先生制、集体学与个别照顾相结合等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效果显著。她放下教员的“架子”,和学生娃们建立了亲如姐妹的关系,推动儿童自治,组织竞赛,和家庭教育配合,鼓励好学生,帮助教育调皮学生,并且打破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界限,不仅教了书,而且育了人,还通过学生和家长推动了成人识字教育和全村的卫生运动,使杨家湾成为边区最好的卫生模范村之一。陶端予成为边区特等模范教员,出席了边区劳模大会,受到表彰。延安市的磨家湾、裴庄等民校,也是同一类型。
  3、米脂杨家沟式。这是在政治上得到了解放,经济上减轻了租息负担的翻身农民,迫切要求文化,在识字班的基础上办起的小学校。教育对象包括儿童和成年人。这种学校最大的特点,是全体学生都不脱离生产,分早班、午班、夜班授课。教学内容根据群众需要确定,并密切联系生产实际。这种一揽子形式的村学,打破了儿童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界限。关中岭底、雷庄等村学,与此同类。
  4、新式的巡回学校。这种学校由一个教员轮流到相距三五里左右的村子里教课,学生不离村子,不脱离生产。各村选出有威望、热心教育的学生1人,负责学校日常管理。在学生中各村也选有学习组长,协助学生督促领导学生上课和复习。教员每天跑两个村子,教学无固定形式,教员在山沟、路上、村庄遇到学生,随时进行教学。学校有校董会,由各村自选一人组成,负责筹划经费、组织学生、解决困难。教员轮教到某一村,即由该村学生家庭管饭,学校其他费用,也由大家共同解决。由于学生不脱离生产,适用于居住分散的农村,所以深受群众的欢迎。如志丹县七区一乡的红石峁、高家湾、顺宁街、荒地台等4个村庄和靖边县榆沟壕、盐店坬等村子的轮回学校,同属此类。
  此外,还有两种适应人口分散环境的学校。一种是“旧式轮学”,如吴旗六区五乡、志丹五区一、二乡等处,都是由几个村共请一个教员轮流在学生家里上课,轮到某个学生家,教员和所有学生一起在他家吃饭上课10天或半个月;然后再全体搬到另一个学生家去教学。另一种是“家庭学校”,如吴旗李岱华在自家办学,吸收本村儿童学习,教学时间按季节而定,学生可与家庭生产相结合。
  上述各种类型的村学,由于贯彻了民办公助的方针,坚持了群众自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等原则,形式灵活多样,大多不脱离生产,又不加重群众负担,群众非常欢迎。对于边区扫除文盲,提高儿童和成人的文化水平起了积极作用,成了发展边区教育事业的重要形式。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中、下篇)/雷云峰.—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