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十三章 第三节 边区文教大会和文化工作统一战线——2


  二 文教工作中的统一战线
  边区已有了人民的新文化,这是进步的方面。但是还有广大的封建遗迹,在150万人口中,还有100多万文盲,2000个巫神,迷信思想还在影响广大群众,这又是落后的方面。“我们必须告诉群众,自己起来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为了进行这个斗争,不能不有广泛的统一战线”。①为此,边区作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教育工作方面。抗战爆发后,边区处于后方环境,又来了大批的知识分子,教育的面貌比过去有很大变化,学校、教员和学生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形态比较完备,文化水平也因之比较提高了。但中间曾走了一段弯路。从1942年西北局高干会后,边区的教育工作进入新教育方针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从数量上来说,全边区已创办了500余所民办小学,组织了3000多个各种形式的识字班,深受广大群众的拥护。公办学校,亦从各方面进行了改造,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逐渐与群众需要相结合,使教育真正为人民大众与边区实际服务。
  按照群众需要与自愿原则,并得到政府帮助而创办起来的民办村学,是一种适合分散农村环境的新型学校,形式多样,各有特色。其类型有:(1)米脂高家沟式。它的特点,第一,群众自己办,自己管,自己教;第二,学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完全按群众需要而定,没有一定的年限,学到能写会算就毕业;第三,学校成为本村文化政治活动的中心,遇天阴下雨,变工队员便来听读报、拉胡琴,唱唱玩玩,闹得很红火。靖边镇靖区城市民校等,亦属这种类型。(2)延安市杨家湾式。这是在积极分子创议和帮助下,经过政府积极领导,并得到公家机关帮助而成立的。教员陶端予是中央机关派去的能与群众密切结合,并有卓异创造才能的知识分子,他们按学生家庭需要,自编实用的教材,教学先从实际事物着手,然后再教认、写、用,以增强记忆(因她教育成绩显著,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磨家湾、裴庄等村学亦属这类学校。(3)米脂杨家沟式。这是贫雇农在政治上得到解放,在经济上得到翻身以后,迫切要求学习文化,在识字班的基础上办起的学校,教育对象包括儿童、成年男子和妇女,最大的特点是全校学生都不脱离生产,教学分早班、午班、夜班进行,并按群众需要规定教学内容。关中的岭底、雷庄等村学,都属此类。(4)新式的巡回学校。学生不离本村,由教员登门去上课。其特点是学生不脱离生产,教学上无固定形式,教员在山沟、路上、村庄遇到学生,随时进行教学,使学校完全适合于分散的农村环境。靖边榆沟壕、盐店瓜等巡回学校,都是这种类型。除以上四种外,还有两种学校:一种是旧样轮学,由几个村共请一个教员,轮流在每家上课10天或半月,然后再全体搬到另一家去教学,轮到谁家,教员学生一起在他家吃饭上课。如吴旗六区五乡、志丹五区一、二乡多是这种学校;另一种是以家庭教学为主的学校,教学时间按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动,教学与家庭生产联系密切。
  大多数公办的普小进行了改进,一般都增加了农村迫切需要的珠算和应用文等教材,许多学校教给学生植棉、防治病虫害等新的农业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鼓励学生帮助家庭生产,使教育服务于分散的农村经济。许多学校打破了只教小学生的传统观念,而兼办社会教育,开展识字运动,成立群众读报组,创办大众黑板报,帮助区乡政府工作,做到教育服务于政治。吴旗县赵老沟的小学最受群众欢迎,教师刘保堂多年如一日,从一开始教学,就注意到群众的需要,教给学生许多农村适用的东西;他打破了死板班级制,摸索出一种“活动分班”的办法,国文在甲班学习,算术可以在乙班学习,并辅之以个别教学,使请生产假的学生没有“跟不上班”的困难;他每年办冬学,并推行小先生制及民教民办法,开展成人识字教育。该校是边区公办普通小学的模范。
  完小教育也有很大改进。其一,各完小普遍地曾加了应用的文化知识,使学生写算能力大为提高。其二,大部分完小重视了学生的社会活动,如开展识字运动,推动卫生工作,组织假期下乡宣传演出,做社会调查等,使学生受到实际锻炼。其三,普遍进行了生产教育,一方面从事农业或手工业生产,同时通过课程教育及日常的生活教导。进行了劳动观点教育,改变了学生轻视劳动的思想,增加了生产知识。
  不脱离生产的群众识字教育,随着生产运动的发展而普及,大都以识字与读报配合进行,教学时间则随季节及生产忙闲而定。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1)以生产组织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生产队员做学生,由小学教员、政府干部或识字的农民做教员。如淳耀县白塬村、延安市磨家湾、华池县城壕村等。(2)以小学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小学生做小先生,教自己的家人或失学的儿童,并经这些儿童再教他们的家人。如绥德县保小学生刘佩珍识字组、米脂县东小刘安信儿童团识字组、新正县南庄中小王拴牢拦牛娃识字组等。(3)家庭识字组。如盐池县的石礼及李兰英的家庭教学等。(4)专门的妇女识字组。如富县张村驿、淳耀县白塬村等。(5)识字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如定边县民教馆办的七个职业补习学校,一面识字,一面教手艺,学生也不脱离生产,这是社会教育中的创举。
  私学在边区也有相当数量,尤以陇东较为普遍,有115处,比公办小学多三倍。这些私学都是群众自发创办的,但一般均循旧习,教古书,体罚学生,重背诵,学与用严重脱节。改造私学,使其向新式村学转变,在这方面,镇原县孟霸西△的贾其昌,是私学改造的范例。
  在艺术工作方面。普及工作是整个新文艺运动的主要任务,为此,凡是能正确表现现实生活并能为群众接受的,不论是秦腔、秧歌、民歌、剪纸、年画、话剧、歌剧、平剧等,各种形式都可以同时存在,各尽所长,自由发展。多年来,特别是文艺座谈会以后,在艺术方面,不但内容是新的,形式也是新的了。
  秧歌、社火等群众艺术在活动中逐步提高。它的特点:一是综合性,溶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文学于一炉;二是群众性,尤其是春节,成为群众的艺术节日。在群众新秧歌运动中,新宁县刘志仁领导的南仓社火,是边区群众新秧歌运动的先驱与模范。刘志仁从1937年开始闹新秧歌,他是第一个把秧歌与革命结合起来的人;他在艺术上有创造性,把秧歌与跑故事结合成秧歌剧;他的创作态度,处处以群众需要与乐于接受为标准;他的新歌曲,如“统一战线”、“新三恨”、“新文化歌”等,在关中一带广为流传。他在创作方法上亦能打破旧的一套,曲和调都力求适合群众情绪,否则宁可整段丢弃或改编;他的社火不敬神,不打架,打破了旧社火的种种弊端;他采取谁会谁教的办法,彻底废除过去师傅带徒弟的打骂制度;在演出方面,坚决反对过去专奉大户等旧习,坚持为广大群众服务的精神。并随时宣传新政策,在灯笼上写新标语,为群众写新对联等。此外,还有靖边县杜芝栋,新正县汪廷有、庆阳县黄润、赤水县王中泉、子洲县景海清等,都尽量以原有旧秧歌队、社火剧为基础,并与群众的教育、生活、卫生等组织相结合,发展群众的业余文艺活动。
  改造旧戏,批判的接受旧戏遗产,团结争取旧艺人为新社会服务,也是新文艺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旧艺人在政治上、思想上进行耐心教育,改革旧戏班内的封建制度,提供新剧本,特别是新改编的历史剧本。对流行民间的皮影子剧、木偶戏等,加以改造,广为推行。据文教大会时统计,全边区有自乐班114班,皮影子62班,旧戏25班,地方业余剧团7个,另外,还有各地方的娱乐活动,如道情、乱弹,绥德的赛赛班,关中的么号子,分散在民间的说书盲人和吹鼓手,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造。
  在医药卫生工作方面。边区为了改变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群众不卫生习惯,彻底消灭巫神的迷信毒害活动,努力减少人畜的疾病和死亡,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各地都展开了破除迷信运动,召开巫神坦白会,竭力消灭巫神危害人民的事件。关于人民的卫生和防疫治疗:第一是妇婴卫生,注意增加妇女的营养和身体健康,各地学习关中张清益的办法,开办助产训练班,改良接生的方法,注意婴儿的营养和卫生,减少妇婴死亡。第二是开展群众的卫生和防疫工作,发动群众打井,修厕所、猪圈,人畜分居,勤洗衣被,灭蝇除虱,注意食物营养及疾病预防,开展乡村的卫生防疫运动。第三是多办药社,普及医药,提倡中西医合作,学习推广三边中西医药研究会的经验,中医科学化,西医中国化。各地群众合作办药社,挖采土产药材。中西医打破宗派观念,亲密合作,医生下乡给群众治病。关于牲畜的卫生和防疫治疗,积极改进饲养和管理,冬天储足草料以免乏死,大量发展农村兽医单方,推广光华农场的防疫血清,开办训练班,培训兽医人才。
  据1944年10月统计,全边区有医院11个,卫生所75个,休养所7个,西医270人,群众中有中医1074人,西医6人,兽医54人,药铺930家,保健药社26个,接生员61人。另外,各地举办助产人员训练班,有学员410人。取得这样大的成绩,在当时条件下是不易的。
  在报纸通讯工作方面。边区内有带全国性的《解放日报》,纯边区性的《群众报》,4种分区报,11种县报,共发行21500份,平均每70人就有1份定期的报纸。这些报纸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意见,反映工作动态,成为指导和推动工作的武器。在“大家办,大家看”的口号下,建立了报纸的通讯网,全边区参加为报纸写稿的通讯员共有1952人,平均每770人中就有1个报纸通讯员。有1114个区乡村工农干部成为报纸的通讯员,他们一面看报识字,一方面又为报纸写稿。黑板报有668块,分布在边区各地。边区的部队有23种报纸,每班有3份定期报纸,每个连都有自己的壁报。各机关、学校、工厂亦有自己的墙报。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1991年6月第2版第1011页。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中、下篇)/雷云峰.—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