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三章 第四节 工业的建立与发展——1



  一、公营工业的创建
  边区原来工业十分落后,边区政府成立前,只有几十个为红军服务的小厂子,业务主要是修械、印刷与缝制被服,工人共有270余人。中央印刷厂成立比较早,是1937年在原来只有20个工人的石印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边区政府成立后,才注意公营工厂的创办。公营工业是抗日民主政权领导的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它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是边区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之一。公营工业建设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供给政府和军队,以适应战争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繁荣,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此外,它还负有培养和造就经济管理干部和技述干部的任务,为边区工业建设乃至整个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公营工业建设的步骤,是从边区实际出发,首先将原有工厂加以扩大和加强,把原来落后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设备加以改进,在可能条件下,逐步改造成为近代企业性质的工厂;然后创办一批急需的工厂,作为公营工业的骨干,带动整个边区工业的发展。1938年,边区政府提出了加强石油、煤矿的开发,扩大纸厂的规模,创立难民工厂,改良印刷厂的设备和技术使之满足现代工厂的要求。军需工业是公营工业建设的重点,为了统一指挥和设计起见,边区政府设立了军事工业局,管理兵工厂、边区机械厂、石油厂和修理厂等,委任滕代远为局长、李强为副局长。为了加紧培养工人和管理干部,边区政府除了加强神府纺织学校的工作外,又在延安设立一所工业学校,训练一批工人的农村手工业指导人员。
  为了推动边区工业的发展,边区政府采取了适当的奖励政策,于1939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在延安桥儿沟举办了第一届工业展览会。展出工业产品有2000多种。表扬了先进人物,激发了大家办工业的热情。会后,边区政府和留守兵团后勤部先后派人到西安采购了一些机器、材料、增强了发展边区工业的物质力量。1939年,边区除了扩大已有工厂的生产外,又成立了新华化学工厂和光华制药厂。新华化学工厂的前身是张浩所办工人学校附设的肥皂坊。当时仅有资金400元,职工20人左右,用煮饭锅熬碱,用汽油箱熬肥皂;除生产肥皂外,还生产牙粉、粉笔、墨水等。1939年共生产肥皂22405条。受到边区人民的欢迎。
  1940年,延安再次遭敌机轰炸,工厂疏散到志丹、安塞。由于力量分散,运输和供销发生了困难。中共中央提出了“半自给”的政策和“集中领导、分散经营”的方针。1940年4月12日,边区党委和政府作出了《关于本年度经济建设计划的决定》,要求“广泛发展家庭纺织事业”,强调“健全边区各工厂,使产量增加、品质改进、成本减低、管理健全,并增加织毛工业,以发展毛织产品”。计划“在延安、安塞增开煤窑,以增加燃料,解决燃料供给”。
  1940年1月,边区政府在新市场沟举办了第二届工业展览会,展出了当时边区生产的各种工业产品,交流了开拓工业生产的经验,为进一步发展边区工业起了宣传推动作用。
  为了开拓边区工业,边区政府帮助各工厂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由边区银行贷款100万元(合小米15.625石),扩大工厂资金,建立正规厂址,继续购买材料。同时,奖励创造发明。华寿俊等试验用马兰草造纸成功;已开始研究植物染料;对制造玻璃的原料已在搜求,从而扩大了工业原料。
  边区盛产羊毛,年产约达500万公斤,是解决服装的重要原料。1940年9月间,各部队、机关、学校响应朱德关于提倡纺毛运动,自己解决穿衣问题的号召,积极筹建工厂,学习技术,研究管理方法。著名的黎明毛织厂就是这时成立的。1940年公营工业各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据统计,厂社已增至33个,职工达到1000人。纺织业有很大增长,年产土布1470匹,产量与1939年相比增长了1050%。在边区政府的倡导下,1938年边区先后恢复和创建纺织厂、硝皮厂、石油厂各1处,煤矿3处,印刷厂1处,造纸厂1处,农具厂l处,以及制灯、制肥皂、面粉等工厂。
  1.延长石油厂。
  1937年9月,边区建设厅接管该厂。早在光绪29年(1903年),有当地绅商与德国人在延长筹备开采,后被清政府禁止。1915年,中国政府与美商订立开采合同,曾打井7.8口,因出油甚少而放弃。1932年,国民党政府又成立陕北油矿采勘处,在延长、永坪两地各打井四口,除永坪一井出油较多外,其余各井出油量也小。1934年,陕北红军解放永坪后,由于没有经验,及内战关系,该厂的工具器材,有的被破坏,有的散失于民间。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派人去整理,到1936年1至3月,共生产挥发油400斤,汽油2,000斤,头等油20,000斤,二等油13,500斤,供给红军自用有余。6月,中央领导机关撤离瓦窑堡到保安。延长石油厂也同时放弃。1936年底,延长石油厂又被红军收复。1937年9月,由边区政府建设厅接管,由陈振夏任厂长。陈振夏曾在上海模范工厂当过练习生,后来在中华电器制造厂工作。“五卅”运动时被选为罢工委员会主席,领导工人罢工,曾被捕入狱。释放后在招商局工作,当过工程师和轮机长,1938年来到陕甘宁边区。陈被任命为石油厂的厂长后,同工人一起,收集失落的机器,拚凑起来试产。1938年12月底,他又把机器搬到县城附近打新井。1939年,全厂共产原油3550桶,汽油197桶,特甲油1381桶,白腊油856桶。1940年,共产原油3859桶,汽油188桶,特甲油1472.5桶,白腊油1284桶。1938年移交中央军委后勤部接办。油厂职工只有24人。当时只有永坪一井出油,驮运至延长提炼。
  2.难民纺织厂。
  原为边区难民毛织工厂。1938年8月,国际友人外科医生兰道尔捐款9300元法币,欲建立卫生材料厂,解决医药需求,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于1938年9月拨来赈款10万元法币,由边区民政厅筹备以其中的3000元为资本,创立于安塞县2区高桥镇。9月,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委员许世英、经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拨来10万元赈济款,准备建设贫民工厂,借以救济贫民,发展国防业。边区政府建设厅又以其中的1万元为资本,在川口筹办难民毛纺厂。因棉、毛织厂都感到人力、物力、财力不足;又因交通不便,将难民棉织厂迁至延安西区川口。11月底,与边区难民棉织厂合并,更名为陕甘宁边区难民纺织工厂。1939年中旬,河防吃紧,改迁志丹县永宁山。后由永宁山复迁至安塞县工区段庄。
  该厂初创时归边区民政厅,后归边区建设厅。1939年12月底,隶属于中财部工业处。1940年10月,又归边区建设厅工业局。
  该厂的创始人吴生秀(厂长)、袁光华(工务科长)、朱次复(技师),他们群策群力,团结职工,堪称创建难民纺织工厂的带头人,为抗战救国作出了贡献。
  该厂有一套适合发展纺织工业的指挥、领导机构。设厂长、秘书、技师,辖棉织科、毛织科、弹纺科、制造部、延安办事处、总务科、人事处、会计科、保管科等生产机构和办事机构。科、处之下设股或组,组长由不脱产工人兼任。这个组织机构一方面领导生产,一方面尽力改善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建设、巩固和发展工厂。该厂职工,1938年共有45人,1939年149人,1940年204人。资金:1938年不超过万元,1939年7万元,1940年25万元。机器及设备:1938年铁机4台;有织布机、织毯机、纺毛机、弹花机、毛巾机、袜子机、整经机、络纱机、缝纫机等。可以生产粗洋布、细洋布、里子布、土布、纱布、帆布、毛呢、冷布、色条布、斜纹布、毛毯等27种产品。
  该厂把改良工具、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发展生产的重要环节。它的建立和发展,对边区发展纺织工业起了倡导作用。虽然,它只是边区纺织业的一部分,但对保障边区军民衣着供应、实现丰衣足食、增强抗战实力、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起到了一定的历史作用。
  同时,1938年11月还创办了神府难民纺织厂,职工学徒25人。设备:铁织机1架,木织机10架、铁纺机1架,手纺机40架,织袜机1架。①1939年6月,神府开办纺织学校1所,招收学生20多名,培养了技术2人与干部。②陇东特委于1938年12月开办了庆环纺织厂(即救亡工厂),职工学徒23人;设备:本织机10架,手纺机10架,织袜机2架,织带机2架。③
  1939年,生产粗洋布105匹,毛巾2712条,毛线173斤,毛袜99双,毛衣90件,绒衣20件,线袜9820双,围巾50条。
  3.制药厂:
  该厂由国际友人兰道尔大夫给八路军捐助9300元(合小米290.6石),于1938年10月至12月筹办的,建设卫生材料厂。由民政厅拨开办费16,000元(合小米500石),派李强桢同志赴西安购买器材原料,于1939年1月在赤水县吕家村开工。6月,迁至延安县西川口。7月进行机构调整,在厂长之下,设西药部、中药部、材料部、教育部。11月,成立制药训练班,学员30人,培训制药技术工人。职工技师:1939年53人;1940年增至100人。设备:压片机1架,丸筛了副(1940年又增加1副),注射液制用具1套,弹花机1架,酊剂漏斗2个。产量:1939年中药2.500磅,1940年达9.000磅;片剂,1939年为550磅,1940年达1.200磅。
  光华制药厂:成立于1939年3月,任务是(1)开发边区药材;(2)精制各种药品(3)运用科学方法,综合研究改进中医。主持者梁金生医师,是一位年轻的归国华桥,对中医、中药都有研究。1940年制特效药14种,生产60万包(每包重5格兰姆),极受群众欢迎。开办费24元,1940年增至6万元(合小米937.5石)④
  边区卫生材料厂。由边区民政厅拨资金7,000元,后增至2万余元(合小米312.5石),于1940年2月创办。主持人是药学专家令狐野。该厂归民政厅卫生处领导。主要任务是利用中药材制成丸散,及制造部分卫生器材。一年来,制丸散药60多种,价值8万多元(合小米1250石)还生产有药用纱布、防毒口罩,以及剪子、刀子等。⑤
  这些工厂的创建,对解决边区缺药和保证医疗事业的发展及军民健康起了积极作用。
  4.新华化学厂(亦称新华肥皂厂)
  1939年由建设厅举办,职工24人。以生产肥皂为主,同时生产牙粉、精盐、粉笔、墨水等。
  5.振华造纸厂:边区建设厅曾于1938年5月在甘谷驿开办一纸厂,生产供印刷打纸板用的大双纸,年底结束。随后在安塞沟糟渠建新厂,1939年5月开工,资金4850元(合小米123石)。1940年工程师华寿俊、杨凤锦用马兰草造纸成功,解决了原料问题,就开始了大量造纸,其设备、职工人数及产量如下:
  6.兴华制革厂:1938年9月,建设厅用赈济款的一部分(2万元合小米625石)在志丹城内建立难民硝皮厂。厂长惠秀祥。1939年底交给中共中央财政经济部工业处管理,改称新华制革厂。1940年9月,厂址迁到安塞沟糟渠,增加资金至10万元(合小米1562.5石)。1939年有职工17人(10人是学徒),1940年增至25人(学徒18人)。产量:1939年,制革皮、毛革共3000张。1940年,迁厂占去了3个月,实际生产9个月,生产鞣制羊皮、面皮、毛革共有7000张。1941年3月,交给中央军委后勤部军工局,改称军工八厂。⑥
  7.农具厂:边区政府成立前,只有40多名工人的修械所、几乎没有什么机器。1938年2月,企业家、工程师沈鸿来延安,带私有机床10部,工人7名,成立农具厂。1939年2月筹办,7月开工生产,主要铸铧,以促进边区的农业生产。1939年有资金2万元(合小米506.3石)。有职工学徒32人,小工5人。1939年生产大铧6149页,小铧933页,镰刀301把,锄16把,钻4个。1939年该厂移交给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办事处延安事务所管理。
  新塞毛织厂。三边专署于1940年10月创办,开办费1300元,厂长王彩文⑦
  利民纺织厂,原是私人于1939年建立的,因缺乏人力及资金,1940年春,移交给庆阳县联社接办。资金2500元(合小米39石)。⑧
  安定纸厂原是国民党安定县政府在瓦窑堡建立的。1940年春,边区在反击顽固派的反共高潮中恢复了对瓦窑堡的管辖权,由振华纸厂派人接管了安定纸厂;1941年冬又交由边区高等法院经营。
  属于三五九旅开办的大小工厂或矿井如下:
  纺织厂。第一纺织厂(在砭上),主要织布、第二纺织厂(在龙弯),主要织毛。两厂共有织布机铁机4架,木机60台,织毛机21台,织毯机4台。工人200人。一厂每月出宽布800匹,小布500匹;二厂每月出小布300匹,军毯50条。
  瓦窑堡丝织厂。织丝手巾。
  布鞋厂。工人42人,每月产鞋2000双。
  制革厂。制皮鞋,因缺乏技术工人,每人每月只生产2双,共生产200双,任务是出售。
  肥皂厂。附设在大光商店内,工人3人,每人每天生产30条。
  织袜厂。718团在米脂创办,有织机4台,每台每日产袜2打。
  木器厂。717团在临镇开办,制各种木器出售。
  三皇峁盐井。投资54000元(合小米843.75石),打盐井10口:甲种井1个,工人10,每人每年产小盐20石,共200石;乙种井5口,工人50人,每人每年产小盐16石,共800石;丙种井4口,工人32人,每人每年产小盐12石,共380石。
  煤窑。投资15000元(合小米234.4石),打工窑,一窑成功,一窑报废。
  三五九旅响应中共中央要求他们实现“半自给”的号召,这一年还开办大小工厂及矿井。
  总之,到1940年,边区的大小公营工厂已发展到22个。它们虽初具规模,设备简陋,制度不全,产品不多,但它毕竟是边区工业发展的骨干与良好开端,对促进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①《陕甘宁边区纺织业概况报告》1939年8月18日
  ②《一年来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工作》1939年
  ③《陕甘宁边区纺织业概况报告》1939年8月18日
  ④《工合延安事务所给富春同志的报告》
  ⑤《工合延安事务所给富春同志的报告》
  ⑥《历年边区工业概况材料之一》
  ⑦《解放日报》1943年11月30日
  ⑧《陇东分行工作报告》1940年9月10日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上):建立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1937年7月—1940年12月)/雷云峰.—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