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四章 第三节 西北野战军开赴外线作战——3


  三、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告别边区,东渡黄河
  宜瓦大捷标志西北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西北人民解放军已经顺利地转入外线进攻,中共中央坚持在陕北的任务宣告圆满完成。为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范围的胜利,党中央决定东渡黄河,进驻华北。1948年3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等率领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从米脂杨家沟村出发。23日,他们在吴堡县川口村以南的园则塔乘船横渡黄河,平安抵达东岸的高家塔。这时,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又登上高高的石砭,依依远眺河西莽莽起伏的群山。毛泽东深情地说:“陕北是个好地方!”他们告别陕甘宁边区的黄土地,然后经由晋绥边区前往晋察冀解放区的平山县西柏坡村与中央工委会合,在那里继续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和领导创建新中国。自1935年10月长征胜利抵达陕北至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陕北战斗和生活了13个春秋。
  当胡宗南等集团对陕甘宁边区实施重点进攻刚刚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就语重心长地说:长征后我们党象小孩生了一场大病一样,是陕北的小米延河的水滋养我们恢复了元气,现在是陕甘宁边区人民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怎么能离开他们?他多次坚定表示:陕北问题不解决,不打败胡宗南,我决不过黄河!正是根据他的提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清涧枣林沟开会决定: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继续留在陕北,负责主持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指导全国的革命战争。从那时起,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3人组成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就一直坚持在陕北,转战在陕北。这个中外历史均无前例的大胆决策与行动,果然牢牢吸引并牵制住蒋介石打内战的战略总预备队胡宗南集团,不仅有效减轻其他战场的压力,支援各解放区军民成功粉碎国民党军的疯狂进攻,而且也为各战略区胜利转入反攻和进攻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雄伟气魄与非凡胆略,同时又深刻反映出革命领袖们对陕甘宁边区人民的无比了解和无限信赖。
  自1947年3月18日主动撤离延安,到1948年3月23日告别边区东渡黄河,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在陕北高原上连续转战和工作了1年又5天。这段时间,也是西北战场最危险、最艰苦和最困难的时期。在胡马军十倍于我、重兵压境的严峻形势下,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亲自率领精干的中央机关(其番号先后为昆仑支队、3支队、9支队和亚洲部等),绐终转战于陕北的崇山峻岭之间。他们栉风沐雨,雪餐露宿,爬山涉水,不分昼夜,以仅仅4个半连的警卫部队与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相周旋,巧妙地在敌人间隙中穿插迂回,牵着他们的鼻子走,一次次地挫败其合围企图,几度化险为夷,却反使敌军一而再、再而三地落入解放军所设的陷井中,屡遭沉重打击,接连损兵折将,从而创造出中外战争史上以少、劣、弱胜多、优、强的奇迹。在此期间,毛泽东等先后在延安、延川、清涧、子长、子洲、靖边、安塞、横山、绥德、米脂、葭县、吴堡12县的37个村镇工作和居住过,行程总计1000余公里。尽管气势汹汹的胡马军占领延安和边区的所有县城,“清剿”、“扫荡”了90%以上的乡村,却丝毫没有达到其消灭中共首脑机关与西北人民解放军,或将他们驱赶到黄河以东去的战略目的。毛泽东等把指挥全国革命战争的帅旗高举在陕北,与陕甘宁边区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生活战斗在一起。这个事实极大地教育和鼓舞着全边区与全国各解放区的亿万军民,使他们增添了无穷无尽的力量,更加坚定了他们的斗争意志和必胜信心。边区的群众都说:“咱毛主席还在陕北,我们什么也不怕!”
  在转战陕北的日日夜夜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废寝忘食、忘我工作,直接指挥着陕甘宁边区军民的革命斗争。由彭德怀统率的西北野战军克服无数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充分依靠边区人民的大力支持、陕北的有利地形与物资基础,坚持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经过延安以南阻击战及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陇东三边、榆林、沙家店、延清、宜瓦等诸次战役,累计歼灭胡马军等约10万人马。他们连战连捷,越打越强,不仅彻底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计划,而且不失时机地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出击,坚决把战争引向国统区,继续牵制并不断消灭胡马等集团的有生力量。此举有力支援和配合其他战场的解放军、特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作战,帮助他们较快地转入战略进攻,建立和巩固中原等解放区,从而开创出人民解放战争的新局面。中共中央和西北野战军的陕北转战行动,一直深刻影响着全国的战争形势及其发展趋向,是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关键。
  在直接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作战的同时,毛泽东等在陕北窑洞里综览全局,运筹帷幄,从容不迫地指导全国各解放区的工作与各路解放军的军事行动。正是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安排下,从1947年7月到1948年春,晋冀鲁豫、华东、晋察冀、东北和西北等地相继持续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作战,有战必胜,捷报频传,从而构成以“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为目标的全国大进攻的总形势。解放军的全线大举进攻,说明中国人民革命的最后胜利已经为期不远了。
  在陕北高原的山川间,毛泽东等先后主持召开了清涧枣林沟政治局扩大会议、靖边小河村中央前委扩大会议、葭县神泉堡会议、米脂杨家沟十二月会议、1948年一月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为夺取战争胜利作出许多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决策决定。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写出一篇篇闪耀着毛泽东思想光辉的著作文电,发表许多具有全国性指导意义的讲话。如收入《毛泽东选集》第4卷中的就有《中共中央关于暂时放弃延安和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两个文件》、《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以上分别写于延安和横山青阳岔)、《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写于靖边王家湾)、《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写于葭县朱官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以上均写于葭县神泉堡)、《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关于建立报告制度》、《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在不同地区实施土地法的不同策略》、《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关于工商业政策》、《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和《关于情况的通报》(以上均写于米脂杨家沟)等17篇。它们都是由毛泽东亲笔撰写,或他和他的战友们合作的结晶。还有周恩来的《新筹安会——评蒋政府改组》、《全国大反攻,打倒蒋介石》、《关于全国战争的形势》、《关于当前民主党派工作的意见》、《老区半老区的土地改革工作与整党工作》、《党的政策必须适时地向群众公开》和《在部队中试验组织士兵委员会》(以上大部分收入《周恩来选集》上卷)等,任弼时的《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已收入《任弼时选集》)等。这些文电和报告都是指导全国全党全军各项工作的重要文献,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人民的领袖爱人民。在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等始终把自己的生命安危置之度外,却时时处处关怀爱护着边区的人民群众。他们行军走到哪里,就带头把群众工作做到那里,热心地向驻地干部群众讲解形势,详细询问生产、土改、备战、救灾等情况,帮助解决具体困难。他们以身作则,严格遵守纪律,爱惜人民的一草一木,从不给驻地群众增添任何麻烦,坚决拒绝任何特殊照顾。吃的是同样的“钱钱饭”①,住的是一样的破旧窑洞,无论炕沿、磨盘、树墩、缸盖或石头,随处一坐就紧张工作起来。每当遇到危难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仍然是驻地群众的安全,总是镇定自若地号召乡亲们坚壁清野,安排男女老幼有秩序地转移到安全地带,最后自己才动身撤离。他们不但亲自去挖野菜,帮助群众劳动,还发动中央机关的干部战士为老乡种地、施肥、砍柴、打扫卫生和治病。在王家湾,曾帮助农民开展春耕生产;在神泉堡,积极参加群众的秋收劳动;在杨家沟,又提出所有工作人员每人每天节约1两口粮,把积省下的30石小米和70石黑豆分给驻地周围的烈军属与贫苦农户。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热爱人民,忠于人民,紧紧和边区人民心连着心。
  边区人民也无限热爱并勇敢地保卫着自己的领袖们。无论中央机关走到哪里,沿途的干部群众都踊跃带路,提供食宿,站岗放哨,侦察敌情,严密封销消息,绝对保障安全。有不少人认出了毛泽东等,却把热烈的感情压在心底,严守机密,守口如瓶。尽管国民党军在天上有飞机盘旋侦察,在地上有重兵搜索前截后追,甚至还启用了最新式的美制无线电测向仪昼夜监测,却找不到中共首脑机关的丝毫踪迹。有好多次,双方仅仅隔着一道山梁或一条沟,党中央洞悉敌情稳如泰山,而敌人却象瞎子那样擦肩而过,一无所获。国民党官兵到处拷问老百姓,逼问中共领导人的去向,而陕北的男女老少都众口一词坚定回答说:“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毛泽东在王家湾住过的窑洞,紧接着又被尾追而来的刘戡占用。房东薛如宪老汉下山侦探,不幸被敌人捉住,被吊打得死去活来,然而他始终只有一句话:“毛主席还在陕北!”就在薛家炕席下,曾遗有1个写给“李德胜”(毛泽东当时使用的化名)的空信封,刘戡非但没有发现,反倒丢失了1份重要的作战命令。这两样东西,很快就由群众转交到中央机关。无数可歌可泣的事例雄辩地证明,边区人民群众不愧是保卫党中央保卫革命领袖的铜墙铁壁,这是什么力量都打不破的钢铁长城!
  党中央就要离开陕北了。3月18日,林伯渠、习仲勋、王维舟、杨明轩、李卓然、张经武筹专程赶到杨家沟,代表边区党政军民与毛泽东等人亲切话别,为他们送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和陆定一分别与林伯渠等人促膝长谈,就领导者如何掌握工作主动权、土地改革、城市问题、民族工作及工商业政策等深入交换意见。21日,杨家沟及其周围的人民群众赶来为中央机关送行。他们送了一程又一程,恋恋不舍,千叮万嘱,请党中央领导人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再回陕北来看看。
  4月22日,即中共中央、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离开陕甘宁边区刚好1个月,革命圣地延安宣告胜利光复。
  ①“钱钱饭”,是陕北贫苦缺粮农民的饭食,系用小米和黑豆压成铜钱大小的片片,再加上米糠、秕谷和瓜菜,熬成的一种糠菜糊糊。
  

陕甘宁边区史解放战争时期/朱凯,郭林,吴璋主编.—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