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三、组织起来

任学岭 谭虎娃

    
  (一)毛泽东号召组织起来
  边区发展生产搞好经济建设,关键是依靠边区农村中的几十万个全劳动力与半劳动力。但是,由于边区地广人稀,经济落后,分散在广阔的地区之内的个体农民经济,限制了生产力的提高。为了把边区劳动力组织起来,1943年10月,毛泽东在边区高干会上作了《论合作社》的讲话,11月,又在招待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作了《组织起来》的讲话。这两次讲话,向边区人民发出了“组织起来”的号召,阐明了组织起来的意义、方针政策和方法步骤等问题。
  首先,指明了组织起来的伟大意义。毛泽东号召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军民中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尽可能地动员起来组成一支劳动大军,用协作互助的劳动方式开展生产建设。毛泽东指出:组织起来实行协作劳动是农村在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后的又一次革命,是生产关系、生产制度上的革命或改革。他说,用合作社的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劳动转变为有组织的集体劳动,虽然没有改变生产工具,生产的成果仍归私人所有,但都能使劳动生产率得到迅速的提高,使农民走上富裕之路。所以,通过合作社的道路,“把群众的力量组织成为一支劳动大军,这是人民群众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由穷苦变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抗战胜利的必由之路。”⑦
  其次,说明了边区合作社的性质和形式。边区的合作社,还是一种初级形式的合作社,既不同于个体经济,又不同于当时苏联的集体农庄。它是在中共领导下,由群众自愿参加的带有若干社会主义萌芽的集体劳动互助组织。毛泽东指出:“我们的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的,我们的合作社目前还是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私有财产基础上)的集体劳动组织。”这样的合作社,“还要经过若干发展阶段,才会在将来发展为苏联式的被称为集体农庄的那种合作社。”⑧当时,边区的各种类型的合作社中,主要有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综合合作社和运输合作社。农业合作社的数量最多,其中又有“变工队”、“扎工队”等几种组织形式,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劳动互助。但不论哪种形式的劳动互助,都是群众自愿组织起来的在私有财产基础上的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劳动互助组织。
  最后,指出要坚决贯彻组织起来的方针,学会组织群众的劳动。毛泽东说:“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这是一种方针”。要坚持这一方针,就要学会“帮助农民做按家生产计划,组织变工队,组织运盐队,组织综合性合作社,组织军队的生产,组织机关学校的生产,组织工厂的生产,组织生产竞赛,奖励劳动英雄,组织生产展览会”。⑨总之,要学会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发展生产,建设边区;要反对那种缺乏群众观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
  毛泽东的《论合作社》和《组织起来》这两次讲话,把列宁关于合作社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到中国革命根据地,不仅推动了边区以农业为主的大生产运动的发展,而且为中国农民走上集体化的共同富裕的道路、为合作经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边区的互助合作运动
  边区军民热烈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在西北局和边区政府的组织领导下,迅速地组织起来,在农业方面、手工业方面以及运输合作社、综合合作社、消费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绩。
  1.农业方面
  在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的积极提倡之下,边区各地农民根据本地的不同劳动互助习惯和具体条件,普遍组织起来,广泛地开展劳动互助运动。劳动互助分为春耕、夏耘、秋收三个时期。根据不完全统计,1943年全边区参加各种劳动互助组织的劳动力,春耕期间达到10%至15%,夏耘期间达到40%,秋收期间达到30%。全年总平均约有25%的劳动力参加了各种劳动互助组织。这种大规模发展起来的劳动互助组织,虽仍依民间旧有的劳动互助形式,但内容和形式上都进行了许多改革,而且意义也已根本不同于民间原有的劳动互助,吸收了大约1/4农村劳动力,成为完成整个生产任务的重要杠杆,对于提高农业产量,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手工业方面
  在农业生产互助组织迅速发展的同时,边区的手工业劳动互助也广泛开展起来。在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办事处延安事务所的大力帮助下,纺织、榨油、造纸、皮革等手工业合作社纷纷成立。据统计到1943年底,边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已增加到56个,比1942年增加了10%。其中以纺织合作社发展最快,1943年有38个,到了1944年7月达到90个,并且出现了如延安南区合作社新合纺织厂、陈家楼子纺织合作社、冯云鹏流动纺织工厂等一批办得好的纺织社。
  3.运输合作社、综合合作社、消费合作社、信用合作社
  在中共中央的大力号召下,边区的运输合作社、综合合作社、消费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也迅速发展起来。据1944年8月统计,边区共有消费合作社281个,运输合作社233个,信用合作社6个。到1945年8月,仅运输合作社就已增加到317个。1942年运输合作社的牲口246头,1943年便发展到3706头,1944年6月增至6884头。
  组织起来,成立各类合作社,实现劳动互助,极大地刺激和推动了广大群众的劳动热情,不仅男劳动力生产互助,就连妇女、老人和儿童也卷入了生产的热潮中来。当时,边区各县出现了许多由妇女组织的开荒班子、锄草班子和变工队。各地还有许多老汉和娃娃的变工队,甚至还出现了许多“二流子”变为新人参加劳动互助的动人事例。
  劳动互助不仅刺激了群众的广泛参与,而且还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有力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以农业劳动互助为例,据统计,在实行了劳动互助的地方,1943年的粮食产量,比没有实行劳动互助的1942年普遍增长50%以上。例如,延安县吴家枣园,1942年的产量是141.5石,1943年达到256.75石,增长了81%。安塞县马家沟村,1942年共收粮食83.7石,1943年达到160石,增长了86%。华池县城壕村,1942年共收粮食170石,1943年达到280石,增长了60%。
  

陕甘宁边区史稿/任学岭,谭虎娃编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