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二章 第五节 陕甘宁边区的教育文化建设——2

梁星亮 杨洪 姚文琦


  二、边区干部教育水平的提升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随着民族革命战争形式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但是,当时边区的干部,不论是政府系统,还是党的系统,绝大部分出身工农,文化素质偏低,尤其是基层干部,文盲占了绝大多数。据统计,安塞县区一级干部中,文盲的比例为:区委书记为4.3%、区干部为57.1%、自卫军营长为85.7%、妇联主任为100%、工会主任为67.1%、保安助理员和青救会主任均为28.6%;乡一级干部,几乎都是文盲,或者识几个字,但看不懂边区政府的文件,只能依靠文书(基本上都是由小学教员兼任)读。由于干部普遍文化水平低,影响理论学习,因而缺乏马列主义的基本修养和对政策的理解,严重地约束了他们工作能力的提高,很难适应抗日民族革命和边区建设的要求。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1939年11月中共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作出《关于党内干部教育问题的决议》,强调“提高党干部的文化程度、政治水平和理论水平,提高党干部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觉悟程度,是巩固党、加强党,巩固边区、提高边区、争取全国抗战胜利的最重要的保证。”①1940年5月10日,边区党委又发出《关于切实加强党内扫盲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各级党部应重新进行耐心的解释和热烈的鼓动,使每个不识字的或识字较少的干部及党员都了解识字的重要性。克服忽视或轻视识字的错误倾向,以造成党内热烈的识字空气,提高边区的文化水平”②随后,边区政府在1940年12月2日发出的《关于学习问题致专员县长的信》中指出:“要工作做得好,就要每个工作者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与文化水平。”③边区党和政府要求边区的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对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做好党的各项工作。
  为了提高陕甘宁边区干部的整体文化水平和理论素养,培养适应革命需要的各类干部人才,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在遵循“干部教育第一”的原则下,根据中国革命与陕甘宁边区的实际,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先后创办了许多干部学校,主要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陕北公学、中央党校、中国女子大学、军事学院、行政学院、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延安民族学院、鲁迅师范学院、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日本工农学校、新文字干部学校、卫生学校、通讯学校等20多所干部学校。这些干部学校为中共和边区政府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抗战人才,其中仅以边区党校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5月到1939年11月两年半时间,边区党校毕业生共1259名,经过各分区及各县训练班的干部1169名,送中央党校的350名,送女大的19名,送抗大的180名,送陕公的126名,送工人学校的39名,合计上述共有3142名干部受到教育和培训。④由此可见,边区干部教育的水平不断提升,那些从干部学校走出来的各类人才成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各项事业的骨干,他们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革命事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边区干部学校的创立,使边区干部有机会进入学校学习,接受比较正规的教育,有利于边区干部自身素质的提高。但是,边区干部学校的数量与边区干部数量相比,其容纳量十分有限,要把边区的大多数干部轮训一遍,至少需要十年以上时间。受当时人力和财力条件的限制,扩大干部学校办学规模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广大干部有进学校学习的机会,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脱离现任岗位而去学习也不可能。例如,1939年12月,边区党校计划招生300名学员,但到1940年7月还未到齐,预备期超过五个月,未能正式编班学习,又开始抽调回去工作,这种情况很普遍。为了使干部得到更好的培养,使其深刻理解党的政治路线,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边区政府紧密地联系革命斗争和边区建设的需要,根据干部的实际情况,施以必须的与可能的教育,开展了在职干部的教育。
  1938年10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向全党发出学习总动员令,1939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干部教育部在延安召开了在职干部学习动员大会后,边区党委宣传部随即增设了干部教育科和出版发行科,专门负责管理在职干部教育和干部学习教材的出版发行工作。6月,根据中共中央发布的《延安在职干部教育暂行条例》的规定,延安在职干部教育普遍开展起来。据1940年12月的统计,边区一级在职干部参加学习的共1254人,其中:甲类121名,乙类762名,丙类371名。上述统计表明,边区政府一级的在职干部大多数参加了学习,掀起了党内空前的学习热潮。
  1939年11月至12月,中共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党内干部教育问题的决议》规定:“一、边区内凡是不识字的党内干部、党内小组长、政府及群众团体中的科员干事以上应一律参加识字组,或由所属机关团体中的支部指定专人经常教字,务期于1940年内完全消灭党政干部中的文盲,达到每人识1000字。由边委出版一个党员千字课本,作为检测标准。二、普遍地、有计划地组织在职干部的学习,提倡领导干部的模范作用,建立一定的学习制度。三、边委应逐年有计划地抽调在职干部到边区党校、中央党校及马列学院等处学习,并加强对边区党校的经常领导。四、党的干部应经常读报,或组织研究各种党报小组,党中央负责同志的论文,尤应注意研究。”⑤之后,边区以下各级的在职干部也投入到干部教育运动中来,各级在职干部分别参加了学习运动,县、区、乡三级干部均以文化学习为主。
  194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专门发出《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重新对参加学习的在职干部进行了分类。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边区各级在职干部按中央指示精神进行分类学习。
  边区各级在职干部,经过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技术的学习和培养,提高了边区干部的文化水平、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增强了边区干部的工作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边区的各项建设事业奠定了基础。
  ① 西北五省区编纂领导小组、中央档案馆编:《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献卷(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571页。
  ② 西北五省区编纂领导小组、中央档案馆编:《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献卷(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576页。
  ③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2辑,档案出版社1987年版,第509页。
  ④ 宋金寿、李忠全:《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57页。
  ⑤ 西北五省区编纂领导小组、中央档案馆合编:《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献卷(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571—572页。

陕甘宁边区史纲/梁星亮,杨洪,姚文琦主编;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