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三章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困难局面的出现——2

梁星亮 杨洪 姚文琦


  二、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加剧对边区的封锁
  1941年和1942年,是世界法西斯势力最猖獗、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也是解放区最困难的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至1940年底以前,法西斯德国在西欧先后攻占了挪威、丹麦、比利时和卢森堡。随后又占领法国,对英国本土展开海空激战,封锁英国海岸线。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法西斯德国在战争初期的胜利,使东方的日本军国主义更加猖獗。日本为了夺取英美等国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和附属国,并配合德、意在西方作战。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美国的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随即日军又攻占了英、美、荷在亚洲的殖民地香港、新加坡、马尼拉、雅加达、仰光等地。到1942年上半年的短短几个月内,几乎席卷了整个东南亚。
  随着世界局势的恶化,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国的抗日战争发生了重大影响。由于战争的扩大,日本帝国主义兵力不足、财政不足的困难更加突出。日本为了支持太平洋战争,又不放松在中国推行其“以战养战”的方针,更加强调重点打击共产党的策略,集中主力于共产党领导的一切根据地周围,向解放区进行反复的“扫荡”,并以野蛮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和建立“无人区”,散布鼠疫病菌,施放毒气等毁灭性手段,来摧毁解放区军民的生存条件。企图以此来确保其占领区域,变中国为它进行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据统计,1941年日本集中在华兵力的75%(1942年为63%)和全部伪军,疯狂进攻八路军。仅1941年和1942年中,日军对华北解放区的“扫荡”,每次使用兵力在1000人以上的就有174次之多,使用总兵力达83万人,比前两年增加一倍。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抗日根据地的“蚕食”、割裂与经济封锁。
  在世界法西斯势力暂时得势的刺激下,国民党顽固派肆无忌惮地进行反共活动,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此前后,国民党顽固派也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的包围封锁,增调胡宗南30万军队,分驻边区周围各县,构成了对边区的包围圈。1940年3月,蒋介石向陕甘宁边区周围各战区长官和驻军首领下达了严密封锁边区的命令。边区周围构筑了多道包围封锁线,北起府谷、横山,西起宁夏、甘肃,南沿泾水,东到黄河,封锁沟堡绵延数省,关卡哨站比比皆是,便衣侦探到处巡逻,检查扣押过往商旅。1942年,国民党军包围边区的总兵力达到50万之众。其军事部署的态势是:第一线12个师5个旅7个保安团,约15万人;第二线18个师2个保安团,约19万人;第三线16个师1个旅,约16万人。此外,国民党军为配合军事进攻,还在边区周围先后扩大和新修飞机场20多个,分布在西安、三原、洛川、华阴、中卫、宝鸡、彬县、天水、平凉、固原、西峰、陇西、兰州、银川、榆林、东胜等地。
  国民党军为了加强对边区的封锁,对货物的运输与贩卖实行了严格的统制。在临近边区的彬县、西峰、平凉等地建立了百货登记管理局,专管棉花、布匹、洋纱、火柴等运销的登记和管理。凡是运销这些货物必须持有该局核发的运销证,如不按规定运销者,以“走私”论罪,物资没收,货主法办。西峰、彬县、宜川、耀县、三原、榆林、洛川等地规定,购货要持购货证,运销要持运销证,棉花、布匹不准运销。
  国民党政府还秘密制定了全面封锁陕甘宁边区的计划,颁布了封锁边区的条例。禁止必需品如棉花、布匹等运入边区。抢劫、没收进出边区的各种货物,扣押、处罚运货商民,抢杀行商及放贷的官兵;经常搜查临近边区的国统区村庄,如查出有货存放,即予没收。
  对于边区的食盐,根据其需要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办法。在开放一个口岸时,即关闭其他口岸,使边区的食盐销不出去。商民运销食盐须有驮盐票,驮回食盐又必须卖给其专卖机关。专卖机关利用其特权操纵食盐价格,需盐时提高盐价,强迫老百姓到边区运盐;不需要时实行压价,剥削运盐的客商脚户,限制贩运边区食盐。国民党政府还在边区附近组织边币与法币兑换的黑市,利用兑换差价影响边区的物价,引诱走私,扰乱金融市场,破坏边区的财政和贸易。
  由于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的重重包围封锁,对抗日根据地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抗日根据地的面积缩小了,军队、人口减少了,而财政、经济、物资上的困难大大增加了。

陕甘宁边区史纲/梁星亮,杨洪,姚文琦主编;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