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三章 第二节 “三三制”新型政权在陕甘宁边区的建立——1

梁星亮 杨洪 姚文琦


  第三章 陕甘宁边区在困境中巩固和发展
  第二节 “三三制”新型政权在陕甘宁边区的建立
  一、“三三制”建政原则的提出
  “三三制”建政原则,是中共在建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中的一个重大创造。抗战以来,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根据地政权建设实践和经验的总结,则是“三三制”政策得以提出的客观前提。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颁布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指出:“在抗日时期,我们所建立的政权性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它是和地主资产阶级的反革命专政区别的,也和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专政有区别。”“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①这是调节各抗日阶级政治利益的统一战线的政权政策,简称“三三制”政策。
  中共提出的“三三制”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是为了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推进全国政治的民主化,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坚持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特别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加紧了反共反人民的活动,造成抗日战争的危机。为了坚持团结抗战,必须坚持政治民主,中国共产党既不赞成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也不主张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而主张各党、各派、各军、各界的联合政治。只有充分调动各个抗日阶级的积极性,才能求得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
  其次是为了更好地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的中间势力(主要是其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和当权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有区别。他们虽然和广大劳动人民有矛盾,但可以和共产党共同抗日,也可以和共产党共同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他们是很重要的政治力量,在进步势力和顽固势力斗争时,他们的态度往往可以成为决定胜负的因素。但是,对于争取中间势力的重要性,当时并没有为全体共产党人所认识,尤其在打退了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后,共产党内开始出现了“左”的倾向,在政权建设中忽视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这种错误倾向如不严格纠正,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就要受到危害,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权也不能巩固。《指示》明确指出:“给中间派以三分之一的位置,目的在于争取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这些阶层的争取,是孤立顽固派的一个重要步骤。”②
  最后,“三三制”也是中共约束自己的一种政策。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处于领导地位,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但是处于领导地位的党,很容易出现把持包办等消极现象,这不但会使人民不满意,对于党本身也很不利。规定共产党员不超过三分之一,这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党外各界人士,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1940年3月11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题为《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的报告时,进一步阐明了“三三制”政权的实质内容,指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他们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只有汉奸和反共分子才没有资格参加这种政权。”“在抗日统一战线政权统治的区域,只要是不反对共产党并和共产党合作的党派,不问他们是国民党,还是别的党,应该允许他们有合法存在的权利。”③
  1940年7月5日,毛泽东又在纪念抗日战争三周年的文章中指出,“在政权问题上,我们主张统一战线政权,既不赞成别的党派的一党专政,也不主张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而主张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联合专政,这即是统一战线政权。”“在敌人后方消灭敌伪政权建立抗日政权之时,应该采取我党中央所决定的‘三三制’,不论政府人员中或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而使其他主张抗日民主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二。无论何人,只要不投降不反共,均可参加政府工作。任何党派,只要是不投降不反共的,应使其在抗日政权下面有存在和活动之权。”④在这篇文章里,毛泽东再次强调建立“三三制”政权的三个基本观点:第一,共产党既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也不主张共产党“一党专政”,而是主张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联合专政”。第二,任何个人、任何党派只要不投降不反共,就允许其有存在和活动的权利。第三,“三三制”政权的人员配置,不仅在民意机关要实行,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也要实行。
  1940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论政策》中再次强调指出:“不论政府机关和民意机关,均要吸引那些不积极反共的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代表参加;必须容许不反共的国民党员参加。在民意机关中也可以容许少数右派分子参加。切忌我党包办一切。我们只破坏买办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的专政,并不代之以共产党的一党专政。”⑤这就使“三三制”政权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内容更加丰富。
  ①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41—742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42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50—751页。
  ④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0—761页。
  ⑤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6页。
  

陕甘宁边区史纲/梁星亮,杨洪,姚文琦主编;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