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五章 争取和平民主准备自卫战争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边区的形势与任务

房成祥 黄兆安


  一、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国际形势
  经过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德、意、日法西斯被打败了;英、法在战争中受到了严重削弱,失去了以前的地位;原来世界上6个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只有美国在战争中损失很少并发了横财,大大加强了实力。从1939年到1944年美国的工业生产增长了1.2倍,它的军队数量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的比重,由战前的第17位一跃而居第1位。它依仗自己在经济上、军事上的实力,打着“防御共产主义”的旗号,迫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国家从属于它,并对这些国家进行掠夺。它在许多地方建立军事基地,加强向外扩张,侵占别国领土,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美帝国主义成为第二次大战后全世界反动和侵略势力的中心,成为反对世界和平、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策源地。
  世界人民革命力量经过战争的严峻考验和锻炼,得到空前壮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经过反法西斯战争的严峻考验,表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限生命力。它从1946年开始实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很快医治了战争创伤,其经济和军事力量更加强大。在欧洲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的人民民主国家,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建立了人民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而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构成了二次大战后世界革命变化的强大动力,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日趋瓦解。西欧和北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有了新的发展。各国共产党的力量也有很大的发展。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大大提高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对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极为有利。毛泽东在给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机关刊物《争取持久和平,争取人民民主》所写的纪念十月革命的论文中指出:“如果说,十月革命给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那么,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就是给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的意义估计不足,将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推动了战后世界人民的解放斗争,特别是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震撼着帝国主义在东方的统治。“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过世界反动力量,并且正在向前发展。”在中国近百年来的革命斗争中,从来没有过这样有利的国际条件。
  但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存在着严重复杂的斗争。反法西斯的人民大众同法西斯残余势力之间的斗争,民主同反民主之间的斗争,民族解放同民族压迫之间的斗争,仍然充满世界的大部分地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同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矛盾是战后国际的基本矛盾。美帝国主义的反革命全球战略目标,首先是夺取美国和苏联之间的辽阔地带,掠夺和奴役这个中间地带的国家,这就引起了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同美国的矛盾。在亚洲,美国把侵略的矛头首先指向中国,它积极帮助国民党政府打内战,妄图借蒋介石之手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民主势力,把中国变成美国独占的殖民地,并以此作为它扩大侵略、称霸世界的主要基地之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存在着暂时的困难。
  (二)国内形势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从4万多人发展到了120多万人,建立了19个抗日民主根据地,根据地的人口也从150万发展到了1.25亿。在苏联红军对日宣战后,中国人民武装力量立即向自己包围的敌占区展开了全面的反攻,经过了艰苦的斗争,解放了广大的国土。总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抗战的锻炼,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大大提高,已有了自己的广大解放区和强大的解放军,迫切地要求和平、民主、独立,以便休养生息,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人民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作用的胜利。战争的胜利果实应该属于人民。但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躲在大后方的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却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妄图恢复它在全国的反动统治。1945年8月11日,一天之内蒋介石连下三道命令,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就原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敌伪“擅自行动”,不许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向敌伪收复失地;并命令敌伪军“负责维持地方治安”,抵抗人民军队受降。他自己知道这个命令不能阻止人民军队收缴敌伪武装,接受日本投降,于是,又命令他的嫡系部队“加紧作战”,“积极推进,勿稍松懈”。但是国民党军队距离日伪占领区实在太远,就只得依靠美帝国主义的帮助。美国积极帮助蒋介石集团把远在西南、西北和印度的国民党军队迅速运至华北、华东、华南、东北,抢占被日寇占领的大城市和战略据点。如将国民党的新6军由芷江空运到南京,74军由九江空运到南京和上海,94军由柳州空运到上海、北平,92军由武汉空运到北平,73军由长沙空运到济南、潍坊等地。美国还将国民党驻防在西南和印度的军队,如新1军、8军、13军、52军、53军、60军、71军、93军、青年军206师部队海运到青岛、秦皇岛和葫芦岛等地。由美国直接用飞机、军舰运送的国民党军队共计54.63万余人。自九十月间起,美国更直接派兵在中国一些主要港口登陆,侵占中国领土和战略要点,援助蒋介石准备发动内战。如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于9月30日在塘沽登陆,侵占天津、唐山、北戴河等地。10月初,美国第3师两栖部队在秦皇岛登陆,10月中旬,美国海军陆战队第6师在青岛登陆,相继进驻青岛、北平。侵华美军多达11.3万人。同时,美国杜鲁门政府又给国民党政府大批美元作为“防务援助”,供给大量的军火物资,足供装备国民党军队39个师。
  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更多更快地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在美帝国主义的导演下,形成了蒋(介石)、日、伪大合流。蒋介石把南京汉奸政府的班底全部接收下来,对各地的奸伪叛逆委以重任。如把汪伪军政委员会副委员长兼上海警备司令周佛海任命为“京沪行动总指挥”;把伪华北绥靖督办门致中委任为“北平绥靖司令”;把伪第6方面军总司令庞炳勋委任为“第1路军总司令”;把伪第2方面军司令孙良诚委任为“第2路军总司令”等,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收编了50多万伪军。美蒋反动派还命令日、伪军“负责维持地方治安”,抵抗人民军队的受降。远东美军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和国民党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分别给日本政府和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发出命令:在华日军只能向国民党蒋介石所属军队投降。天津、北平、太原、青岛等地的日军都“奉命”不向人民武装部队缴械,还继续向人民武装部队进攻,向解放区“收复失地”。如原驻青岛日警备第12旅团龙本部队约4000人,于9月6日开始,沿胶济铁路不断西犯。9月9日,他们分四路以猛烈炮火,向驻青州城内的八路军轰击进攻,并继续进犯已被八路军解放的淄博、淄川及淄博矿区。在徐州的日本侵略军仍负责站岗放哨,强迫中国人向“皇军”鞠躬行礼。日本侵略军在宣布投降之后,在美蒋反动派的支持下,仍到处屠杀中国人民。日寇在中日战争进行时,屠杀中国人是非法的,投降后反成了“合法”的,因为这是符合国民党政府的“军令政令”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供认:“日本投降后,蒋介石甚至连再占领华南都有极大的困难。由于共产党人占领了铁路线中间的地方,蒋介石要想占领东北和中南就不可能。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并且向海边开去,那么整个中国就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异乎寻常的步骤,利用敌人来做守备队,直到我们将国民党的军队空运到华南,并将海军调去保卫海港为止。因此我们命令日本人守着他们的岗位和维持秩序。等到蒋介石的军队一到,日本军队便向他们投降,并开进海港,我们便将他们送回日本。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①
  由于国民党蒋介石依靠美帝国主义的帮助和利用日、伪军的结果,不仅抢占了上海、南京、北平、天津等一些大城市,而且在9月至10月间,侵占解放区的县城及重要车站、城镇数十处。新的内战严重威胁着全国人民。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中日民族矛盾,而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以国民党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三)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方针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疯狂地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积极部署内战,妄图使中国仍然保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在这紧要历史关头,中国人民应该采取怎样的方针、政策,以便打退敌人的进攻,争取革命的胜利,这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1945年8月11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日本宣布投降后我党任务的决定》,明确指出,日本宣布投降后,国民党正积极准备向解放区“收复失地”,夺取抗战胜利果实。决定要求全党全军在目前阶段“应集中主要力量迫使敌伪向我投降”,“猛力扩大解放区”。为此,“各地应将我军大部迅速集中,脱离分散游击状态,分甲乙丙三等,组成团或旅或师,变成超地方性的正规兵团,集中行动”。“将来阶段,国民党可能向我大举进攻,我党应准备调动兵力,对付内战”。“各地对蒋介石绝对不应存任何幻想”。决定要求迅速加强城市工作;要迅速扩大民兵组织;今冬明春,必须在1万万人民中,放手发动减租(已经减好的照旧),迅速巩固一切新解放区。
  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著名讲演,对上述决定作了深刻的阐述与发挥。毛泽东的讲演,深刻地分析了抗战胜利后国内的政治形势,指明了新时期的战略任务和斗争的策略方针。毛泽东说:“从整个形势看来,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蒋介石说要‘建国’,今后就是建什么国的斗争。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呢,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将是一场很复杂的斗争。目前这个斗争表现为蒋介石要篡夺抗战胜利果实和我们反对他的篡夺的斗争。”毛泽东指出:“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我们呢?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这就是说,在同美蒋反动派作斗争中要实行针锋相对的方针,要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一方面,要坚决反对内战,要真心诚意地力争和平民主,力争用和平办法来解决国共两党的争端,并在争取和平的斗争中揭破美蒋反动派的假和平阴谋;另一方面,又要做好对付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军事进攻的充分准备,要团结全国人民,依靠本国革命力量,打败美蒋反动派,建立新中国。
  八路军、新四军和一切人民武装力量与解放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正确方针指引下,同蒋介石鲸吞抗战胜利果实的罪行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从8月11日到26日,收复了大小城市59座,到10月10日,人民武装力量已控制了热河、察哈尔两省的全部地区和鲁、冀、绥、晋、豫北、淮北、淮南、苏北、苏中等地的绝大部分地区以及东北的一部分地区。到1946年1月,解放区的面积达229.1万平方公里(将近全国总面积的1/4),人口1.49亿(约占全国人口的1/3),城市506座(约占全国城市的1/4),正式建立了热河、察哈尔两省民主政府。这一形势,对革命事业的发展极为有利。
  ①《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三联书店1974年版,第70—71页。
  二、抗战胜利后边区的形势与任务
  (一)边区人民斗争的有利条件
  1.革命政权得到加强。陕甘宁边区的政治是进步的,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边区人民都有言论、集会、结社、出版的自由,不论工人、农民、商人、军人、学生、知识分子、妇女、自由职业者及少数民族、宗教团体,都有这些自由。边区各级政府都是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边区的民主自由,在中共与边区政府的积极扶助下,得到更普遍的发展。在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一切抗日根据地中,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边区人民在共产党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与贯彻了各种进步的政策,巩固了自己,提高了自己,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国民党人讲了几十年没有做到,而在边区不仅认真地实现了,并且超过了。陕甘宁边区成了抗日民主的模范地区,延安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圣地,它象灯塔一样为全国人民所景仰。这是边区人民继续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极其有利的政治条件。
  2.经济建设得到发展。抗战以来,陕甘宁边区处于相对的和平环境,经济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抗战以前,由于连年内战的破坏,生产下降,耕地面积缩小至843.1万亩。由于开展大生产运动,到1943年边区的国民经济便全面地转入发展阶段。在农牧业方面,1944年耕地面积扩大到1338.7万亩。特别是1944年,陕甘宁边区的雨水很调匀,自开春起,每隔10天半月就有雨,庄稼种得好,虽因秋雨多,使棉花减产,谷子也受了些灾害,但粮食收获量却达到181.7221万石;1945年,耕地面积增加到1520.5万多亩(一说为1425万多亩),但因灾情严重,粮食收获量下降为120万石。1944年,边区牛驴繁殖至40.392万头(其中牛为22.3058万头),较战前增长200~300%;羊繁殖至195.4756万只,较战前增长300%左右。
  边区的工业发展很快,到日本投降前,重工业有显著成绩,已能够炼铁、炼石油、修造机器、配制军需品、制造三酸等。轻工业也有进步,可以制造玻璃和陶瓷,能造纸,火柴、肥皂、食盐的生产更有发展。1944年生产纸1.5万令。火柴的产量,1944年为796箱,1945年为1207箱,能够自给。肥皂的生产自给有余,1939年至1945年共生产211.1292万条,共输出60万条。抗战期间,食盐的年产量曾达到52万余驮,低时为20余万驮,每年可输出10万至25万驮。纺织工业普遍发展,1945年布匹生产达15万大匹以上。羊毛纺织业的产品增多,计有毛呢、毛毡、栽绒毯、棉毛混纺的毛布,毛绒、毛口袋等。这些产品除供应边区外,尚有一部分输出。由于工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障了边区军民的供给,增加了收入,也节省了外汇支付,稳定了物价。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收入逐年增加、负担减轻、生活得到改善。拿征收农业税来说,以1940年的基数为100,1944年减至80(1944年实际征收公粮16万余石),1945年更减至60(实际征收公粮12万余石)。边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抗战胜利以后边区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人民军队素质得到提高。从1943年开始,边区全军普遍地开展了更有计划更切实的军事训练。每年一次大规模的冬训,一次比一次进步,军事技术一年比一年提高。在训练内容上,开始是以技术训练为主,获得显著成绩。例如,步枪射击,人数命中率从76.9%提高到94.6%,弹数命中率从71.4%提高到85.5%,投掷手榴弹,及格人数从32.6%提高到94.8%。后来的训练是以技术与战术并进,1944年至1945年,战术训练上更突出了勇猛、机动、顽强、速决等近战战术的特性,技术上逐步提高了射击、刺杀、投弹等的精确熟练程度。在制式教练上则逐步养成了迅速一致、准确与雄壮的军人气质。训练方法的改进促进了训练质量的提高。在训练中贯彻了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路线,因此,兴起了全军上下一致的练兵热潮,全年涌现出了许多练兵英雄与学习模范,成为练兵运动的骨干。
  部队还帮助边区15万自卫军尤其是3万基干自卫军的训练。自卫军在刺杀、投弹、射击、安置地雷、放哨、侦察等实际训练中,获得许多成绩。自卫军在配合正规兵团作战,维持治安、运送伤员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总之,抗战胜利后,陕甘宁边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较抗战开始时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提高,为边区人民完成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边区的严重困难
  抗战胜利后,由于1945年边区境内出现了以旱灾为主的自然灾害,由于国民党顽固派继续对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并不时地进犯边区。因而,使边区遇到了严重的困难。
  1.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和侵扰。继国民党军于1945年七八月间向边区关中分区爷台山发动军事进攻之后,复由山西调国民党第1军167师,第36军28师进驻邠县、长武、庆阳西峰镇、旬邑职田镇一带,调新27师、37师进驻富平和宜君焦家坪。他们还从河南运调“国防工事”器材,准备在咸阳至郃阳一带修筑对边区的第三道封锁线,并增修了第一道封锁线的碉堡,在淳化县城至通润镇之间增修碉堡50座。
  抗战胜利后的初期,国民党接连不断地派兵进犯陕甘宁边区。胡宗南部从洛川向富县交道进犯;36军59师多次进犯赤水县二区,阎锡山部还从山西离石不断进犯陕北清涧沿河一带。国民党军1945年10月底进犯米脂县龙镇班家沟时,打死干部多人,一次抢劫白洋1600多元。更为残暴的是国民党淳化县县长竟下令在陕甘宁边区境内“放抢三日”,实行杀、淫、抢、毁。他们不仅挖墙、拆炕、掘地,甚至挖墓拆棺材,实行抢劫。有位老人见国民党军来抢东西,他连忙把自己的寿衣穿在身上,结果也被脱下夺走。国民党军所抢劫之物,从通润镇搬运驮走的就有56大车,100牲口驮。他们对带不走的财物,或则砸毁,或则放火烧掉。这次暴行使人民群众蒙受极其惨重的损失。仅淳化三区5个村子的统计,财物损失达4900万元。
  2.严重的自然灾害。1945年,以旱灾为主的水、旱、冰雹、霜冻、风沙、虫蚀等灾害侵袭着边区,累计受灾面积达1788万多亩,特别是旱灾达1020多万亩。边区本年旱灾严重的原因是:边区的降雨量已在逐年减少,1943年降雨量为290.3公厘,1944年251.1公厘,1945年只有218公厘。相反,边区的蒸发量却趋于逐年增加,1943年蒸发量为1800公厘,1944年为1788公厘,1945年增至2100公厘。这就造成了边区1945年的普遍干旱,农作物收获量比上年减少38.5%,粮食损失达65.6万多石,严重的灾情给边区人民带来了极其巨大的困难。
  (三)边区工作的方针与任务
  抗战胜利后,在边区没有大的战争威胁的条件下,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动员全党领导全体军民努力争取全国的和平与统一,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为建设一个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同时,要站在自卫的立场,加紧战备,准备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为此,要进一步发扬民主,加强边区民主政治的建设,提高国民自治的能力;要在边区大力地进行经济与文化建设。当前,特别要加强备战和抗旱救灾工作,以战胜边区所面临的严重困难。
  1.争取和平民主,坚决反对内战。陕甘宁边区的军民和各个解放区的军民一样,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目前时局的宣言》,努力做好工作,做和平民主建设的模范,争取和平民主在全国的实现。但是,国民党顽固派正在争夺抗战胜利果实,积极准备进行全面内战,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并经常发起武装进犯。因此,边区军民在争取实现全国和平民主的同时,要坚决反对内战,加强军事训练,做好自卫战争的准备,以便使边区的武装力量能够完全担负起保卫边区的任务,并能支援其他解放区军民对敌作战。
  2.抗旱备荒,克服困难。中共中央西北局于1945年5月18日发布指示,紧急动员边区人民防旱备荒,陕甘宁边区党政领导人林伯渠、李鼎铭、高岗、谢觉哉于6月26日联名给各级参议员、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及小学教员写信,号召人民加紧生产的自救,节约粮食,防荒备荒。边区各级人民政府在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开展备荒救济活动,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抢种、补种秋田农作物,增种蔬菜,土豆;开展增产节约活动,机关、学校每人每天节约粮食4两(小米),并完成生产任务(每人每年交粮1斗),禁止使用粮食酿酒、熬糖;兴修水利,打井、修渠、修水地,以利灌溉;动员人民群众贮存野菜、野果、糠皮、树皮渡荒;建立义仓,开展群众互济;政府救济,1945年,政府发放救济粮4000石,救济棉2000斤,水利贷款2000万元。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人民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多方努力,边区人民胜利地度过了1945年,并为战胜1946年的更严重的春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加紧生产,做好经济建设工作。边区有一半地区是经过土地改革的,没有经过土地改革的地区,也实行了减租减息。建设边区的中心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加强工农业生产。1946年要争取在主要必需品方面达到全面自给,特别要保证边区有更多的粮食和军需物资的供给,以解决军民的最大量的需要。实行增产节约,爱惜人力物力,战胜各种困难,为发展中国革命创造物质条件。
  4.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边区的各级干部,长期以来能够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面前,所有干部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克服与防止命令主义,努力克服长期在农村环境中所养成的若干散漫和迟缓的习气,加强集中统一,不断学习,提高工作效率,为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陕甘宁边区革命史/房成祥 黄兆安主编.—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