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内涵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精神内涵 > 理论联系实际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浅淡陈云同志的群众工作

张卜文


  延安革命纪念馆 张卜文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党在艰难困苦中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即是密切联系群众,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陈云都对这一优良作风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关于群众工作的一系列论述,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我将从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和做好群众工作的组织保证及党员素质三个方面做一简要分析。
  (一)
  1937年11月至1944年3月,陈云一直在延安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时间长达7年,对党的组织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其间,他在讲话和所发表的文章中,对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做了许多精辟论述。他反对闭关自守的关门主义倾向,而是主张党同社会各界取得广泛的联系,特别是要不断扩大党与群众的关系,因为这是巩固党的组织和革命成果极为重要的一环。陈云认为,党的一些组织之所以起伏不定,难以巩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些组织脱离群众,缺乏同群众的联系。1939年9月18日,陈云在《共产党人》创刊号上发表了《巩固党和加强群众工作》的文章,引述了《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有关总结苏联共产党历史的基本教训的句子:“当布尔什维克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时,他们将是不可战胜的——这可以认为是一个规律。”“如果党在自己的党的狭隘圈子里闭关自守,如果它脱离群众,如果它蒙上官僚主义的灰尘,那它就会遭到灭亡。”①1939年11月3日,陈云又在《共产党人》第二期上发表了《开展群众工作是目前地方工作的中心》的文章,指出:“没有一个脱离群众的党组织是巩固的,一切脱离群众的党部,都是最不巩固的党部。所以,只有党与群众密切地联系着,只有党的支部真正成为群众核心的时候,那个党才是一个巩固的党,那个支部才是党在群众中的堡垒。”②同年12月,在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第二次大会上讲话时,谈到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三个阶段,即建立军队、建立党、深入地开展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时,陈云着重强调:“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建立军队、建立党、建立群众组织这三个阶段,是截然分开的。开展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要靠军队、要靠党深入到群众中去。假如这个工作做不好,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也就不能存在。因为没有群众,军队是不能扩大的;党脱离了群众,就成了光杆子的党,这样的党也是不能存在的。”③
  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群众具有不容忽视的巨大作用。他们既是党进行革命的土壤,又是革命进程的推进剂。陈云说,在革命斗争中,如果群众发动起来了,党和群众的关系密切了,党就有了可依靠的力量,党就能在群众的支持下建立起可靠的根据地,就能生下根来发展壮大。他甚至将党与群众关系的重要性提升到斗争实践的高度去阐释。他说:“一切社会公益事业如果做起来了,得到群众的拥护,实际上就是一种斗争。因为争取了群众,争取了中间人士,就是一种孤立顽固分子的斗争。”④
  对群众在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陈云时刻保持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并且率先垂范。作为中央组织部部长,他非常尊重地方干部,十分重视地方干部工作,原因就是地方干部与群众有密切的联系。陈云还把“与群众有密切联系”作为选拔干部的标准之一,足见他对群众工作是多么重视。
  (二)
  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不断巩固党群关系上,陈云认为,必须首先改善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1939年,为了研究党在敌后的组织建设问题,陈云派了两个巡视团,分别是晋东南和晋察冀根据地调查,并详细听取了华北来的六个地区党的三级领导同志的汇报,还与九个基层党支部书记谈了话。通过调查了解,他发现华北工作最弱的一环是群众工作。据此,陈云写了一篇题为《开展群众工作是目前地方工作的中心》的文章,阐述了发展与巩固群众工作之间的关系,要求党的区委、支部和小组,把注意力引向讨论和解决群众的切身问题,实现群众的迫切愿望。他指出:“地方党部如果不关心群众的生活,不为群众的切身利益而斗争,置群众的痛痒不顾,而要开展群众运动,要群众热烈起来与党、与政府、与军队一道艰苦奋斗,这是不可能的事。”⑤
  陈云认为,群众利益无小事。他说,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在我们看来也许是小事,但对群众来说都是大事。这些小事解决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直接影响到党群关系。如果党对关系到群众利益的事情漠然视之,群众就会产生离心力,党的事业就会受到损失。如果党注意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会受到群众的拥护,党的事业就会蒸蒸日上。在1939年12月10日边区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上讲话时,陈云提到彭湃在海陆丰为什么受到群众的拥护时说:“为什么他在农民中间有很高的威信?就是因为他关心群众疾苦,随时随地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他说:“农民的一些问题,在我们有的同志看来是很小的事情,可是在农民自己看来都是很大的事情。我们不仅要帮助群众解决大的问题,也要帮助群众解决小的问题……。我们帮助了群众,群众就会积极、热情地来帮助党和政府的工作”⑥。
  关心群众生活,帮助解决群众的实际生活困难,是一个长期、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延安时期,党已在局部取得了相对稳定的政权。鉴于在执政条件下,党的错误更易伤害到群众利益,引起群众不满,降低党在群众中的威信。陈云指出,党员干部要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能充分理解群众所处的地位与环境,要善于倾听群众意见,虚心接受群众批评,时刻注意为群众谋福利。他告诫党员干部,“当权的党容易只是向群众要东西,而忘记也要给群众很多的东西……。我们不应该只知道向群众要东西,更应该时刻注意为群众谋福利”。⑦如果党把发动群众生活的工作做得很好,就会受到群众的拥护,就会壮大党的力量。为了从组织纪律上保证党群关系的健康发展,陈云要求党员和干部经常倾听群众的意见,如果“有人做了违背群众利益的事,就要给以严肃的批评,以至纪律处分”⑧。
  在做好群众工作、巩同党群关系上,陈云还提出充实、健全和提高群众自身组织,不断加强党和政府乡一级基层组织建设。陈云的这一观点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开展群众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始终如一,而且要越做越好,这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严格要求。为此,陈云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陈云认为,要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与群众的关系,必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即“建立一个纯洁的、健全的、得力的党支部”,使党的支部成为群众的核心。因此,党的“支部及每个党员应该密切地与周围群众联系着,了解群众的情绪,倾听群众的呼声”,积极领导群众开展生产运动,进行经济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的生活。为实现此目的,党的支部就要分配适当的党员到各个群众团体中去,以民主的作风与群众一起工作,并且在支部会议上“经常讨论群众团体中党的工作,及时审查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党员执行支部的决定是否正确,以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⑨陈云反对开没有实际意义的会议,在他看来,拉家常是党员干部接近群众、取得民心的有效方式。陈云在1939年9月18日发表的《巩固党和加强群众工作》的文章中说:“各团体领导机关的人,少去召开那些开不成的会,多用些时间到民众夜校或类似这样的组织中去接近民众,这里可以自由谈天,不妨讲讲《三国演义》,吹吹‘山海经’,谈谈国家大事,说说家常琐事。”⑩这会使群众觉得亲切自然,更易拉近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
  党的基层组织建立后,党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起到表率作用,成为群众的模范,这是提高党的威信、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条件。一个政党能否团结广大群众一道前进,除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员是否发挥表率作用。1939年5月30日,陈云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中,把“群众模范”概括为党员的六条标准之一。他说:“群众常常根据我们党员的行动来测量我们的党,所以党员无论在何时何地的一举一动,都必须给非党群众一种好的影响,使他们更加信仰我党,更加敬重我党”。(11)他还要求共产党员做群众的朋友。他说:“共产党员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的政客”。(12)在陈云看来,党员与群众是平等的,唯一的区别是,党员应吃苦在前,始终走在群众的前面。
  非党干部是“党广泛联系群众的桥梁”,团结好、使用好非党干部,可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因此,把更多的非党人士团结到党的周围,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陈云予以高度重视。他说:“如果党在制定政策时,不听取党外人士的意见,党的政策就不会完全正确;党的政策不经过党外人士的宣传,就不能深入群众;党的事业没有党外人士的同情与合作,革命就不能胜利。”(13)针对当时党内在对待非党人士上存在的一些缺点和错误,陈云要求党员礼贤下士,尊重非党干部个人的自由,相信他们的政治觉悟。他说:“今后对非党干部不要疑神疑鬼,应该相信他们。人之可靠与否,不在其有无党票,而在其为人的历史和现实的表现。”(14)在如何使用非党干部上,陈云提出用人之才,提出“按才能排位置,不按党票排位置”(15)的观点,并在政治上、工作上、物质上给非党干部以帮助。陈云的这些论述,今天读来亦备感亲切。
  广泛的群众基础不仅是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基础保障,也是党的政权合法性存在的法律基础。自古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重温陈云关于党必须做好群众工作的一系列论述,认真检讨新时期党在群众工作中存在的缺点或不足,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成长,对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无疑具有深刻的警示和指导意义。
  ①陈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7.
  ②陈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5.
  ③陈云文选(第一卷).北京:民出版社,1995:171.
  ④陈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09—210.
  ⑤陈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7.
  ⑥陈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3.
  ⑦陈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3.
  ⑧陈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3.
  ⑨陈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8—149.
  ⑩陈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9.
  (11)陈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1.
  (12)陈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1.
  (13)陈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4.
  (14)陈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6.
  (15)陈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7.
  

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与实践研究/王长寿,樊为之,王天丹主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