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影视文艺>剧评

  


不朽的业绩 光辉的形象——看话剧《西安事变》

李士文 李谦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和成都市话剧团最近分别演出了大型革命历史话剧《西安事变》,这出戏通过“西安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斗争史实,热情地歌颂了党中央、毛主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伟大政策的胜利,歌颂了敬爱的周恩来副主席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伟大历史功绩。 
    半个多世纪以来,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朱委员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亿万革命群众英勇奋战,百折不挠,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把我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状况,建设成为日益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今天我们又在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继续新的长征,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宏伟壮丽的事业,光辉永照的业绩,凝聚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心血。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的光辉形象,将千秋万代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话剧《西安事变》以忠于史实的创作态度,满怀着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深厚感情,成功地塑造了周恩来副主席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他的英明善断、足智多谋和崇高的思想品德,使我们从重现于舞台上的周副主席的音容风貌中受到鼓舞,得到教益。
    周恩来副主席的一生当中,为革命为人民而斗争的英雄业绩是极其伟大而丰富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斗争史实就是其中之一。一九七六年一月十五日,邓小平副主席在周总理的追悼大会上致悼词时特别谈到此事:“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变发生,周恩来同志作为我党的全权代表,同被逮捕的蒋介石进行了谈判。在谈判中,他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方针,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实现了西安事件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话剧《西安事变》通过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来塑造周恩来副主席的光辉形象,直接地讴歌他的历史功绩,获得以一当十的宣传效果,这正是创作者在艺术创作上的重大成就。描写重大历史事件,艺术地再现领袖人物的光辉形象,既要作到符合历史的真实,又要作到再现当时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艺术的真实。《西》剧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全剧的结构中从正面直写了这一重大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局,使当时事件涉及的各种势力的代表人物全部登上舞台,把主人公放到时代斗争生活的顶峰去展示他的英雄性格。 
    就历史的真实而言,《西》剧大体做到了对西安事变基本轮廓的再现,登场的人物大致就是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有些人物的言词完全是从历史文件上摘录下来的。这对于增强作品的真实感有很大作用,而且还可以增强人们对剧中人物的可信性,尤其是可以增强对革命领袖人物的形象的可信性。
   《西》剧的矛盾冲突的焦点,是要不要停上内战一致对外抗日的问题,这一斗争主要体现在捉蒋、放蒋的情节纠葛上。无论捉蒋、放蒋,都是为了达到一致抗日的目的,能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戏剧在刻划周副主席英雄形象的时候,就是把他放到这一矛盾冲突的焦点上来表现的。
    捉蒋,纯系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热忱所促使;放蒋,是我党据时局而明判的战略决策。当张、杨决定实行“兵谏”逮捕了独夫民贼蒋介石之后,矛盾并不是缓和了,而是更加激化了,因为抗日要求并未达到,反而为国民党亲日派所利用。此时,张、杨象是“抓了个刺猬,拿起来扎手,搁下又怕跑了”。惟有请共产党来收拾这个局面。“大旱之望云霓”。周副主席肩负重任飞抵西安,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气魄,纵观全局,力挽狂澜,英勇机智,沉着坚定,与被逮捕的蒋介石进行谈判,展开了短兵相接针锋相对的斗争。
    我们目前的任务是“要把蒋介石保护起来”,“逼蒋抗日”,这就是主题。戏剧情节发展到与蒋介石谈判,达到了高潮。这场戏是各种矛盾汇集的焦点。日本帝国主义、美英帝国主义、国民党亲日派、亲美派,以及社会各界人民群众,都在注视着这场谈判,他们各自的利害得失都取决于这场谈判的结果。这里没有刀光剑影,炮轰枪击,显得有点文质彬彬,但那唇舌交锋却饱和着千军万马对阵拚杀的威力,剧中,周副主席同蒋介石一见面,就听得见短兵相接的铿锵声:
    周副主席:蒋先生,北伐以来,十年没见了。
    蒋介石:是啊!十年以来,我是老态龙钟,(指没牙的嘴)残缺不全了,而你却满头黑发,不减当年。
    周副主席:哈哈,蒋先生,我这个头,可是从你的刀下滚过来的!
    蒋介石:我也不是把这话当玩笑来听的……
    这看来是叙旧似的寥寥数语,实际是强劲锋利的刀砍斧击。继后,周副主席无情地揭露了蒋介石“四·一二”以来屠杀人民的血腥罪恶和投靠帝国主义的无耻行径,俨如把他推上了审判台。但蒋介石并非一击即溃的豆腐渣,更非弃刀皈依的受戒僧,他在宋子文的配合下几经反扑,并以军事实力相威胁,妄图争取主动求得喘息之机。周副主席洞察其奸,在张、杨的配合下,给予有力的还击,粉碎了蒋、宋所玩弄的鬼蜮伎俩。这场激烈的斗争,直到周副主席彻底揭露了南京亲日派“戏中有戏”的时候,蒋介石才象泄了气的皮球瘫软下来,愿意“好好谈谈”,最后接受了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胜利,同时也是周副主席的战斗功绩。作为无产阶级战士,周副主席在这场斗争中充分表现了英勇刚毅的战斗风格,灵活机智的斗争才能和丰富广博的社会知识。
    随着矛盾冲突的展开,为了刻划周副主席的光辉形象,在忠于史实的前提下,剧作者还注意采用了从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例如第三场,华敏对丁文辉的态度的转变,已经透露了周副主席的力量;随之是关海涛对中国共产党态度的转变更是起到绿叶之功的作用。这个原系“剿共”战场上的“顽固”战将,当他被俘释放后,则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在张学良面前表现出来的那股勃勃生机,正是从周副主席身边受到启迪而产生的新鲜气质,谁都会相信,再没有任何力量能使他返回“剿共”战场了;他带来的周副主席语重心长的话语,以震动山岳的威力,促使张学良的觉醒,推动了张学良与周副主席进行一次历史性的会晤。又如第七场“兵谏捉蒋”。舞台上的气氛时而密不透风,时而疏可跑马,富于抑扬顿挫的韵味,充分显示了当时当地人物的精神状貌;当蒋介石被捉住的消息传来后,张、杨尽管心里如石落地,但下一步怎么办的问题提到了眼前,“请共产党”的结论应运而生。就在这时,周副主席的光辉形象同时出现在剧中人和台下观众的脑际,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舞台上下产生了共鸣。
    戏剧在刻划周副主席形象时,还鲜明地体现了革命领袖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它通过关大爷(关海涛的父亲)一家的悲惨命运和热切的抗日要求,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人民群众忧愤如火的爱国热情。作为革命领导人的周副主席,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领袖人物与人民群众心心相照,水乳相溶,彼此的感情交织在抗日激流之中,具有动人心魄的感染力。当张、杨两将军逮捕了蒋介石之后,我党提出主张释放蒋介石,尽管群众一时不理解放蒋的重大意义,但除了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外,他们还是和周副主席呼吸与共的。当东、西北军部分官兵不解深意而为托派、特务分子扇动产生鲁莽行动时,周副主席从容镇定,晓以要义,耐心启迪,解除了群众的疑虑,教育了莽动的官兵,一时的隔阂冰消雪化了。正是在这些时候,我们深深体会到我们党的方针政策的巨大威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使我们理解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副主席,他的高贵品质多么深固地植根于民众之中,他在西安的斗争有着怎样庞大坚强的后盾。
    我们敬爱的周副主席崇高的思想品德还表现在他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尊重与忠诚,以及他的谦虚与谨慎。剧本在这方面也作了充分的展示。当周副主席在阐述党的政策时是说“我们的毛主席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英明政策”;在同蒋介石面对面进行斗争时是说“你的对手也不再是陈独秀之流,而是伟大的毛泽东同志”。当群众一时不解放蒋的意义时,他以沉重的心情叙述毛主席的三个亲人如何遭到蒋介石的杀害,而毛主席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以大局为重不顾个人恩怨主张放蒋。周副主席以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伟大胸怀和崇高威望去启导群众、教育群众。在和平解决西安事件的过程中,周副主席始终坚定不移地执行毛主席、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及时向毛主席请示、汇报;当他在西安出色地完成历史使命返回延安时,毛主席、朱总司令和万千群众在机场迎接周副主席胜利归来,他对群众只讲了“还是主席给大家讲讲——同志们,现在请毛主席讲话”。言简意明,至诚情深,这正是周副主席高贵品质的真实映现。
    我们认为话剧《西安事变》是一出很好的戏,它在塑造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他的亲密战友敬爱的周副主席、朱总司令的光辉形象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称赞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原载《四川日报》) 

史诗树丰碑.话剧《西安事变》评论集/赵寻.—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79.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