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秦俑博物馆 > 外展纪实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参观的队伍像万里长城一样长!”——1985年英国展

田静


  展览概况:“中国秦兵马俑展”在维也纳结束后,移至英国继续展出。1985年8月5日—9日,中、英、奥三方的代表共同进行文物点交和装箱工作,并在清点记录和文物照片上签字。1985年9月“中国秦兵马俑展览”在英国爱丁堡举办。参展文物33件(组),实际展出50天,观众22万人。
  展期及展馆:1985年9月10日—11月1日在爱丁堡艺术中心展出。
  爱丁堡市政府对这次展览非常重视,专门于16日上午在市政府会议厅举行了签字仪式和庆祝会。市长约翰·麦卡在协议书上签字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8月17日爱丁堡BBC电台和《爱丁堡市新闻报》分别报道了兵马俑展览的消息。
  这次展览的主要资助人,英国最大的新闻中心负责人罗伯特·马格希威尔派代表于23日在伦敦举行记者招待会,我驻英大使胡定一及文化一秘江明义等应邀参加了会议。胡定一大使在招待会上讲到:“这是中国秦兵马俑第一次到英国展出。相信此次展览必将在中英文化交流史上写下重要的一页。”随展组同志在会上回答记者提问。与此同时,在爱丁堡市举行了另一个记者招待会,爱丁堡市市长约翰·麦卡出席并讲话,我驻英大使夫人谢恒及正在爱丁堡访问的西安市市长代表团一行出席。
  展览开幕之前,爱丁堡市各界十分关心展览并积极准备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媒体也做了广泛的宣传,BBC电台和《每日镜报》、《星期日邮报》、《苏格兰人报》、《爱丁堡市新闻报》等争相报道秦俑展览的消息。大幅秦俑宣传画在街头橱窗上和墙壁上随处可见。公共汽车上也贴上了兵马俑展览的标语。市中心的一块高地草坪内有爱丁堡市园林管理局用几种彩色小石子组成一个高约10米,宽约6米的秦俑头像图案,在绿色草坪的陪衬下十分醒目。艺术中心的同志讲,这种做法只有在一些重大活动时才搞,一般活动时轻易不做。
  经过20多天的紧张筹备,兵马俑展览终于在9月10日完成了布展工作。33件秦俑文物陈列在艺术中心的二楼600平方米的展室内,整个设计形式新颖,主题突出。在大幅秦俑坑照片的烘托下,11件陶俑陶马显现了雄壮宏大的秦俑军阵场面,效果逼真。
  9月10日上午12时在爱丁堡市艺术中心大楼外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开幕式由爱丁堡市政府官员主持,中国驻英大使胡定一及夫人谢恒、一秘江义明、三秘杨国华、爱丁堡市市长约翰·麦卡和夫人、爱丁堡市政府官员、苏格兰区官员、各界要人、华侨代表、报社电台记者300余人出席,场面极为盛大。资助这次展览的英国最大的新闻中心负责人马格希威尔先生讲话指出秦俑展览能够促使更多的英国人了解中国。中国大使胡定一讲述了这次展览的重大意义。一位爱丁堡市政府文化委员会的官员,特意从格拉斯格城将他的姑妈接来参加开幕式,还特意让随展组同志在他的秦俑宣传册上签字留念,并对随展组同志说:“秦俑是世界上的奇迹,能最先看到它实在是一种享受。”
  爱丁堡市艺术中心博物馆馆长罗伯特·库茨激动地说:“我任馆长14年了,自从艺术中心建立以来,举办过不少展览,从来没有一次展览的开幕式有这么多的记者,这么多的观众,这么盛大的场面,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今天,我可以说是真正的馆长了。”英国《艺术杂志》一篇文章说:“秦始皇兵马俑的风暴席卷了爱丁堡。”《每日记事报》也说:“中国战马进入爱丁堡艺术中心。”
  爱丁堡市艺术中心办公室主任雪娜女士在展览开幕式的当日清晨,买了许多秦俑宣传画和刊登秦俑展览的报纸,让先生和孩子到学校散发,她们全家成了秦俑迷。雪娜女士5岁的小孩包恩穿着印有秦俑头像的衣服接受电台采访,回答记者问题,带领全班同学参观,还给同学们现场讲解。雪娜女士的丈夫是一位中学教师。兵马俑展览期间,他分别给学校的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作了两场秦俑讲座,然后带着学生来参观,边看边讲,小学生们对中国历史特别感兴趣,提出了不少问题。
  为兵马俑展览做义务翻译的达丽雅小姐,非常热爱中国文化,曾到过中国的很多地方。这次展览的消息刚一发布,她第一个报名参加义务讲解。达丽雅的舅祖父是一位退休的煤矿工人,已经70多岁了,很喜欢历史。他对工作人员说:“过去只知道希腊、埃及的历史,很少知道中国。这次兵马俑来展出,才了解古老中国,知道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已经很发达,真是想不到!”一位清洁女工的两个女儿,参观展览后,戴着秦俑的纪念章到学校,立即引起轰动,很多同学都来看展览,买纪念章。艺术中心咖啡馆里的一位服务小姐对随展人员说:“秦兵马俑展览引起了我们对中国的极大兴趣,明年5月我的父母要去中国旅游,我也要去西安看兵马俑。”
  苏格兰华侨协会的梁会长,在一次宴会的讲话中说:“秦兵马俑来爱丁堡展览,这是我们华侨的一件头等大事。我们两千多年前就有这样灿烂的文化,我们感到自豪和光荣。他将轰动整个苏格兰!”一位华侨青年激动地说:“秦俑展览为我们华侨撑了腰,长了志气。”爱丁堡市龙楼饭店经理林万里先生,是位久居英国的老华侨。他在饭店办公室里,用秦俑照片、宣传画、招贴画、明信片等布置了一个小型展览室,让顾客随意参观。香港BBC电视台记者容启辉先生的岳母在参观过程中对随展人员说:“过去外国人总认为中国落后,这些文物彻底改变了他们对中国的看法。秦始皇兵马俑坑的宏大气势,是他们意想不到的。我们也感到自豪和骄傲!”爱丁堡市很多华侨学生激动地说:“他们的老师和同学,近来都把兵马俑作为热门话题谈论,认为中国是个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文明的国家,中国人是聪明的。”还有许多华侨青年,主动要求到艺术中心当义务讲解员,表达了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爱丁堡市的一些中小学校,把秦俑展览作为现场教学的一项内容。每天都有一队队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学生手拿一份关于秦俑展品、内容的答卷,教师一边讲,学生一边对照实物填写答案。9月1日上午的答卷上共有9个问题:秦代的皇帝叫什么名字?他是什么时候出生的?什么时候死的?等等问题。学生参观时兴趣很高,答题十分认真。《每日记事报》还举办兵马俑和秦始皇的知识问答竞赛,获奖者可以免费到中国旅游。苏格兰一家组织向全国在校学生发起了秦始皇陵墓是什么样子的智力测试活动,参赛者可以用文字、图画、模型等形式表达。参赛作品刊登在报刊上,获奖作品在爱丁堡市展览。
  展览期间每天都有400—600多人的“长龙”排队等候参观。人们都以能亲自目睹两千年前中国古老的珍贵文物而引以为幸事。正如英国《艺术杂志》一篇文章所说:“秦始皇兵马俑的风暴席卷了爱丁堡”;《每日记事报》说:“中国伟大的战马进入了爱丁堡艺术中心”;《苏格兰人周报》以“世界第八奇观”的醒目标题介绍兵马俑;BBC电视台9月27日、28日连续两天晚上在黄金时段播放观众排长队等候参观的新闻,并风趣地写到:“等待参观展览的队伍,好像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一样长”。爱丁堡市艺术中心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激动地说:“观众排队等候参观,这是我们博物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BBC电视台一位工作人员说:“秦俑展览非常成功,这么多的人来参观,是爱丁堡所有博物馆从未有过的情况。”来自英格兰南部一小城市的150人的旅行团,乘坐夜间的汽车,经过6、7小时的路程,又在雨中排队等候了近1小时才进入展室参观。参观完以后又连夜赶回。他们认为,能看到这样珍贵的展品,吃多大的苦都值得。在排队参观的人群中,有老人,也有小孩,不少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他们认为“能看到这样好的展览,再辛苦也值得!”还有人说:“这是终生难忘的享受。”
  英国考古学家派垂克先生说:“展览我已经看过两次,每一次都感到震撼。非常感谢中国政府,使我们得以赏识中国的珍宝。中国文物制作精美,英国的情况与之相比是多么的原始!”爱丁堡市美术博物馆修复部主任包梯博士说:“展品十分精美,尤其是秦始皇的铜车马,制作工艺之高超,令人不可思议。我们正在修复一把十六、十七世纪的剑,剑上有很多砂眼,与你们的文物相比,在工艺上相差很多。秦陵出土的青铜剑,表面镀铬简直是个奇迹!”10月15日下午,爱丁堡大学特别邀请随展组袁仲一先生为该校文学院的150位师生做关于秦兵马俑的学术报告。爱丁堡大学文学院院长、考古学家哈丁博士说:“我们每次发掘时只挖出一点点,而你们挖出的却那么大,那样精美,真是令人羡慕!”文学院的学生听了兵马俑的讲座后,对考古非常感兴趣,一再询问随展组能否让他们到西安去参加义务考古,有的学生当即要求转到哈丁博士的人类学系学习考古。
  兵马俑在爱丁堡市展出,爱丁堡市的居民认为这是他们的光荣和骄傲。一位老人说:“中国两千年前的珍贵文物不远万里来到我们这里展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一位杂货店女主人对随展人员说:“秦俑展览对我们一生来说只有一次,机不可失,我们一定要去看看。”
  兵马俑在爱丁堡的展览盛况空前,由于参观排队的队伍太长,警察也来帮忙维持秩序。排队参观的“长队”原来顺街向西,但好几家商店的老板上告爱丁堡艺术中心,说“人龙”挡住了他们的门面,影响了他们的生意。队伍改向东排后,挡住了一家水果店,又遭到水果店的上诉。爱丁堡市艺术中心特意延长了开馆时间,才缓解了参观拥挤的矛盾。展览结束后,双方人员迅速撤展,所有展品将继续在爱尔兰展出。
  兵马俑展览在英国爱丁堡市展出期间,该市同时还举办埃及木乃伊展览、法国画家作品展览、中国西汉文物金缕玉衣展览。兵马俑展览是其中最吸引人的一个。展览实际展出50天,参观人数达到220517人,最高日参观人数达到8000人,成为当时英国展览中最成功的一个。 



秦军出巡—兵马俑外展纪实/田静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7

秦军出巡—兵马俑外展纪实/田静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7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