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秦俑博物馆 > 外展纪实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四篇 宣传教育 二、展览教育活动

    
  如果说全方位的媒体宣传是吸引观众关注展览的先导,那么展览过程中的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则是留住观众的保证。展览教育活动的策划要根据展览的主题、展览设定的目标受众群体及该群体的心身特点等因素来设计;展览教育活动的实施,则应该是贯穿整个展览始终的,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改进。“秦始皇兵马俑全国巡回展”在展览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实施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带动了观众的积极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展览教育活动的策划
  严密周全的活动策划是整个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前提与关键。“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规划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及充满变化的工作,教育活动的规划人员必须了解本馆的性质与功能,除了针对不同的观众而随时推陈出新举办不同内容与形态的活动之外,还要不断自我充实,以便体察社会的脉搏,配合时代所需。”①也就是说,展览教育活动不仅要丰富多样、生动活泼,满足各层次观众的需求,还要不断地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1.“以人为本”的教育活动策划理念
  展览教育活动的策划、推广过程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者进行艺术创造、艺术表演,直到将设想变为现实的过程。而对于博物馆教育人员而言,策划活动又是复杂且多层面的。博物馆教育人员需在博物馆内外建立网络式的联系,以获取足够的信息。在设计活动时,还必须对一连串的问题进行反思:我们为谁策划的活动?什么样的展品或主题较适合观众参与?以何种方式参与?哪一种策略较有效?在教育活动的实施中,可能发生怎么样的限制或障碍?如何使展览的教育工作达到最高效,等等。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而设计的教育活动,必须在了解该群体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并从博物馆的整体经验中选择能使之获益最多的展品组合方式,以使设计的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关的问题。所以说,要使展览教育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活动策划以及实施过程必须始终以观众为中心,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秦始皇兵马俑全国巡回展”的所有展品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精挑细选的,因为在展览设计之初,陈列设计人员就已经对观众进行了目标定位,展览所反映的内容也主要是为这个群体服务的,因此,所做的展览教育活动策划也是紧紧地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的。
  一个展览所要取得的成效就是实现为观众设计的教育活动目标,而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观众对展览教育活动的评价,观众会根据展览为他们提供的各项教育活动内容、所参与的互动活动项目以及能够产生影响的人性化、多元性服务与环境等诸多特性的完备程度,来对展览做出优秀、良好、及格或是不合格的评价。所以,教育活动只有建立在以教育为民的精神与原则上,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方案。就如欧美博物馆比较通行的所谓博物馆三E(即Educate,Entertain,Enrich)功能 “教育国民、提供娱乐、充实人生”②一样,实现展览教育活动服务观众、娱乐观众、满足观众的目的。
  我国当前越来越重视利用优秀文化遗产对未成年人进行的思想道德建设及爱国主义教育,那么,在这种大环境下,教育活动策划的重点理应要特别考虑活动的趣味性及参与性,这一点也已成为当今国际博物馆发展的趋势。1997~1998年,英国博物馆协会讨论了在博物馆定义中应当反映出博物馆的参与性,进一步强调博物馆是为公众、为社会服务的观念③,这种对于公众主体的强调理念,还反映在现代新博物馆学思潮中,即博物馆首先重视的是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博物馆中的藏品。日本著名博物馆学家鹤田总一郎认为,博物馆应该是“人与物之间的结合”④。这里,关键是“结合”,而不是“物”本身。现代博物馆学观念的转变恰在于此,我们举办一个展览的终极目的也在于此。所以,无论从展览内容设计还是教育活动策划上讲,既能使观众乐在其中,又能使观众在参观中学到知识,充实其生活内涵才是最重要的。这次“秦始皇兵马俑全国巡回展”对展览教育活动的策划,就是针对展览的目标观众群体,还特别考虑了展览的趣味性及与观众交流的互动性,强化了展览给观众带来的积极影响。
  2.教育活动策划的原则
  国际博物馆协会韩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李仁淑在《地方博物馆角色的新展望》里谈到:“我们必须强调博物馆是一处服务民众的地方,具有研究与教育的特性,这就意味着一个博物馆的活动与展示应该拥抱大众。大众的参与对博物馆的生存是最重要而基本的。博物馆的展示及活动必须引起大众的兴趣而且吸引人,还应该提供休憩及享受闲暇的空间。同时也要强调博物馆应该传达对未来的看法,激发人们对未知的好奇,并提供各种资讯。”⑤因此,展览教育活动的策划,既要有大众的参与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又要提供必要的休息、娱乐空间,还要利用一定的传播引导手段。我们在策划巡展教育活动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1)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
  为了使目标受众群体通过观展有所收获,我们在设计教育活动时,非常注重对展览故事性和趣味性的挖掘。秦俑博物馆讲解员在撰写展览讲解词的过程中,首先对陈列大纲及设计意图做了充分研究,然后,将展览所在地的文化内涵与秦始皇帝及秦文化有机地联系起来,纳入讲解背景中,通过故事的穿插提高观众对展览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加深观众对秦始皇时代辉煌历史的印象。在杭州,我们让观众了解秦始皇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出巡时曾到过杭州的这一段历史,并通过对这一段历史的解说,让观众明确了杭州在我国古代的历史地位及其与秦的密切关系。在石家庄,我们将秦始皇的生死之谜与河北省邯郸、沙丘平台等地方史密切联系起来,一下子拉近了观众与展览、与秦史关系的距离,“秦赵一家”的历史渊源真实展现在了观众面前。济南展我们向观众强调秦始皇帝与山东的密切关系,如登泰山封禅、多次巡游至山东境内的历史之谜等,山东省境内与秦有关的文化遗存如秦桥遗迹、立石、射鲛台等,还有后来成为全国唯一一座纪念秦始皇的庙宇始皇庙,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秦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曾向百越地区发兵50万大军进行征讨,其中有一支军队来到了福建,平定了闽越诸多的小国,并在此设立了闽中郡,这些知识又让福州的观众了解了中原与岭南的密切关系。“秦始皇兵马俑全国巡回展”所到之处,都有2200多年前秦人留下的足迹,这也是我们这次办展的重要思路之一,在与秦始皇时代有着密切联系的城市举办展览,是提高该城市民众的文化认同感,激发观众参观热情的一剂良药。
  (2)讲解引导性
  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最普遍的做法是讲解员的现场讲解、咨询解答以及帮助观众完成动手操作过程。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最直接的与观众的交流互动,因为博物馆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它并不是在“教育”观众,而是在帮助观众“学习”。因此,它始终以为观众提供学习机会及活动场所为宗旨。博物馆教育人员在帮助观众学习的过程中,也通过解答各种新出现的问题促进了自身业务的提高,讲解员的讲——观众的听和问——讲解员的答,实现了展览内容系统性的完成,观众在脑海中对展览提供的信息也有了完整的认识,加上一定程度的动手操作,对展览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了。这种交流式的互动,于观众、于讲解员都是一种有益的学习,也是目前我国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开展最活泼、最受观众欢迎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把展览比作博物馆运营的生命体,那么赋予生命体灵魂的便是教育服务活动。讲解员在展品与观众之间搭建的是一座沟通的桥梁,他们要达成的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目的。巡展的每一站都把为观众引导讲解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我们培训大量志愿讲解员就是为了突出这一特色。
  (3)参与互动性
  巡展教育活动策划遵循的又一个原则是活动参与的互动性。深圳展览现场专门设计了兵马俑形象的板架,它们戴着头盔,穿着甲衣,手里握着兵器,只是没有面部形象,只要观众将头伸进来,便可得到与兵马俑风格一致的形象写照。在济南等地,观众可以身穿布制的秦俑甲衣、帽冠,手持兵器照相,俨然威武高大的秦朝士兵。
  针对中、小学生参观群体,我们还设计了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学生参与的多种互动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福州巡展时,展览策划人员与福建恒锋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开发了兵马俑动画拼图游戏,将这种游戏装载于福建博物院“秦俑展”大厅的触摸屏上,让小观众们动手参与并由此获得感受。游戏触摸屏查询软件以温馨、活泼的图片为页面背景,配合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引起观众的注意;并以拼图游戏的激烈游戏过关模式吸引小朋友,甚至成年人,收到观众积极参与的效果,也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使观众通过游戏的形式对秦俑文化有一个更为感性的认识。孩子们津津乐道、爱不释手,如同玩其他游戏一样,过五关斩六将,使他们在博物馆体验到了别样的快乐。同时,画面里的文字说明,给他们解答了兵马俑的种种谜团,使他们满载而归。在大连、沈阳、石家庄、南京、福州、厦门等地的展览中,都策划了以“观兵马俑颂华夏文明”为主题的青少年征文大赛,学生的积极参与,提升了展览教育活动的内涵。
  在石家庄、长沙、福州、温州、厦门等地,为配合宣传教育,我们邀请秦俑博物馆的专家,面对历史、考古专业的大学生和对展览有兴趣的观众,开办了秦俑、秦文化专题讲座。在报告会现场就有观众即兴写诗、谱曲,进行现场表演。展览的互动活动大大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性和展览的文化内涵。正如一位福州大学的学生在专程听取讲座后所说:“原来我只是肤浅地知道兵马俑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听了讲座后才知道兵马俑的背后有这么深刻的内涵,这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回去后我要发动更多的同学来看这些古人智慧与艺术的结晶。”⑥
  事实证明,展览教育活动的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展览教育人员与观众之间亲密友好的互动关系,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互动,观众才对展览难以忘怀,也正是这些互动,调动了观众对展览的极大兴趣,而由这些互动活动产生的社会效益则更加深远。所以博物馆展览中的互动项目对观众和博物馆双方都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说,“秦始皇兵马俑全国巡回展”这种互动性活动的设计,不仅渗透于展览的内容和形式之中,还为当地博物馆工作者的办展思路提供了借鉴,甚至改变了他们如何创建博物馆的思路。在目前博物馆人文关怀理念越来越受关注的情形下,互动活动已不仅是展览服务的手段,而且它促成了新的展览类型,即互动式展览和新的博物馆类型——虚拟博物馆的出现,这又使博物馆为观众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互动活动,还可以通过观众的参与发现展览中的利弊,并及时、有效地反馈给博物馆,使陈列设计人员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设计,为以后的展览积累经验。目前,我国博物馆互动项目的多渠道发展是博物馆最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它证明观众由过去的被动受教者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者,因此,互动活动必将成为博物馆展览教育活动的主流。
  3.营造教育活动实施的良好环境
  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整体观展环境,是达到实施教育目的的保证。营造的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⑦:
  (1)舒适 “照顾我的基本要求”
  观众要快速、简易、明显的通道,以便抵达干净、安全、无障碍的洗手间、饮水机、餐饮、婴儿室以及充裕的座位。他们也需要通畅的走廊抵达各展区。
  (2)定位 “让我轻松知道我的方向”
  观众需要辨别周边环境的方向。清楚的指标、设计良好的空间,帮助他们知道要找什么,该去哪里,怎么走和里面有什么。
  (3)欢迎、归属 “让我感觉受到欢迎”
  友善、乐于协助的博物馆员工可以疏解观众的焦虑。如果他们看到自己在展览上、节目中、职员之间被提起,将感觉更有归属感。
  (4)愉快 “我要好玩的”
  观众想要玩得高兴。如果他们遇上扫兴的事(如晦涩难懂的标识说明,与讲解导游人员发生冲突,或不能参与喜爱的活动),就会沮丧、无聊并感到困惑。
  (5)社交 “我来就是要跟家人朋友聚一聚”
  观众在博物馆跟家人、朋友(或更大的社交范围)有一个社交小游,是他们希望聊天、互动、分享经验,展览应该为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场所。
  (6)尊重 “接受这样的我与我所知道的”
  观众需要被接纳,并按照他们自己的知识认知程度和兴趣点来观看展览,他们不要那种会排挤他们、影射他们,或让他们觉得自己很蠢的展览、说明或员工。
  (7)沟通 “帮助我了解,也让我讲一下”
  观众需要从标识说明、互动活动和讲解员身上获得准确、诚实以及清楚的沟通。他们要发问、听见和表达不同的观点。
  (8)学习 “我想学点新的东西”
  观众(有的带了孩子)来学习新的东西,但他们是各自用不同的方式学习。知道观众如何学习,估计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兴趣是很重要的。控制干扰(例如人潮、噪音、知识超载)也能帮助他们以最快、最简洁的方式来获得他们想要的知识。
  (9)选择与支配 “让我选取,给我一点支配感”
  观众需要自主选择的自由度,发挥他们的一些支配能力,触碰并靠近他们想得到的。他们需要活动筋骨,随意移动。
  (10)挑战与自信 “给我一个我知道我能搞定的挑战”
  观众期望成功,太简单的任务会让观众无聊,太难的则会让他们感到无助。所以提供多样的经验,将会让观众广泛的技能获得发挥。
  (11)活化心情 “帮助我离去的时候烦恼尽消,恢复好心情”
  当观众专心、全心投入、玩得很开心的时候,时间仿佛暂停下来,然后他们就会获得一份好心情,展览的流畅经验可以帮助人们创造这种心境。
  以上这些对博物馆环境的考虑,对教育活动甚至于整个展览来说,无疑都是至关重要的。第(1)(2)条看起来似乎与展览教育无大关系,只是博物馆方便观众行动设立的基础性设施,但正是这些基础性设施才能使观众感到安全、无忧无虑,让观众在舒适的环境下找到自己该去的地方,完成他的参观活动。所以,为观众营造一个良好的参观环境是教育活动项目实施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展览教育人员考虑得越周全,观众就会感到对他们越重视,那么,展览举办方在重视了观众的同时,也就在潜意识间更加扩大了展览的社会影响,提高了展览的声誉。
  “秦始皇兵马俑全国巡回展”与当地博物馆合作,在为观众提供人性化服务方面尽了最大的努力:
  第一,便民设施。当观众在下雨天参观时,他们就能看到展厅前配备有鞋套和防雨伞套;在闷热的天气里,观众急需喝水时,他们就能惊喜发现展厅里有饮水供应;当参观累了,观众能随时找到有所依靠的休息椅;在离展厅不远的地方,观众能找到醒目、干净、明亮的公共厕所……这些极普通的设施,解除了观众的后顾之忧,使我们的展览更亲近观众。
  第二,优惠政策。巡展为各地观众提供了多种形式的门票优惠政策,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第三,对残障人士的人文关怀。盲人参观可以全方位地触摸陶俑(组委会特意安排从西安运来复制将军俑专供盲人触摸);特殊学校学生可以通过手语与秦俑“交流”;社会各界残疾、智障人士参观全部免费等等。文明社会需要我们共同来创造,特殊人群需要我们特别去关爱,而具有我们祖先聪明才智与深刻教育意义的展览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好途径。
  (二)展览教育活动的实施
  依据“以人为本”的教育活动策划理念,针对目标受众群体开展的展览教育活动,更具备了实施的可能性,并确保了教育活动开展的意义,达到了设计的预期目标。展览教育活动的实施包括展览现场的教育活动、走向社区的教育活动和由展览带来的相关活动。
  1.展览现场的教育活动
  展览教育活动策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展览策划的目标,以获取观众最大限度的满意。如上所述,“秦始皇兵马俑全国巡回展”在教育活动策划上遵循了三个基本原则,而我们在展览现场实施的教育活动也正是按照如上原则进行的,前面已经谈到了巡展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这里不再重复,仅就所做活动概括如下:
  (1)现场讲解
  为了让观众了解展览,收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在展览的每一站都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志愿讲解员免费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解答他们的疑问。
  (2)学术讲座
  针对历史、考古及博物馆等专业的大学生和一些专业爱好人士举办系列专题讲座,共同探讨秦俑、秦文化的深层内涵。
  (3)知识问答
  面对各类观众(主要是学生观众)进行有奖竞答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参观兴趣。
  (4)电视录像、触摸屏导览
  除向观众介绍展览中的文物精品外,还将内容扩展到展品之外的大量相关信息,增加了观众了解秦俑、秦文化的多向渠道,开阔了视野。
  (5)动手参与活动
  让学生观众参与“小小考古家”、“小小修复家”的实践活动,动手操作“卡片拼图”、“填色游戏”、“电脑动画”等游戏,增强孩子们的动手和创新能力,让他们感受考古工作的快乐。
  2.走向社区的公益教育活动
  展览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仅局限于展览本身,还应走向社会,进行更广泛的公益教育推广活动。台湾负责社教工作的周灿德教授指出,博物馆里不是要放一尊神让民众膜拜,而是要以传教士的精神,把教育资源传播出去,送进社区去教育民众,送进国际让世界各国的民众都能分享⑧。博物馆学家哈里森在《90年代博物馆观念》一文中指出:“新博物馆学的观念是相对传统博物馆学的观念而言的,它把关怀社群、社区的需求作为博物馆的最高指导原则。”⑨在现代博物馆的理念中,“社区主义”的意识不断增强,强调博物馆关注的重点更多的应是社区中的人而不仅仅是藏品,博物馆不是超然至上的宝库,而是社区人民休闲与受教育的场所。“秦始皇兵马俑全国巡回展”在这方面做了可喜的尝试。
  (1)志愿者的宣传
  展览每到一站,秦俑博物馆就派两名宣教部专业讲解人员,前往展览所在地,为当地培养一定数量的志愿讲解员。这些志愿讲解员来自社区,又服务于社区,可以把兵马俑带来的各种信息传播出去。
  (2)配合特殊节日的优惠政策
  “秦始皇兵马俑全国巡回展”凡遇到各种特殊节日,均实行相应的免费参观政策,如大连展开展正值“八一”建军节当天,所有军人全部免费参观;沈阳展开展的第一天适逢教师节,在9月10日、11日两天,全市教师凭教师证免费参观;石家庄市博物馆为纪念石家庄解放56周年及石家庄市博物馆建馆12周年,11月12日,巡展除继续执行享受免费参观的政策外,还在当天实行门票五折优惠政策,等等。
  (3)企业参与的活动
  为了激发沈阳市民和广大青少年的参观热情,组委会在展出期间,举办了有关以“兵马俑”为主题的各类大赛,中国网通沈阳分公司为获奖者提供小灵通和宽带免费安装作为奖励,沈阳鲁艺摄影化妆学校也向参观者提供精美照相机作为抽奖奖品;巡展组委会与福建热线连手举办“短信有奖赠票”活动,观众只要直接发送短信或打电话参与互动活动,就有可能获取展览参观门票一张……。巡展组委会还与企业合作,以企业的名义为普通市民提供免费观展的机会。应该说,巡展每到一地都深入社区,走近了将普通百姓的生活。
  3.关注未成年人的教育活动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博物馆运用自身资源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能。“秦始皇兵马俑全国巡回展”便是实现这一职能的具体体现。
  (1)学生参观优惠政策
  巡展所到之处,对学生个体的参观均采用半票优惠的政策,1.2米以下的儿童在家长的陪同下免费参观。对于学生团体参观,巡展组委会与当地新闻媒体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联手,以开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形式,赠送参观门票。
  一个名为“跨海来厦赏秦俑”的学生团体——金门82名中小学生连同他们的家长、老师共100多人,搭乘厦金直航客轮“东方之星”号专门来厦门参观秦兵马俑展览,巡展组委会为他们免费提供展览门票,“东方之星”客轮也免费提供船票。这些金门学生大多是首次来厦,最小的仅有6岁,学生们参观后感叹到:“历史奇迹真是不可思议!”一名学生告诉记者,自己是第一次来到内地,也是第一次亲眼目睹了这些祖国的国宝——兵马俑,他非常希望有机会能亲自到西安去看一看兵马俑。金门县旅游发展协会理事长杨应雄先生称,他们组织金门的学生前来参观,是为了让金门的年轻一代有机会认识兵马俑这一祖国的国宝,让他们对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⑩。厦门市台商协会会长吴进忠说,组织金门学生到厦门参观兵马俑很有意义,可以增进他们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11)。一个祖籍福州的学生黄微婷从小在马来西亚长大,平时很少接触中国历史,兵马俑展览给了她一次学习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机会。她说:我非常喜欢这些精美的东西,我一定要把我看到的告诉我的朋友,告诉他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12)
  在展厅里我们常常看到,很多观众向讲解员提问。许多小学生仔细地听着讲解并蹲在展柜前认真做着记录。一位母亲抱着2岁半的小女儿仔仔细细地看遍了每件陶俑,还对孩子讲:“这是2000多年前的文物呀。”她告诉记者:“孩子虽然还小,但希望给她一个潜移默化的引导,告诉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多么伟大辉煌。”(13)历史的熏陶,情操的培养,在这里得到了升华。我们期盼着好的展览能成为人们轻松学习、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2)有奖征文活动
  “秦始皇兵马俑全国巡回展”期间,几乎每站都组织了以“岁月如歌”、“观秦俑风采,颂华夏文明”、“我看兵马俑”、“观秦俑献爱心活动”等为主题的中小学生有奖征文比赛。文章无不流露出对中华古老文明的仰慕之情,并对祖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广大中小学生对国宝能在自己的家门口展出这个机会十分珍惜,他们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也由此而大大增强。学生们在作文中写到:“透过兵马俑,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可以看到一个民族智慧的璀璨光芒……透过兵马俑,更让我们感受到一个让我们思考的历史。聆听历史血脉深处颤动的喧响,感受历史风浪翻卷的悲壮。”“秦俑,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炎黄子孙的骄傲,让我们把民族的文化永久发扬!”“……这样一份珍贵的文化财富,不但在国内,还应该普及到国外,这样对兵马俑未来的发展前途有很大的帮助,让全世界人看看,这个来自中国的奇迹,也让外国人感受一下中国古代军队的气魄。”山东省文物局局长由小平感慨道:社会观念需要培养,从培养不同层次观众群的角度考虑,今后博物馆应该多提供机会给青少年,让他们能够主动地走进博物馆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努力的方向(14)。石家庄市社科院的梁勇说,了解兵马俑背后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对于青少年认识我们民族文化的DNA很重要,我们的孩子不能只认识麦当劳、肯德基,而对老祖宗的历史文化却不热悉。要知道,丧失了对本民族文化认知的人,在世界上没人瞧得起(15)。博物馆敞开大门,让文物走向社会,贴近人们生活,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一项伟大的光荣事业,“秦始皇兵马俑全国巡回展”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通过展览观众们普遍反映,这种零距离接触兵马俑的展览甚至比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参观还要真切,感受还要深刻。这样的展出,让观众能够仔细地了解到兵马俑的细枝末节,为进一步理解秦文化的深刻内涵乃至古代人民的伟大创造力提供了真实可信的凭证。
  ①施明发:《如何规划博物馆教育活动》,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0年编印。
  ②关昕:《数学博物馆与公众教育》,《博物馆研究》2006年第1期。
  ③关昕:《数学博物馆与公众教育》,《博物馆研究》2006年第1期。
  ④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28页。
  ⑤台湾历史博物馆编:《2002年博物馆馆长论坛论文集》,内部资料。
  ⑥吴海虹、吴爱兰:《秦俑免费讲座昨日座无虚席》,《东南快报》2005年4月2日。
  ⑦徐纯:《展览评量作为博物馆实践的工具》,《博物馆学季刊》2005年第19卷。
  ⑧台湾科学工艺博物馆编:《2000年海峡两岸科技博物馆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⑨关昕:《数学博物馆与公众教育》,《博物馆研究》2006年第1期。
  ⑩陈凌:《近百金门学子来厦赏秦俑》,《厦门商报》2005年7月17日。
  (11)郑名东:《千年秦俑感动金门学生》,《海峡导报》2005年7月17日。
  (12)吴海虹:《误飞机也要看兵马俑》,《东南快报》2005年3月13日。
  (13)陈曦:《昨日南博闭馆40分种控人数》,《南京晨报》2004年6月7日。
  (14)张彤:《专家把脉“秦俑”冲击波》,《济南时报·文娱新闻》2004年9月14日。
  (15)贾芳芳:《专家共话兵马俑热》,《燕赵都市报》2003年11月21日。
  













文物巡展的实践与探索——“秦始皇兵马俑全国巡回展”实录/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