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秦始皇陵 > 传说故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地下暗河

王宝玲、黄晓明


  在明朝,有一位地理学家来到秦始皇陵区,当地的农人告诉他,秦始皇帝的金棺葬在骊山腹地,这封土只是用来疑惑人的。他就是写《骊山记》的都穆。
  历史推进了几个世纪,农人的后代们把都穆忘了,也不知道他的《骊山记》。可是,传说却像这块黄土地一样,成了永恒的遗产。在秦陵周围的村落里,年老的农人依然这样讲叙,不夸大,也不添枝加叶。
  他们说封土堆只是秦陵地宫的门楼。九泉之下,有一条地下长河,直通骊山九龙头的巨峰之下。河里不是水,而是白花花的水银,这水银是流动的。秦始皇的金棺外面套着玉槨。这金棺玉槨放在一条船上,在水银河里往复漂动。造船用的木材不是什么桐杉松柏,而是产于昆仑山的沙棠沉檀,千古万世也不会朽腐。地宫中央是一个宏大华丽的大殿。大殿上空悬挂着一只巨大的金钟,四角则挂着四个金铃。水银注入大殿时旋转回流,玉槨漂浮到大殿后随流游动,在殿角碰撞金玲。四次金玉之声响过,玉槨再漂至大殿正中,黄金巨钟便发出三声宏亮的钟声。当地传说,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爬到陵四角,耳朵贴近封土,便可听到清脆的金铃声。若是八月十五子时,金钟的声响更清亮。假如遇到阴雨天,不但能听到钟声,还能听见地宫内空穴来风的呼呼声。为什么要开凿这条暗河呢?秦始皇生性多疑,心眼很多。他也知道自己杀人如麻,仇家如林,担心金棺会被仇人盗掘,便别出心裁,安排了这种漂浮不定的灵柩。讲故事的人还说,千古以来,灵柩都是固定的,好风水才能占住,以庇护后代江山永固。而秦始皇的灵柩是游动的,莲花穴风水再好都流跑了。所以他的王朝也很快就完蛋了。
  这条暗河是否存在?史书里也透出了一丝信息。《汉旧仪》记载了秦始皇和李斯的一段对话。李斯对秦始皇说:“臣相李斯冒死罪进言,臣带领七十二万人在骊山修陵墓,已经挖深至极。凿之不进,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天下状。”秦始皇帝说:“凿不进,烧不燃,旁行三百丈乃止。”这旁行三百丈成了一桩悬案。“三、六、九”在古人的行文中是一个模糊数字,一般都指极大、较多、很长等。很难把它看作具体或实指的数字,也就是说不能确定到底“旁行”了多少丈?往哪个方向旁行?人们猜测,这段对话似乎与地下暗河的传说有某种联系。
  据说在解放以前,住在秦陵南区的一个姓李的木匠打井时遇到一个很大的地下空洞。里面有青铜器等陈设物品。传闻他还带出了几件小东西,有珠子之类的。村人称之为“夜明珠”。秦始皇兵马俑出土之后,李木匠的后代曾向秦俑馆的同志反映过祖上的这一发现。可是,由于修农田水利,打井处的地貌变化太大,井早已填毁,井口也无从查找。问及带出的物品下落,他们则说,这只是传闻而已,是人们编造的故事。到目前为止,考古工作者的探测结果表明:封土之下确实有过大量的水银存在,但是,通往骊山的陵南至今没有发现地下通道。 

秦陵传说轶事/王宝玲、黄晓明编著.—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