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要事件 > 解放战争时期 > 横山起义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一、前言

李凤权


  拂去岁月的积尘,翻开1946年10月23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头版头条新闻报道格外醒目,特大号字的主题是:“横山驻军五千起义”,副题是:“胡景铎将军等率部发表通电,反对蒋、胡卖国内战,消灭异己,拥护邓宝珊将军等为和平建国奋斗”。接下去是连续不断的报道、特写,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贺信和贺电。
  这些报道如实地记录了一个发生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重大事件,虽然这个事件现今已鲜为人知,但在历史上仍不失为光辉的一页。    
  那正是战火纷飞、神州颤栗的年代,也是两个中国的命运进行着决定胜负斗争的年代。居于统治地位的蒋介石集团开动了他们的全部战争机器,向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解放区发动了疯狂的全面进攻。10月11日,蒋介石的军队侵占了晋察冀解放区首府张家口。蒋介石被这个“胜利”冲昏了头脑,他立即向全世界宣布,要在三个月内解决中国的“共党问题”,气焰相当嚣张。
  中共中央驻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也处在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之中。东面是滔滔黄河,隔断了它与晋绥解放区的联系,南面是胡宗南的20万大军,已经把战车推到边区门口,西面是马鸿逵的两个骑兵师虎视眈眈;北面是以邓宝珊为总司令的晋陕绥边区指挥部及其所辖第二十二军和陕北保安团,邓宝珊将军虽然采取中立态度,但是二十二军的主要权力已经掌握在国民党特务分子徐之佳手中,时刻威胁着边区腹地,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只有22个县的建制,150万人口,两万多部队,敌我对比,力量悬殊,形势异常险恶。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时任国民党陕北保安副指挥官的胡景铎将军,积极响应党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的号召,毅然率部5000余人宣布起义,参加了革命队伍。胡景铎将军的正义行动,使榆横地区20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2万人口获得了解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陕甘宁边区面临胡宗南全面进攻时的后顾之忧,使党中央在转战陕北的自卫战争中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这个起义不仅在陕北,而且在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正如朱德总司令所说:胡景铎将军在横山起义,以及其他无数次的同类事件,“形成了一个潮流”,这个潮流已经“成为人民在自卫战争中战胜反动派而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平、民主的重要因素之一”。①
  横山起义发生在陕西境内。据统计,从大革命失败以后到西安解放以前,发生在陕西省的武装起义共有50多起,其中连级规模以上的起义30多起,千人以上的约五起,大都没有成功,而横山起义则是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也是最成功的一次起义。
  横山起义是在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亲自指导下,由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直接策划和组织的,它一方面突出地表现了以胡景铎为首的一批有志之士的正义立场和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另一方面也具体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政策的效力。因此,这次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历史上,特别是在陕西党和军队的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60年代初期,《西北红军战史》编写委员会曾经把这一历史事件作为研究课题,进行过一些搜集材料的工作,但由于日益严重的“左”倾错误,几位参与起义策划和组织工作的领导同志受到不应有的诬陷,在因人废史、因人改史的反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影响下,使这项工作不得不束之高阁,半途而止。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横山起义又进而成为这些领导同志“招降纳叛”的罪名之一,参加起义的许多骨干人员(当时已经担负着某些单位的党政领导工作)成为兵临城下的“降兵降将”,受到无理的批斗和审讯。现在,这些同志的冤假错案早已平反,横山起义作为党史、军史、革命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理所当然地要求得到实事求是的反映,得到应有的评价,笔者编写这部小册子的目的,就在于试图系统、全面、如实地反映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为党史、军史和战史研究添加一点内容,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一些素材。
  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过去了,当年领导和参与横山起义的一些同志已经过世,今犹健在者都已年过古稀。笔者有幸读过他们从各自角度写出来的回忆文章,又和其中的一些老同志进行过直接的交谈。这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硝烟中出生入死、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的老人,一提起往事,无不精神焕发,侃侃而谈,爱国热忱和革命豪情溢于言表,有许多具体生动的情节感人至深。这一切竟使笔者情不自禁地毅然命笔,力图以横山起义为中心,把这些老同志在党的领导和指引下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所作的贡献,以及他们的那种可贵的感情和精神如实地写出来。但笔者毕竟不是当事人,手中的这枝拙笔也难如所愿,行文中难免疏漏错讹、词不达意,恳望读者和史学界朋友,特别是当年身临其境的老同志,不吝赐教。    
  ① 《朱德选集》191页。
  

横山起义/李凤权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0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