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一野最后一战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一章 大厦将倾,二马“决战计划”出笼

剑彬


  □华南无望,蒋介石将绝望的目光投向西北青、宁二马和胡宗南
  □太原解放,彭德怀受命率第18、第19兵团西渡黄河,壮大一野
  □扶眉之战,胡宗南主力被歼
  □火烧城门,青、宁二马逃窜平凉,慌忙拟定阻击解放大军西进的“决战计划”
  公元1949年1月,震惊世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刚刚落下帷幕,硝烟裹挟着土崩瓦解的蒋家王朝,正在魂飞魄散中走向穷途末日。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出了“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军队,解放全中国!
  是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百万雄师,以排山倒海之势,在长达500多公里的战线上,突破长江防线,直捣国民党南京老巢。
  4月23日,盘踞南京22年之久的国民党总统府上空,终于插上了胜利的红旗。国民党残兵败将仓皇逃窜,解放大军立即向华东、华南地区实施大规模的战略追击。
  与此同时,全国各个战场上,人民解放军的猛烈进攻天摇地动,势不可挡。
  长江防线崩溃,华中“剿总”白崇禧率部不战而退。先湘中,后湘南,继而又匆匆奔向广西老巢。
  林彪统领四野40万大军,穷追不舍,横扫广西。
  大江以南的彻底解放已指日可待。
  此时的蒋介石,自知华南无望,又不甘心彻底失败,遂企图盘踞西南地区,连接西北,把维持残局的希望寄于西北地区的40万国民党军队,特别是马步芳、马鸿逵等,妄图进行垂死挣扎,东山再起。
  因此,西北这块苍凉而辽阔的土地上,此时不仅有蒋介石投下的那近乎绝望的目光,透着青宁二马的骄横、贪婪和残忍,更有毛泽东那炽热、自信且时刻都在洋溢和施展着雄才大略的目光,更有彭德怀那执着、顽强、心中自有雄兵百万的胆略和“横刀立马”的英雄本色。
  因此,1949年2月12日,宁可放弃第一野战军对胡宗南发动的“春季攻势”的指挥,毛泽东在致彭德怀的电报中,也要彭德怀“2月28日前必须到达中央”,出席七届二中全会(春季攻势由一野副司令员张宗逊、赵寿山等人负责指挥)。
  当然,彭德怀有理由使毛泽东如此重视。
  经过了将近三年的解放战争,西北战场的形势同全国一样,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第一野战军在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将军及贺龙(时任西北军区司令员)、习仲勋(时任西北军区政治委员)等领导下,在敌我力量大为悬殊、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转战千里黄土高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不仅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更给国民党军队多次沉重的打击,神出鬼没,连创战场奇迹。
  尤其是1949年春,蒋介石为挽救风雨飘摇中的破败残局,集中重兵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在只有两万多人的情况下,彭德怀率一野(时称西北野战军)将士与胡宗南的23万人马对峙、周旋、作战,虽然先后放弃过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大部分地区,致使胡宗南在延安等地演出了一幕幕自欺欺人的闹剧,结果却是,胡宗南不但没有达到消灭中共中央首脑机关和西北野战军,或把他们赶到黄河以东的目的,反而受到彭德怀多次“不可思议”的沉重打击,损兵折将逾10万人,最后不得不狼狈逃出红色的陕甘宁边区,而第一野战军则胜利地转入解放大西北的战略进攻阶段。
  征尘遮天蔽日,铁流滚滚向前。
  纵横千里的黄天厚土之间,一野将士遍布关中八百里秦川。出击西府宝鸡,大战东府渭南,古城西安的唐代城墙,风雨之中已隐约可见……
  但是,毛泽东的决心似乎已不在西安。
  七届二中全会之后,毛泽东将彭德怀送到了太原前线,要他协助病中的徐向前解决太原问题。
  彭德怀没有辜负毛泽东的厚望,在徐向前对太原战役总体部署的基础上,彭德怀指挥了战役的总攻。
  4月24日,太原战役胜利结束。
  4月25日,毛泽东致电徐向前、周士第、罗瑞卿并告彭德怀:“18及19兵团改隶第一野战军建制,尔后行动整训及补给等统听彭德怀同志指挥区处。”
  同日,毛泽东复电彭德怀:“同意你五月初回陕,在回陕前请对18、19两兵团的部署加以确定,而后该两兵团即由你直接指挥。”
  大军入陕,用心可鉴。
  胡宗南风闻太原被解放的消息,立刻估计到华北将有大军西调以加强第一野战军而解决西北问题的可能,即于4月26、27日将其主力部队开始向西南方向撤退,形成跨泾河、渭河,保守西安的弧形防御地带,企图与青、宁二马配合,以陕中、陇东为防御重点,阻止人民解放军西进,确保西北,屏障西南,一但发现华北部队西渡,即退踞陕南、川北。
  所以,华北18、19兵团向东入陕,胡宗南于5月17日便率部全部西撤。
  一野各军按计划立即实施追击。
  作为此役的重要目标,一野6军将士在军长罗元发将军的率领下,强渡渭河,分兵三路,激战数日,一举拿下了古城西安。
  古城西安的解放,不仅对胡宗南集团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更重要的,对一野尔后的大兵团作战所需物资及运输的保障,具有极为重大的作用,尤其对于进军甘肃、宁夏、青海,彻底歼灭青、宁二马,解决西北问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西安解放之后,刚刚走出硝烟弥漫的太原战场,滚滚铁流般的18、19兵团遂西渡黄河,相继入陕。同时,在彭德怀的率领下,一野主力进军西府,逼近宝鸡,以势不可挡的气概直冲马步芳、马鸿逵盘踞多年的甘肃、宁夏和青海。
  青、宁二马顿时心惊胆颤。为了不使自己孤立和被歼,便想拖住南逃的胡宗南,以保甘、宁、青地盘的安全,刚刚被蒋介石任命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代理长官的马步芳急忙致电国民党广州政府,提出只要胡宗南不撤退,与其相配合,他保证夺回西安,保住陕西。
  胡宗南丢了西安,绝望的蒋介石正恼怒不已,马步芳的急电,犹如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顿时精神大振,于是当即毫不含糊地电令胡宗南,要他与马步芳、马鸿逵迅速协力出击,务必“收复”西安。
  这时,胡宗南已经开始逃窜,接蒋介石电令后,不得不改变原准备逃往汉中的部署,连忙勾结青、宁二马,不惜全力,组织宁夏兵团(宁夏马鸿逵的128军、11军、81军及两个骑兵团、两个炮兵营)、陇东兵团(青海马步芳的82军和129军)和陇南兵团(119军)——各兵团由马步芳之子马继援指挥,会同他所指挥的第18兵团(辖第38军、65军、90军)和第5兵团第36军共20余万人,分三路大举东进,企图一举攻占咸阳,进而对西安实施联合反扑。
  一时间,渭河两岸与陕、甘、川三省之地带接壤的扶(风)眉(县)地区,黑压压布满了胡宗南的万千兵卒。青、宁二马则从乾(县)礼(泉)地区云集麟游山区,以此为机动位置,有利时可出击关中,不利时则退守平凉,并将兵力分散配置于宽大正面,以防一野大军的突然进攻。
  面对胡、马的汹汹气势,1949年7月6日,中共第一野战军前委在咸阳第18兵团司令部召开紧急前委扩大会议。
  会议由一野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主持,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也出席了会议。
  彭德怀心里明白,与胡、马的首次较量已迫在眉睫。尤其是华北两个兵团来到西北以后,第一野战军的兵力增加到12个军35个师,共34万人,与胡、马敌军的总兵力相比,数量大体相等。但是,我军可以集中使用,敌军却分散在西北各地,而集中于我军对面的敌军主力,只有胡宗南7万余人,青、宁二马8万余人,合计15万余人。
  因此,早在召开会议之前,就西北战场的情况,彭德怀已经与毛泽东反复交换过意见,最后决定发动扶(风)眉(县)战役,先打胡宗南。
  对于在西北盘踞多年的胡宗南,与会各战将都十分熟识,虽受一野不断打击,连年损兵折将,但到目前为止,胡宗南集团还是蒋介石的一支装备精良的嫡系主力部队,在战斗力大大削弱的同时,仍有17个军41个师,20余万人马。而青、宁二马则拥有10个军33个师(旅),约18万人马,因尚未受到歼灭性打击,气焰较胡宗南更加嚣张,既反动又顽固,如不寻找有利战机,发动几个战役,给以歼灭性的打击,他们是不会认输的。
  鉴于我军在西北战场只占相对优势,要想把胡、马主力消灭于一役是困难的,所以就必须把它们分割开来,区别先后,集中力量,各个歼灭。同时,青、宁二马和胡宗南之间,长期以来就有很深的矛盾,如今虽因面临灭亡的共同命运而不得不暂时联合起来,但又互存戒心,貌合神离,在联合作战中都暗图保存自己,牺牲对方,互相利用。他们一面联合作战,一面各怀鬼胎,各打各的主意,这就为一野利用敌人的矛盾,各个歼灭敌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所以,一经彭德怀将中央军委、毛泽东的作战意图及自己的想法、决心和盘托出,发动扶眉战役的决心和部署当即形成——“钳马打胡,先胡后马”。彭德怀命令第19兵团钳制青、宁二马,第1、第2、第18共3个兵团全线出击,聚歼胡宗南主力于扶眉地区!
  扶眉战役宣告开始。
  7月10日,杨得志第19兵团出至马军对面之乾县、礼泉以北高地,构筑工事。卫戍西安的解放军第61军则向南山秦岭之敌佯动,以便迷惑敌人,掩护主力运动,并钳制马军及秦岭胡军,保障解放军主力侧翼的安全。
  7月11日拂晓,解放军主力开始向胡宗南部队进攻。隐蔽集结于预定位置的许光达第2兵团,从胡军与马军之间的空隙,秘密隐蔽急行军迂回到敌侧后。
  周士第第18兵团,沿陇海铁路和咸阳至凤翔公路,由东而西直插敌纵深。
  王震第1兵团,以渭河南岸沿长安至益门公路及秦岭北麓向西钳击敌人。
  胡宗南总以为解放军华北兵团入陕后,至少需休整1个月才能作战,又自以为5个军集团配备,彭德怀不敢将他一口吞掉,正梦想乘解放军向马军进攻之机,全力向解放军侧击,取得胡、马联合作战的胜利。
  不料,他的美梦却被滚滚而来的炸雷给震醒了——
  一野将士在彭德怀的直接指挥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对敌发动全线攻击。
  胡宗南猝不及防,一天之内即被解放大军团团包围,陷入绝境。
  激战两昼夜,除部分敌军越秦岭溃逃外,全歼胡宗南43000余人。而马步芳、马鸿逵的三大兵团则弃胡宗南于不顾,慌忙向山高路险的平凉地区逃窜。
  欣闻扶眉战役的重大胜利,毛泽东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亲致贺电于彭德怀:“歼胡4个军甚慰。”
  蒋介石接到胡宗南的告急电,却是骂不绝口。因为他心里明白,共军的目的,决不只是扶眉之役;扶眉仅仅只是解放军西进的一扇大门,大门已经打开了,岂有不长驱直入之理?
  胡宗南自知扶眉之战“有辱党国”,忙于7月20日召开军事会议,追查失败原因、责任,研究新的部署和对策。
  时隔不几天,在甘肃静宁马继援的公馆里,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副官刘任,亦代马步芳主持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图谋防守大计。
  与此同时,蒋介石亦派人窜到兰州,借献旗慰劳为名,四处游说,八方串连,以图蛊惑人心,积极策动二马与一野在平凉地区决战。
  蒋介石用心可谓良苦。平凉扼甘、宁之咽喉,东西两面,都是深壑峭壁,关隘险要。若要阻止彭德怀的大军西进,稳定西北局势,平凉可谓是上天赐于他的一块“宝地”。
  而扶眉之战中,胡宗南的主力已被歼灭,要扭转西北战场的局势,除了狗咬狗的青、宁二马,还能有谁呢?
  当然,虽说青、宁二马长期不合,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扶眉战役之后,却都害怕解放大军突破平凉一线,向兰州挺进。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一旦平凉失守,解放大军逼近兰州,西宁和银川必将濒临绝境。
  因而,马步芳、马鸿逵虽然各怀鬼胎,却都下决心在平凉一线阻击西进的解放大军,企图将战火控制在兰州以东的平凉地区。
  于是,静宁紧急会议上的所谓《关山会战指导方案计划》就这样在慌乱中出笼了。
  此案包括3个作战方案——
  第1案:集中优势兵力,陇南兵团在天水、秦安占领阵地,马继援指挥的陇东兵团扼守六盘山,马敦静指挥的宁夏兵团凭借固原一带有利地形阻止我军西进。各部队保持主动,避免决战,采取逐次抵抗手段,诱我深入,把握战机,相机转守为攻,夹击取胜。
  第2案:为了保存主力,避免胶着,必要时向临夏、定西、同心一带转移。以华家岭为轴,在该线占领阵地,以逸待劳,轮番夹击,消灭我军。
  第3案:如果我军西进,形势不利时,则继续向兰州转进,占领皋兰山一带阵地,控制强大预备队,配合友军,确保兰州。
  方案既已出笼,青、宁二马便沿途据险,节节布防。因有兰州、银川为大后方,供应比较方便,自以为解放军远离后方,补给线长达数百公里,光是粮草供应都十分困难,还能打什么仗?外加胡宗南扬言,随时都可自秦岭配合出击,青、宁二马对“将共军陷于首尾难顾的困境”更加坚信不移。
  尤其是青海马步芳、马继援父子,更是昏昏然而飘飘然,自以为西北的天下都姓马,他们的江山铁打的一样,不但没有半点势如蝇卵的感觉,反而想乘机抢占地盘,扩张势力,叫嚣着要与共军在平凉地区大战一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面对青、宁二马的叫嚣,一野大军将如何动作,且看下一场发生在西北重镇兰州的生死较量。

一野最后一战/剑彬编著.—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7.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