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延安整风运动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大生产运动中的一面旗帜

李鸿义


  四、“两个环子”一齐抓,开展大生产运动
  大生产运动中的一面旗帜
  1939年的生产主要是农业生产。延安留守部队开荒25136亩,收粮2590石;机关学校开荒113400余亩,收细粮13000余石,自给了一部分粮食。
  1940年,边区军队继续开荒2万多亩,解决了1个半月的粮食自给任务。同时,还开展了手工业生产,战士学会捻毛线,打毛衣,织毛手套,留守兵团做到每人至少有两三双毛袜。有的部队还可以自制1套军衣或1条裤子,或1件棉背心,或1件毛背心等。
  1941年3月,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积极响应朱德总司令实行屯垦政策的号召,全旅指战员在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槐树庄、大凤川等地屯田,成为大生产运动中的一面旗帜。
  南泥湾,位于延安城南90华里的地方,是延安的南大门,自然条件很好。一百多年前,由于兵燹战火,致使这里变成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据史书记载:“中清人烟密,伊反成三光,至今遗迹在,可恨良田荒。”这样美好的土地,富饶的山林,竟然沉睡多年。
  三五九旅指战员在南泥湾战胜了无数困难。没有住处,就自己动手搭草棚,挖窑洞,伐木盖房,有的干脆露宿野外。粮食不够吃,就打猎,采野果,或到几百里以外去背粮食,把裤腿两头一扎当口袋。没有工具,就自己编筐子,找废铁打镢锨,用桦树皮当纸,做饭盒,做扑克,用核桃做算盘珠等等。山坡上野草齐胸,荆棘丛生,长满狼牙刺,开荒时扎得满身是伤,但谁也不叫一声苦。战士们豪迈地说:“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旅党委决定:“不让一个人站在生产圈外”。从王震旅长到勤杂人员和随军家属,人人参加生产劳动。王震被选为边区劳动英雄,毛泽东题词称赞他“有创造性”。一个到边区采访的记者不禁赞叹说:“王震的双手也象他的部下一样,由于劳动而生满了老茧。”七一八团团长陈宗尧是1932年入伍的红军老战士,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多次负过伤。在大生产运动中,他把团司令部的参谋长、参谋、通讯员、司号员等组成一个生产小组,自己担任组长。由于他的出色工作,受到毛泽东多次表扬,被选为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战士们更是你追我赶,越干劲头越大,越干办法越多。七一八团著名劳动英雄李位,创造了一天开荒3亩7分6厘的惊人纪录。劳动英雄赵占魁又以4亩1分1厘超过了李位。陕北籍战士郝树才,每天开荒4亩2分3厘,雅号叫“气死牛”。七一九团有20名50多岁以上的战士,组成了一个老头队,由老军医蒋维平当队长,决心做到自给有余,为革命多做贡献。指战员在劳动中唱道:“红红的太阳照山岗,南泥湾里好风光。革命战士不怕苦,扛起镢头去开荒。生产自给反封锁,气死顽固贼老蒋。”豪迈的歌声表达了解放区全体军民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4年当中,三五九旅开荒达36万多亩,收细粮5万多石;盖房667间,挖窑洞1264孔,修建礼堂3座;每人每天吃1斤半粮,伙食费每人每天1角,每月可吃二三斤大肉,作到了“耕二余一”,自给有余。三五九旅把一个满目荒凉的南泥湾开发成一个兴旺发达的米粮川。
  1942年8月,朱德邀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等去游览南泥湾,赋诗作词大加赞颂。朱德诗曰:“去年初到此,遍地皆荒草。夜夜宿营地,破窑亦难找。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平川种嘉禾,水田栽新稻。屯田初告成,战士粗温饱。”“黄风扑面来,有似江南好。”毛泽东1943年9月视察南泥湾后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
  

延安整风运动/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