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延安整风运动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大生产运动的成果和意义

李鸿义


  四、“两个环子”一齐抓,开展大生产运动
  大生产运动的成果和意义
  经过全体军民的共同努力,陕甘宁边区战胜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大生产运动的辉煌胜利。到1945年全边区耕地面积比1938年扩大了7成。粮食总产量由1938年的120万石,增加到1944年的180万石;棉花产量由1941年的50万斤,猛增到1944年的300多万斤。广大农民大部分做到“耕三余一”,有的还做到“耕一余一”。全边区的公粮任务,从1941年的20万石,减少到12万石。秧歌剧《夫妻识字》中唱道:“小囤大囤都装满,丰衣足食支援前线。”群众增加了生产,又减少了负担,生活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农业生产的发展,又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陕甘宁边区的工业,在抗战以前,仅有1个40余人的修械所。抗战以后,广大职工和技术人员,依靠党的领导,在缺乏设备、原料、技术和资金的条件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先后创办了纺织、兵工、冶铁、被服、造纸、印刷、化工、石油、火柴、陶瓷等小型工厂,到1944年全边区就有公营工厂130多家,职工达7300余人。工业产品解决了边区军民生产和生活的大部分需要,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纺织业是边区的主要工业部门之一,从1938年起先后办起了“难民”、“伟华”、“团结”、“交通”、“大光”、“兴华”、“新塞”等纺织厂。到1944年,公营纺织厂年产布匹达4万匹,加上私营和民间纺织业的产品,基本上满足了边区军民穿衣的需要。大光纺织厂是由向群众借的一架旧织布机、半孔窑洞和商人赊的一捆16支纱以及自纺的土纱办起来的。后来发展到拥有800多名工人、108台机器、能生产200多种产品的工厂。
  工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抗战前商业凋蔽零落,延安仅有120家小店铺。1943年已拥有473家店铺。对外贸易也迅速增长,著名的“陕北三宝”——食盐、毛皮、甜甘草,是边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敌后各解放区军民,根据毛泽东提出的“劳力与武力相结合”的方针,在频繁的反“扫荡”中,一面战斗,一面生产。1943年,仅晋绥、北岳、太行、太岳、胶东、皖中6个地区,就扩大耕地600万亩以上,部队和机关生产的粮食,一般能做到两三个月的自给,蔬菜做到全年自给,达到了中共中央提出的“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目的。
  大生产运动的丰硕成果,充分表现了自力更生的精神。它使解放区战胜了日、伪、蒋的进攻和封锁所造成的严重物质困难,积累了经济建设的经验,培养了一批经济建设干部。由于中国共产党及时抓住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这两个中心环节,并且取得了伟大胜利,使党领导的人民抗日事业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立于不败之地,胜利地渡过了最困难的岁月。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4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74页。
  ③《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2),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70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91页。
  ⑤续范亭:《赠朱总司令》,《怀安诗社诗选》,第148页。
  

延安整风运动/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