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延安整风运动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文艺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李鸿义


  一、延安文艺座谈会前的文艺界
  文艺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广大文艺工作者来到根据地后,在革命的斗争生活和建设工作的实践中,初步实现了与工农兵的结合,写出了不少洋溢着革命热情的好作品。但是他们的世界观基本没有得到改造,与工农兵在作风、情趣上有很大差异,与根据地的革命生活、与无产阶级思想存在着矛盾。革命文艺运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妨碍着革命文艺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以后,在全国出现倒退逆流的同时,复古、反民主、破坏团结,甚至主张和平妥协的言论在文化市场大为流行,日寇、汉奸、顽固分子对陕甘宁边区的文化运动也加以破坏和阻碍。他们封锁邮路,绑架青年学生,利用封建残余在边区内恢复封建迷信组织,钻入学校机关进行破坏活动。1941年到1942年,当根据地在经济上遇到绝大的困难,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时候,边区文化界在教条主义的影响下,在工作、生活和思想上同工农兵群众、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虽曾多次组织文学艺术工作者下乡上前线,但大都没有能够真正深入实际生活,缺乏明确的为工农兵和如何为工农兵服务的认识。有些人在理论上也承认文艺要和人民大众结合,但实际上并不了解新的环境、新的时代、新的人民的需要。有的人在创作上脱离实际,只幻想产生不朽的伟大艺术,不肯用力气创作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作品。因此,“在他们的情绪中,在他们的作品中,在他们的行动中,在他们对于文艺方针问题的意见中,就不免或多或少地发生和群众的需要不相符合,和实际斗争的需要不相符合的情形”。②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研究和描写知识分子上面,造成了创作上的病态和偏颇。一批优秀作品也只是以知识分子的眼光来歌颂解放区的光明。许多人看不起大众化,认为大众化就是庸俗化,认为写群众看不懂的欧化作品才能显出水平。总之,当时文学艺术工作者对革命文艺应该表现什么、怎样表现、为谁服务等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还没有清楚的认识。因此,能深刻描写真实的日常斗争,配合每一具体政治任务,创作真正反映现实的新典型的作品为数尚少。
  整风开始以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理论脱离实际、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也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许多人用个人主义、极端民主、平均主义对待革命队伍和革命根据地的现实,抓住枝节而忽视本质,对根据地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流露出一定的不满;一些人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不习惯革命的集中领导。知识界文艺界就歌颂与暴露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一些外地来的知识分子不能把根据地工作中存在的缺点、落后面与国民党统治区的黑暗加以区别,主张对抗战与革命应“暴露黑喑”,认为写光明就是公式主义,是歌功颂德,提出“还是杂文时代,还要鲁迅笔法”,以致敌我界限不分,错误地运用对付敌人的办法对待革命队伍。当时延安街头的大型墙报《轻骑队》和《解放日报》的文艺副刊都发表了暴露性的杂文。有一些作家只要求礼贤下士,得到尊重,却很少考虑自己如何“俯首甘为孺子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艺术教育上存在理论脱离实际,忽视普及,闭门提高的问题。有一个时期,延安舞台上竞相上演脱离实际与群众的大、洋、古戏,许多文艺工作者用主要精力去学习外国的、旧时代的作品技巧,原封不动地搬用外国音乐、戏剧和中国的旧戏,至于怎样使文艺工作充满革命斗争内容,怎样根据现实的政治任务来创造新的文艺作品,怎样在作品里把抗战、生产、教育等具体运动反映出来,注意的人却很少。根据地作家自己创作的直接反映群众斗争生活的作品也很少。在对文化人的领导上,一些部门和单位只强调他们的特点,而对于如何从思想上团结、教育他们则做得不够。
  毛泽东、中共中央经过广泛调查研究,清楚地认识到“文艺界中还严重地存在着作风不正的东西,同志们中间还有很多唯心论、教条主义、空想、空谈,轻视实践、脱离群众等等的缺点,需要有一个切实的严肃的整风运动。”③同时也看到作家艺术家转变立场、改造思想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应该召开一次座谈会,以便廓清各种胡涂观念,解决文艺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工作报告》1939年1月。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54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75页。
  

延安整风运动/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