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延安与中国统一战线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李鼎铭与精兵简政(一)


  李鼎铭“精兵简政”提案的酝酿和提出
  李鼎铭(1881—1947),陕西米脂县桃镇人。1895年,13岁起寄读于舅父杜斗垣家,除熟读四书五经外,还兼习中医。1903年,21岁考中廪生;1904年回桃镇教私塾;1910年应聘于绥德中学任教。辛亥革命后,拥护孙中山的政治主张,主张破除迷信,兴办学校,曾兴办米脂县第一所国民小学,兼任校长;创办桃镇国民高等小学,自任校长。1923年曾任榆林道尹公署顾问、民政科长等职。1926年因病辞官返回故乡,专心研究医学,创办常春医馆,并积极为地方兴办公益事业,成为米脂县远近闻名的名医和开明绅士。1937年“七·七事变”后,逐渐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思想日渐开明。陕甘宁边区施行“三三制”政权时,普选中他被选为米脂县参议会议长、陕甘宁边区参议员,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
  李鼎铭是著名的爱国人士的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发。他从抗日战争处于最艰苦的1941年起,一直到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全国战略进攻的时候,始终和中国共产党合作,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的岗位上,连选连任七年。当时虽已六十高龄,却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除提出精兵简政外,他还积极地不疲倦地参加边区政府的领导工作,对陕甘宁边区的各项事业,诸如民主政权的建设、文化教育以及医药卫生等项事业,均做出了较大贡献。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同志大会上作《为人民服务》的讲话时说:“‘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从此,李鼎铭就随着《为人民服务》一文闻名党内外。关于精兵简政,现在人们都知道是李鼎铭在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提出并通过而实施的。这个提案的全部内容言简意赅,即“政府应彻底计划经济,实行精兵简政主义,避免入不敷出、经济紊乱之现象。”提案辩证地申明了精兵简政的理由。那就是:“军事政治之建立,必须以经济力量为基础。在今日人民困苦,资源薄弱之状况下,欲求不因经济枯竭而限制军政发展,亦不因军政发展而伤害经济命脉,惟有政府彻底计划经济,实行精兵简政主义,量入为出,制定预算,以求得相依相助,平衡发展之效果。”提案提出五种解决的方法,其一是:“政府应根据客观物质条件及主观经济需要而提出计划经济,以求全面提高生产力,改善经济条件,加强经济基础。”其二是:“在现有经济基础上,政府应有量入为出的统一经济计划。”其三是:“在财政经济力量范围内和在不妨碍抗战力量条件下,对于军事应实行精兵主义,加强战斗力,以兵皆能战,战必能胜为原则,避免老弱残废、滥竽充数等现象。对于政府应实行简政主义,充实政府机构,以人少事精,胜任职责为原则,避免机关庞大,冗员充塞,浪费人力、财力等现象。”其四是:“规定供给条例,避免不必要的供给与消耗。”其五是:“提倡节约、廉洁作风,避免不应有的浪费现象”①。
  其实,精兵简政作为一个重要提案,李鼎铭经历了长期的思考。早在抗日战争开始后李鼎铭就在观察思考,他说:“我对边区政府的观察是从八路军在米脂,在当时,只听到也是靠不住的。那时听到共产党准备借抗战以扩张势力,我个人看,过去的军队是各管各的事情,各占各的地盘,不管老百姓。那时,我认为抗战是好,但将来会影响生产,在后方生产也会增加抗战力量,都参加抗战了,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是没人管(这是起初听到的闲话)”②这说明,李鼎铭在未参政前就考虑抗战与生产的关系。后来经过他的观察,感到共产党和八路军是完全为着解救老百姓的,于是逐渐排除了听到的闲话和对共产党的不信任。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根据地蚕食扫荡、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特别在皖南事变以后,国民政府停止了八路军、新四军的军饷供给,使军民两困,为要使八路军新四军继续抗战,为要使150万人口生活下去,就促使他思考如何来解决这个严重的困难。李鼎铭说:“自从去年(1940——笔者注)因边区受着经济的压迫,没有办法,只有自力更生、解决生活。在这个原则下,无论是军界、政界负责人,都在筹划,也想不出其他的办法,只有经商,便做出脱离政府法令的事情,这样甚至侵犯老百姓的利益……”③他知道,计划经费的负责者,具体的办法:只有开源节流。而他研究历史,认为汉高祖之成功,是到关中推行“精兵简政”。结合当时陕甘宁边区的实际,李鼎铭大胆提出:“当抗战建国之时,只有以精兵简政的办法。在政治方面可以加强,可以在不违反抗战建国的原则下,实行精兵简政,也可能加强抗战力量”④。
  上述这些想法和思考,李鼎铭已具体提出自己的方案和办法。当他被选为陕甘宁边区参议员后,是抱着极大的热情和信心来延安出席二届一次参议会的。他的提案得到通过之后,他已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在第一次政务会议上,李鼎铭说:“在家时,我就想出这两点提案,当时我还有点怕,后来经过十几天的会议,又加毛先生的指示,林老在政治上的指导,我才恍然大悟……我才敢大胆讲出”⑤。这就足以说明,精兵简政案的提出是在会前,并经过反复思考而逐渐形成的,只是在二届一次参议会上通过并实施的。
  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案,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李鼎铭作为当地有名望的绅士,于1941年10月被米脂县第一届参议会选为议长,同时当选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议员,获得11月出席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的机会,与会之前,忧国忧民,追求真理、竭诚与共产党合作的李鼎铭,根据陕甘宁边区老百姓负担过重的实际情况和汉高祖在关中推行精兵简政、取得成功的史实,就有意提出精兵简政,以求从根本上解决“鱼大水小”的矛盾。但很多人包括李鼎铭要好的朋友,不相信共产党能在面对敌人强大的兵力的时刻,听取一个党外人士提出的精兵简政的建议,反复劝他不要提出。同年,11月6日,在此次参议会的开幕式上,毛泽东主席发表了30分钟的重要演说,号召共产党人和党外人士密切关系,并希望各参议员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提意见。毛泽东这些话更是深深打动了他的心,看到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又是参加大会、小会,又是找参议员们谈话仔细听取他们对于政府的批评建议,便大胆地提出“精兵简政”的议案。这也说明,精兵简政案早在抗战初就开始考虑,经过思想斗争后才正式提出。
  而事实上,精兵简政一经提出,便在参议会内会外引起强烈反响。当时,有的人由于担心提案被国民党利用,或担心削弱共产党的力量,或提出共产党不采纳而持否定态度;有的人认为在敌人以大量兵力向我解放区进攻之时提出精兵简政,无异于自我削弱,自取灭亡。有的人觉得李鼎铭夸大了边区的苦情,不信群众有怨言;有的人批评说“提倡精兵主义,部队就不能发展”;有的人甚至怀疑李鼎铭的动机,认为他有充当“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凶”之嫌。但是,大多数人认为李鼎铭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党中央和毛泽东尤为重视李鼎铭的这一提案。毛泽东不仅反复阅读这个提案,将重要的段落用红笔圈出来,还逐字逐句地将其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并加一段评语:“这个方法很好,恰恰是改造我们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⑥。同时,毛泽东还亲自找李鼎铭谈话,进一步征求他的意见。为了统一思想,毛泽东亲自参加讨论会,对精兵简政做了充分肯定,并形象地指出其重要意义:李鼎铭先生提得好,我们的物质困难越来越厉害,我们必须克服这困难,克服困难的具体办法,第一是精兵简政,我们的庞大机构是不适应战时情况的,……我们的机构不能像过去那样庞大,要变一变,变得小些,更扎实些,并不是坏事,那个孙猴子化成一个小虫,钻到铁扇公主的心脏里去了,把她战败了。目前我们还有若干同志处之泰然,不大戒备,我们劝这些同志有引起注意的必要,李鼎铭参议员提案好得很,我们要当做一个极为重要的政策向党政军民各部门提出来,并加紧实施⑦。“精兵简政”案最终在参议会上以165票的多数获得通过,并根据会议审查意见,提交政府速办。为了进一步引起全党全军的重视,毛泽东还为《解放日报》写了一篇题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的社论,中共中央把“精兵简政”列为抗日根据地克服困难的十大政策之一,不仅在陕甘宁边区认真贯彻执行,而且将其推广到敌后各个抗日根据地。
  ①《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求实出版社1982年版,第7—8页。
  ②《陕甘宁边区政务会议记录》(1941年11月27日)。
  ③《陕甘宁边区政务会议记录》(1941年11月27日)。
  ④《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求实出版社1992年版,第7—8页。
  ⑤《陕甘宁边区政务会议记录》(1941年11月27日)。
  ⑥《广开言路,精兵简政》,《人民日报》1979年4月7日。
  ⑦《李鼎铭与陕甘宁边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9页。
  

延安与中国统一战线/中共中央统战部,陕西省委统战部,延安市委统战部编著.—北京: 华文出版社,200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