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乡村的经济与社会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森林保护的几个问题/四

黄正林


  四、结 语
  抗战期间的1940年,陕甘宁边区境内的森林覆盖率达到10%左右,这样高的覆盖率对边区乃至黄土高原的气候有着很好的调节作用。但是,由于国民党的封锁,边区经济陷入了极为困难的境地,开荒种地成为边区度过困难的唯一出路。因此,大面积的毁林开荒,加之烧炭等,使边区大面积的森林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造成边区环境恶化,水、旱、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边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种短期行为的后果现在看得越来越明显了。这个教训是沉重的。
  同时,当时边区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环境与气候的问题,认识到森林有调节气候的作用,开始注意对森林的保护,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令来保护森林。这是很可贵的。但是,在战争环境下,为了渡过经济困难,各驻边区单位(主要是军队和学校)和移民为了粮食自给和生活需要,大量开垦荒地,砍伐树木,使森林破坏有增无减,许多昔日森林茂密的地方被农田所代替。因此,我们说这些政策和法令收效甚微。
  中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它强调的就是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人不能违背自然,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为自己谋利益,而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正值西部大开发之际,我们应该继承“天人合一”的思想,接受和牢记历史教训,在经济建没的同时,使自然界的万物都能生长和发展。
  (原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第3期)
  

陕甘宁边区乡村的经济与社会/黄正林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