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中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一章 第二节 商业贸易金融日趋繁荣——4

雷云峰


  四 边区市场日益发展和繁荣
  1943年后,边区经济逐渐摆脱对外的依赖而过渡到完全的自力更生,为市场的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边区的对外贸易,在抗战胜利前的二、三年间,由入超达到平衡并变为出超,从根本上改变了多年来的被动局面。1943年上半年,全边区出入口总值182300万元,其中进口总值91900万元,出口总值90300万元,入超1600万元。全边区入超量不及1942年同期内延安市入超量的一半。这年下半年,因食盐对外统销工作失误,一度影响入超增加,金融波动,但很快得到了纠正。1944年进出口总值为2991919万元,其中进口总值1399850万元,出口总值1592069万元,出超192219万元。1945年进出口总值为393232万元(券币),其中进口总值187661万元,出口总值205571万元,出超17910万元。由此可见这几年边区对外贸易发展速度之快。
  边区内部市场由于整个经济发展和购买力提高,也呈现出日益繁荣的趋势。国家资本在边区市场已占主导地位。边区贸易公司领导下的盐业公司、土产公司、南昌公司、绥德永昌公司和陇东联合商店,两年来资本增值速度极快,4家公司的总资本已达三四十亿元。其中盐业公司1944年9月统计已有资本11亿元,比上一年增加10倍;土产公司1945年资本达22亿元,比1942年成立时增加202倍。①这些公营企业以其雄厚的资金,足以控制边区内外贸易,成为边区商业贸易的骨干和开展贸易斗争的基石。
  各机关部队学校经营的公营商店,经1943年整顿后,又有了新的发展。延安市1944年有公营商店67家,比上一年增加59%。从全边区看,仅据延属7县、陇东分区6县、关中分区、定边、靖边、绥德市及子洲、清涧等地的统计,1944年共有商店348家,工作人员约3000人。②在边区的商业资本中,私营商业和合作商业在贸易公司统一管理与扶持下,也获得健康发展。1944年延安市有私营商店473家,资本达22亿元,比1942年增加103家,资本增加了15倍。同年绥德的私营商店有184家,比1942年增加73家。1944年全边区计有消费合作社281个,占各类合作社总数的44.3%。延安、安塞、延川、志丹、吴旗等5县的消费社,1943年供给群众农具9429件,有力地促进了大生产运动。吴旗县8个消费社一年内供给群众火柴、棉花、针线等共值2426万元,且全部低于私商价格15%,为群众节省363万元。消费合作社犹如桥梁般地把城市和农村密切联系了起来。
  规模宏大的农村集市和骡马大会,扩大了农村的商业流通,繁荣了边区内部市场。几年来,边区不仅在商业集中的城镇形成了以公私商店为主的街市,如关中的马栏街市,吴旗县的街市,延安市的新市场等,而且还恢复和发展了农村集市,如绥德分区的蟋镇、石岔、桃镇、米脂、龙镇、枣林镇、辛家沟、定仙墕、吉镇等地都建立了农村集市,关中的新正县、赤水县、宁县共有8个农村集市。尤其是边区的骡马大会,规模大,会期长,盛况空前。上市的商品虽以出售骡马为主,但日用百货、棉粮布匹、铁木工具、土产杂货、瓜果食品、文化医药用品等也一应俱全,每日成交额可达数百万元之多。延安的骡马大会规模最大,成交额也最高。大会期间,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亲临视察,延安文艺团体还演出文艺节目助兴。这些充分反映了几年来边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商业市场繁荣兴旺的景象。
  ①、②西北财经办事处:《抗战以来陕甘宁边区贸易工作》1948年2月。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中、下篇)/雷云峰.—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