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上)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四章 第四节 自然科学与医疗卫生新局面的开创——2

雷云峰


  二、医疗卫生事业成就显著
  1939年1月、毛泽东把医疗卫生事业列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除创办了几十所干部学校和各类补习班、培训班外,还特别在延安柳树店创办了医科大学,边区医药学校,这两所医疗卫生学校先后招收了14期军医班学员,培养了近万名的医务工作者。毛泽东鼓励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要想尽千方百计使得伤病员好,要在物质困难环境下,要在没有钱的环境下,把他们的给养医治办的好点,要克服一切困难。”①
  随后,边区医院筹备图书馆时,毛泽东捐款100元予以资助。②他积极支持成立了中国医科大学、中央医院、八路军医院、留守兵团医院,白求恩护士学校,并成立了国医研究会,中西医药研究会,始终把医学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边区还先后举办了各层次的学历教育、短期培训班、专题培训班,为医疗卫生队伍培训与充实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有力地提高了医疗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
  边区的医务工作者将维护人民利益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发扬毛泽东倡导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精神,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组织医疗队,手术队、卫生宣传队下乡,为群众防病治病,把党的温暖送给千家万户。
  他们在“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及“预防第一”“预防重于治疗”、“预防胜于治疗”的指导方针下,边区先后成立了各级防疫委员会、广泛开展了各种防疫活动,培养了一支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卫生干部队伍。并根据医学界中西医并存的现实状况,提出了中西医要团结合作的良好风尚,使边区出现了中西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团结合作的卫生工作新局面,建立了中西医合作研究机构。提倡种树种草,调节气候,减少疾病的发生。
  针对巫医利用封建迷信,欺诈群众,伤害人命的实际。边区卫生界采取了多种形式普及卫生知识,反对巫神,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自觉起来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在边区各党政军机关设立卫生科(所)和门诊部,具体负责到驻地村庄群众医疗工作。还有民办公助的卫生合作社,使其逐步地遍及农村,使群众的小伤小病得到及时治疗。
  针对国民党对边区的严密封锁、各种医疗器械和药品无法运进,军民患病不能及时治疗,延误病情,药品断绝使负伤将士死于非命的情况下;边区先后建立了八路军制药厂,边区制药厂、卫生试验所等制药厂家,采取半机械半手工式的方法,生产了中西医药品一百多种。并研制成功了抗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以及牛痘苗、血清等,解决了药品不足的困难。
  边区医疗卫生工作的宏伟业绩,是在千万个边区老前辈,老专家老领导默默无闻地努力下谱写出来的光辉篇章。他们中有红军长征时期的卫生干部傅连璋,铙正锡,王斌、潘世征、欧阳竞、涂通今、周毅胜等同志;有从国内著名大学毕业后或中途辍学奔赴延安和边区的何穆、黄树则、朱仲丽、薛公绰,陈应谦、苏井观、鲁之俊、李治、魏一斋、李得奇、金茂岳、侯建存、曲正、季钟朴等同志;有党和军队自己培养的医务干部丁世芳、靳来川,刘景晏、魏明中、王充洼等同志。有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同志,还有最早来到红军队伍参加战地救护的美国医生马海德同志、德国医生米勒、朝鲜医生方禹镛,苏联医生阿洛夫,印度医生柯棣华、爱德华、奥地利医生傅莱等。他们为了追求真理,支持正义事业,冒着生命危险,不远万里,先后来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支持和援助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边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创造了卓著功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①毛泽东《发扬民族革命中卫生工作的精神》
  《卫生通讯》干部扩大会议辑(八路军医处出版)
  ②延安纪念馆:《展出的部分物照片情况简介》1972年29页
  

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上):建立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1937年7月—1940年12月)/雷云峰.—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