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史解放战争时期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五章 第二节 陕甘宁、晋绥行政管理实现统一,准备接管大中城市——3

朱凯,郭林,吴璋


  三、为接管新解放地区与大中城市做准备
  为适应急速胜利的大好形势,西北党政军领导都把教育、培训干部和准备接管城市列入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并取得显著的成绩。
  (一)加强学校教育,培训各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自1948年初西北人民解放军转入外线进攻以来,大批老区干部陆续支援新区,但需求仍很大。为此,在大量培养和提拔原有干部的同时,积极争取和吸收敌占区青年学生参加学习和工作,便成当务之急。到1949年初,西北解放区已拥有各类中学和师范学校27所,在校学生8000余名;扩大或新办延安大学(包括黄龙分校)、西北军事政治大学、晋绥工业学校、西北财经学校、西北艺术学校、陕甘宁晋绥行政学校等近10所,在校学生3000余名;西北党校及各地党校干校100余所,学员达3000多名。这些学生的来源,主要是解放区的知识青年,抽调进修的老区干部,从产业工人和职员中选拔的优秀分子,以及来自国统区的青年学生。通过对他们进行政治训练和政策教育,使之迅速成长成熟和得到提高,成为后备干部力量。
  1949年初,西北局和边区政府再次强调指出,切实办好各级党校、各类干部学校和专业学校,努力提高老干部,更多地培养新干部,以适应解放与建设大西北的急需。于是,延安大学等校改为主要举办3至6个月的短期训练班,着重政治教育和政策教育,学员毕业后立即走上革命工作岗位。同时,又相继成立晋绥青年干部学校、西北人民工业学校(由原晋绥工业学校改组扩大而成)、西北党校韩城分校(驻双楼富村)、西北人民艺术学校(由原西北艺术学校一部、二部及延大艺术系合编)、西北医学专科学校(驻临汾)、临汾财经学校等一批新校,以更多更快地培训干部。
  同年5月,随着西安的解放,延安大学、西北党校和西北军政大学等奉命南迁关中。根据西北局《关于加强训练大批新区知识分子的决定》,除继续保留西北党校(马文瑞兼校长,副校长高仰云)外,将西北人民艺术学校、西北财经学校和延安大学合并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马明方兼校长,李敷仁为副校长),西北军区所属各校并入西北军政大学(贺龙兼校长,副校长钟师统、李长路),以便就近大量吸收和培训新解放地区的青年学生和进步知识分子(包括部分思想素质、政治表现较好的旧公职人员)。这些学校在关中等地广泛招生,陆续在西安地区开学上课。它们继续源源不断地为解放与建设大西北输送出成千上万的革命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此外,华北等地也派遣大批干部支援西北。
  (二)抓紧在职干部教育,学习和掌握城市政策。
  除通过学校教育与培训干部外,2月15日,西北局又发出《关于今年在职干部学习的指示》,要求在职干部努力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经验主义,不断提高理论、政策和文化水平,并针对一般干部和领导干部的具体情况分别指定主要学习文件。其后,边区党政军群各系统纷纷加强或重建学习委员会及其下级分会。3月24日,边区政府学委会决定该会由刘景范(任主任)、杨明轩(任副主任)、王达成、王子宜、刘墉如、惠中权、江隆基等14人组成,并决定设立在职干部学校,分批轮训文化程度较低的机关干部。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西北局迅速传达这次会议的精神,并于4月11日以宣传部的名义发出《关于在职干部学习城市政策文件的通知》。《通知》指出:值此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人民解放军即将渡江南进,我党工作重心面临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重大转变关头,要求我们全体干部必须在最短时期内学习并会做城市工作,深刻领会党中央的政策方针,克服经验主义,肃清无政府无纪律状态,防止和纠正可能滋生的享乐腐化思想,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通知》规定在6月底以前,应以毛泽东的报告为中心,联系接管城市和发展工业等问题,认真学习有关政策文件;由各系统学委会和分会负责,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干部学习研究,并以学习促进接管城市的各项实际准备工作。
  广大在职干部通过学习逐步树立起城市领导乡村和城乡兼顾的新观念:(1)懂得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向城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及时完成这一全局性的重大政治战略转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夺取和巩固全国胜利的根本保障;(2)明确城市即将属于人民所有,一切应以城市由人民自己负责管理的精神作为城市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因此必须建立适合于新情况新任务的新观念与新作风,决不能用小生产的眼光或者经验主义地将处理农村工作的方法搬到城市工作中去;(3)牢固树立在城市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紧密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知识分子和能够同我们合作的、尽可能多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表性人物,结成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4)牢记城市工作的中心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坚决执行各项接管政策,保持社会稳定,动员和组织城乡人民迅速恢复各项生产事业,努力把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以充分发挥其支援战争与逐步改善民众生活的重大作用,并为将来转入和平时期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物质基础;(5)确立“夺取全国胜利只是走完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的思想,入城后要高度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永远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与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防止腐化堕落现象。
  党中央关于实现政治战略转变的指导思想、总方针和一整套具体政策,教育和武装了解放区的干部队伍,很快就变成他们的自觉实践活动,化作强大的物质力量,使西北革命迅速开创出新局面。
  (三)接收西安准备委员会成立并开始工作。
  1949年初,西北局和边区政府开始着手筹划接管西安等大、中城市的问题。2月9日,贾拓夫根据西北局历次会议的决定及各主管部门的研究结果,受命拟定《准备接收西安初步计划草案》。该计划指出,西安是西北第一大城,人口约60万,将来无论是敌人放弃我方接收,或是我军围攻破城接收,或是采用北平方式和平移交,现在都应立即开始各项具体准备工作,以便届时能够有领导、有计划、有秩序地完成接管任务。为此,必须:(1)整理汇编并继续调查搜集西安情况,为各主管部门和接收干部提供资料;(2)加强对城市接管政策与兄弟解放区成功经验的研究,组织各类班子制定接管西安的具体政策、法令和办法;(3)立即筹建西安军事管制委员会,明确其下属各部门的分工、接收对象与工作要点;(4)迅速从边区党政军群各系统抽调干部,承担入城接管任务;(5)所有入城干部应集中起来,按工作系统编队,加强政策学习和训练;(6)确定西安卫戍部队,提前做好准备与训练工作;(7)做好进城初期的供给准备,预先筹划好粮食、燃料、交通运输等问题;(8)解决各种具体的技术问题。
  2月28日,西北局常委会议讨论并通过该计划,决定成立接收西安准备委员会,直属西北局领导。3月1日,该委员会在延安成立并开始工作。西北局任命贾拓夫为主任,贾拓夫、周兴、张经武、陈希云、赵伯平、王子宜、常黎夫、白如冰、惠中权、高士一、蒋崇璟、江隆基、喻杰、黄亚光、杨晓初、杨仁等16人为委员,规定该委员会的任务是调训干部,收集情况,研究政策,草拟接管条例办法等,为接管西安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3月6日,接收西安准备委员会举行全体委员会议,确定下属工作机构及其负责人:政务处,由王子宜负总责,并与常黎夫、马锡五、曲正等组成小委员会;财政处,总负责人刘墉如;农林处,总负责人惠中权;工商处,总负责人喻杰;金融处,总负责人黄亚光;企业处,总负责人蒋崇璟;交通处,总负责人高士一;文教处(后改称称教委员会),总负责人江隆基,并与柯仲平、杜浮生、王顺桐等组成小委员会;后勤处,总负责人陈希云;公安处,总负责人周兴;秘书处,总负责人杨晓初;卫戍司令部,总负责人张经武;市委、市政府和群众团体,总负责人赵伯平。
  接收西安准备委员会及其下属各处日夜紧张工作,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许多重大任务,如配备接管西安的党政军群各级机构领导班子,选调集训入城从事接收工作的干部(约占边区级机关干部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某些部门达到三分之二甚至更多些),拟定出具体接收计划、各类工作文件、公告和法令草案,做好财政金融、交通运输、物资供应等方面的准备工作,甚至连供入城后使用的军政机关印信、名牌、门牌、电话号码、通行证等都一应俱全,全部备齐。
  5月10日,西北局召开进军西安干部动员大会。习仲勋讲话指出:我们接管西安等大中城市的总方针,就是保护和建设城市,恢复和发展生产,使其成为工农结合的、为人民服务的城市。他要求每一名入城干部都要严格遵守纪律,服从军管会领导,密切联系广大群众,认真执行党的政策,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本色,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虚心学习管理与建设城市的本领。这支干部队伍立即随军出发,挺进西安。
  此外,边区领导机关还为关中其他市县事先配备好了党政军领导班子。当这些地方获得解放后,有关干部马上进入城内,展开工作。
  

陕甘宁边区史解放战争时期/朱凯,郭林,吴璋主编.—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