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七章 边区金融业的初创/第一节 边区银行的创立与光华券的发行/一

黄正林


  一、苏维埃时期的金融业
  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前,西北各苏区都建立了金融机构,发行了苏区的货币。
  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委员会成立于1934年。革命委员禁止国民党钞票在苏区的流通,曾经先后以“陕甘边革命委员会财政委员会”、“陕甘边农民合作银行”、“陕甘省苏维埃银行”的名义发行货币,面值为1元、5角、2角和1角四种,由手工刻版,在白洋布上用桐油刷制而成,流通了大约半年时间。①
  1935年,陕北苏维埃政府成立后,以“陕北省苏维埃银行”名义发行了面值1角、2角、1分、2分、5分五种货币和少量“钢镚”(即硬币)。10月,陕北省苏维埃银行改为“陕北晋省苏维埃银行”,增印了面值5角的货币。后由于印刷材料的缺乏,停止了1分、2分币的印制,砸制了刻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年”字样的银圆。②
  1936年春,神府特区成立了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银行,印制了5元、1元、5角、1角的四种“神府特区抗日人民革命委员会银行流通券”。③这是中共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发行“抗日货币”。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瓦窑堡改名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西北办事处部长林伯渠兼任行长,曹菊如任副行长。同时撤销了陕北晋省苏维埃银行,将其业务和人员并入西北分行。陕北晋省银行下属的货币印刷所划归西北分行,贺子珍曾任印刷所所长兼发行科长。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名义发行的货币有1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八种币值,印刷材料有纸质和布质两种。④1936年7月,西北分行迁移到保安。
  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成立以前,苏区的银行除了货币发行外,主要业务是货币兑换。由于货币发行量有限,根据地十分不稳固,银行的其他业务也无法开展。在西北分行成立后,根据地的银行业务有了拓宽,除了发行和兑换外,主要业务有代理金库、办理储蓄存款和贷款业务。
  1937年1月,西北分行迁至延安。为配合中共的统一战线政策,银行也实行了过渡性的货币政策。规定:(1)苏维埃机关或部队,进驻到友军区域,为保证商业自由及尊重当地市场习惯,在苏票未能在当地流通以前,一般地须使用友军的白票、现洋,但在苏维埃及部队中,仍以苏票为法定票币。(2)为保证进驻区域的抗日红军、抗日机关日用品的充分供给,责成贸易局及国家银行营业部大批购入,有计划地分配给各机关人员,不得向市场抢购。(3)原有苏区内,仍使用苏维埃法定票币,不得使用白票及现洋。⑤在金融政策方面也采取了过渡办法。首先,着力扩展银行业务,培训业务干部,举办了两期培训班,以提高干部业务。其次,调整借贷政策,实行减息,与土地政策的转变相适应。⑥总之,苏维埃时期银行和金融事业的创制,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银行的建立、货币发行和业务开展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①魏协武主编:《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银行编年纪事》,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年版,第10页。
  ②魏协武编著:《边区银行风云录》,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5—36页。
  ③魏协武编著:《边区银行风云录》,第36页。
  ④陕甘宁边区金融史编辑委员会:《陕甘宁边区金融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年版,第32页。
  ⑤魏协武主编:《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银行编年纪事》,第24—25页。
  ⑥陕甘宁边区金融史编辑委员会:《陕甘宁边区金融史》,第38页。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黄正林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