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六章 边区交通运输和邮政事业/第一节 发展交通运输业的政策和措施/三

黄正林



  三、边区运输业的政策和措施
  为了加强对运输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推动运输业的发展,边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第一,颁布法律法规,规范和奖励运输。1941年10月,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人民运输合作社组织办法大纲》,指出人民运输合作社的宗旨是:“为了保证政府按期收到公盐和公粮并便利人民运输,避免因无组织而浪费人力、畜力和过分妨害人民生产的损失,提高边区运输力量,保证抗战运输需要,便利发展边区经济为目的”。其性质是营业性的,“无论社员或非社员,凡委托合作社运输公盐和公粮,均应按照合作社规定出备运费,其运费多寡由合作社按照实际开支需要规定,既不得规定太高,也不得规定太低,而应略有盈余。以便利合作社不断扩大,并使社员有相当红利可分,以便于广泛吸收人民加入合作社”。关于社员,采取自愿加入的原则,《大纲》规定“不论是为了便利运输公盐和公粮的人民,或是为了从事运输事业,借以获取运输费的人民均得自愿加入。”加入运输合作社的社员,“至少须认缴社股一股,多则不加限制,但每股不得小于五十元的价值”。能运输的牲口,大车、鞍架、口袋等运输工具,粮食或草料等实物均可以入股,折合成货币为股份,“以便按股享受损益”。①
  为发展边区运输合作社,便利食盐运输与对外统销,及保证运输合作社得到利起见,1943年8月14日,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运输合作社奖惩办法》,规定:“一、以遥盐为经常的主要业务;二、运盐不走私;三、运输路线受盐业公司的调动”的合作社“均可得到政府奖励”。政府奖励合作社的办法是:“一、如因盐价跌落,影响亏本,致不能维持存在,政府可给以贷款,或酌量予以津贴。二、已成立的运输队,如因流动资金缺乏,不能运盐,政府可给以短期借款。三、如因在边区内受军事差役损失,致不能维持业务,政府可予以津贴。四、遭受天灾及其他祸患非人力所能抵抗,导致不能维持存在,政府可贷款或酌予救济。五、得享受政府规定平价草料的优待。”②
  为了鼓励私人投资交通运输,以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942年2月26日,边区交通运输局颁布了《发展私人交通运输企业投资暂行办法》,规定投资范围包括骡马店、大车、鞍架、毛口袋、制造厂、兽医院以及其他一切交通事业。各项投资的条件是:骡马店“(一)必须能容纳一定数量之人畜,并经常囤积一定数量之草料。(二)代脚户出卖货物,其所收佣钱不得多于二分。(三)草料及伙食价格,不得超过买价百分之一百四十”;大车、鞍架、毛口袋厂“(一)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完成一定数量之大车、鞍架、毛口袋等物品。(二)可与指定之合作社定[订]立合同,按月供给,其出品多少按市价九五折出售之。(三)其出产之卖价,不得高于一般市价。(四)在不妨害资金流通下,各制造厂得将其出品之一部预先卖给运输合作社,定期还钱,以便于运输事业之发展。”开办兽医院“(一)必须有一定程度之兽医技术及一定数量之医药设备。(二)必须负责诊治经过该地区的运输队牲畜之病症,其医药手术费不得高于一般和私人经营医院的规定。”③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对推动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起了良好作用。
  第二,在各主要运输路段开设转运栈、骡马店和兽医院。1941年,边区建设厅派专人分赴三边、陇东、甘泉、志丹一带,“视察各县现有驮道及沿途客店情况,并决定在华池、志丹、定边等地建立运输站多处,扩大现有民营客店,以利运盐工作及商旅往来”。④1942年,边区建设厅在孙克崾岘、志丹县城、张家畔、瓦窑堡、元城子、杏儿湾、东华池、两华池和延安市等地开设39处转运栈。转运栈的中心工作是收盐、保管及发盐三项任务。1942年至1943年,边区物资局、盐业公司、粮食局、各驻边部队以及私人在各主要交通干线、支线上建立了数百处骡马店,如盐业公司有30处,物资局40处,兵站9处,358旅17处,359旅34处。⑤由于政府采取鼓励政策,私人纷纷投资建店,在主要大道的村庄里几乎村村建店,有的店常年开设,有的店旺季开,淡季关。如靖(边)延(安)路上有村庄69座,有店的村庄48个。⑥据1944年统计,陇东在各县设立的骡马店有266家,其中公营57家,公私合营59家,私人经营150家。⑦表16—1是延(安)定(边)路、延(安)靖(边)路骡马店发展情况统计表。
  表16—1的统计反映出,1942—1943年,延定路,延靖路私营骡马店所占比例均在80%以上。从一个侧面看出边区颁布的《发展私人交通运输企业投资暂行办法》是正确的,政府投资,群众自建骡马店既推动了边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就规模和效益而言,公营骡马店规模大,效益好。如1943年8月调查统计,定(边)延(安)路、定边市各盐海子,吴(旗)甘(泉)路上的骡马店最多可住毛驴三、四十条,骡子二十四、五匹,大帮牲口住不下。⑧而保安处设立在定延路上的大同骡马店有窑洞6孔,马坊14间,店佣9人,业务发展很快,1942年4月,资本仅1.7万元,年底盈利13万元。1943年初资本增至11万元,1—9月除开支外盈利40万元,上级抽佣13万元,年底资本增至50万元。⑨不论公营、私营骡马店,都为边区运输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另外,边区还在各大道路干线、支线的重要村镇、县城设立兽医院,诊治过往运输牲口的疾病,以保证边区运输的畅通。
  ①《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4辑,第366页。
  ②《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7辑,第297—298页。
  ③《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710—712页。
  ④《建设厅派员视察驮道》,《解放日报》1941年9月18日。
  ⑤《骡马店调查》1944年1月,《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741—742页。
  ⑥《骡马店调查》1944年1月,《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741—742页。
  ⑦庆阳公路交通史志编写委员会:《庆阳公路交通史》,第77页。
  ⑧《骡马店调查》1944年1月,《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741—742页。
  ⑨《1943年度政府系统各单位运输事业总结》,《史料摘编·工业交通》第3编,第743页。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黄正林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