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史纲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四章 第四节 边区人民新文化的大繁荣——3

梁星亮 杨洪 姚文琦


  三、新闻出版和科学研究的新成就
  为了宣传和动员人民,进行抗日战争,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十分重视新闻、广播和出版事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在延安和边区创办的报纸有近百种,除先后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新中华报》、《解放日报》外,还有《边区群众报》(后改为《群众日报》)、《救亡报》(后改为《陇东报》)、《关中报》、《三边报》、《战声报》、《抗战报》(后改为《大众报》)、《进步报》、《民先报》、《新边墙报》、《新文字报》、《新神报》、《米脂报》、《子洲报》、《延川报》、《赤水报》、《靖边报》、《佳县报》、《练兵报》、《战力报》、《战火报》、《生产报》、《前进报》、《冲锋报》、《勇敢报》、《战旗报》、《猛进报》、《战卫报》、《前哨报》、《胜利报》、《部队生活报》、《边防战士报》、《延市通讯》等等。
  这些报纸当中,影响最大的是延安的《解放日报》。《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至1947年3月27日停刊,共出版2130期。该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份大型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从1942年9月起又兼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延安整风开始后,《解放日报》开始改版,1942年4月1日,发表改版社论《致读者》,指出改版的任务是进行“一个彻底的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就是要使我们整个篇幅贯彻党的路线,反映群众情况,加强思想斗争,帮助全党工作的改进。这样来贯彻我们报纸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①改版后的《解放日报》面貌一新,边区和国内新闻、人民群众的斗争和生活的报道被放在重要位置。《解放日报》的改版是一次成功的新闻改革,是中国共产党报刊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此影响下,重庆的《新华日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和各抗日根据地的报纸也纷纷改版,使中共的新闻工作的局面为之一新。
  除了形式多样的各种报纸之外,边区在纸张、印刷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还创办了许多期刊。如《共产党人》、《八路军军政杂志》、《学习导报》、《团结》、《抗战中的八路军》、《中国工人》、《中国青年》、《中国妇女》、《中国青年通讯》、《学生通讯》、《青年新闻》、《中国文化》、《诗刊》、《西北儿童》、《国防卫生》、《边区教育通讯》、《药学摘要》、《时事论谈》等60多种。其中文艺期刊20多种,如《文艺战线》、《中国文艺》、《大众习作》、《群众文艺》、《新诗歌》、《文艺突击》、《文艺月报》、《前线画报》、《部队文艺》、《部队歌曲》、《音乐工作》、《民族音乐》、《美术工作》、《边区戏剧》、《戏剧工作》、《谷雨》、《草叶》等,有1/3的刊名是由毛泽东题写。这些刊物,对于传播新文化、新知识,提高人民的思想认识水平,开展学术研究,发挥了积极作用。②
  这一时期,边区的广播和出版事业也有一定的发展。1937年1月,中共中央指示《红色中华》报更名为《新中华报》,红色中华通讯社更名为新华通讯社。1939年初,中共中央决定新华社与新中华报社分设,各自成为独立的组织机构。1939年6月,新华社进一步调整组织机构,设立了编辑科、通讯科、译电科和油印科。12月,新华社创办业务刊物《通讯》。1944年8月,新华总社成立英文广播部,9月1日起,正式开始对外播发英文电讯广播。③
  边区新闻事业发展的另一重要标志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建立。1940年3月,周恩来从苏联带回了一台广播发射机,为创建广播电台准备了物质条件。中共中央随即决定筹建广播电台,组成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广播委员会。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在延安西北50多里的王皮湾村的山沟里,完成了建台任务,并于1940年12月30日正式试播,呼号为XNCR(“NCR”是英语“新华广播电台”的缩写,“X”代表中国)。播出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共中央重要文件、命令,重要报刊的社论、重要论文、国际国内重要新闻及名人讲演、科学常识、革命故事等。另外还办有文艺节目,播唱抗日进步歌曲。延安广播电台的创办和开播,在中共新闻宣传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8年,中共中央在边区设立第一个大型出版发行机构——延安解放社,该社以编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著作和党的政策、文件而著称。该社成立不久即印行《列宁选集》初版本、《斯大林选集》、《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列宁斯大林论中国》、《联共(布)党史简要读本》以及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张闻天等人的著作等。此外,还开办了边区新华书店等出版发行机构,这些书店为中共新闻出版事业作出了较大贡献。
  这一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科学研究也有一定发展。自然科学方面,在延安先后创建了一批自然科学研究团体,如边区国际科学社、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和中共历史上第一所自然科学方面的高等学府——延安自然科学院,等等。到1941年底,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的总人数就达到320人,其中理科110人,工科120人,医科55人,农科45人。在边区研究会成立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各科的专门学会也相继成立,如土木工程、医学、农学、地质矿冶、生物、数理、机械电机、化学、天文等学会,使自然科学研究队伍初具规模。④
  边区的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发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没有仪器,自己土法上马制造;没有参考材料,大家凭记忆撰写;没有动植物标本,就在野外搜集”。他们战胜种种困难,使科研工作卓有成效。譬如,玻璃的试制成功,马兰草造纸术的诞生,大量中西药品的研制,边区地质矿产、自然资源的普查开发等等,都对边区的经济建设和解决抗战中的物资匮乏问题,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⑤
  社会科学方面,在延安建立了中央研究院,下面分设中国文化思想研究室、历史研究室等。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延安成立了新哲学会,进行理论研究。同时成立了时事问题研究会,搜集和整理材料,编印时事问题研究丛书。在历史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范文澜领导编写了中国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力作《中国通史简编》,该书出版后,各解放区多有翻印,影响很大。
  ① 1942年4月1日延安《解放日报》。
  ② 雷云峰总编:《陕甘宁边区史》(抗日战争时期中、下篇),西安地图出版社1993年版,第300页。
  ③ 梁家禄等:《中国新闻业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08—409页。
  ④ 张志强:《党在延安领导的自然科学运动》,《党史研究》1984年第2期。
  ⑤ 鲍耀三、张纯成主编:《自然科学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21页。

陕甘宁边区史纲/梁星亮,杨洪,姚文琦主编;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西安: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