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宁边区的创建与发展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经济—恢复经济

张建儒 杨建






  在农村,主要是实行减租减息,交租交息和劳资两利政策,用各种办法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同时,发挥边区土地资源广泛的优势,对外来难民也分给土地,三五年内免征公粮,激励他们开荒生产,多打粮食,增强边区的经济实力。
  对工商业者废除苛捐杂税,保护商人的正当利益,奖励手工业生产,发展合作运动,使公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共同发展。
  在财政方面,采取力争外援的政策。1939年,边区财政收入880余万元,国民政府发给八路军的抗日经费及国内外友好人士的捐赠达790余万元,占到90%。所以人民负担较轻,1939年只向人民征收公粮5万石,收税59万元。武汉失守后,国民政府不断拖延八路军经费并扣留国内外捐赠,但1940年外援仍占到总收入的一半。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工、商各业的发展。耕地面积1940年比1937年增加了36%,粮食产量1939年比1936年增长了近70%。畜牧业和干鲜果也有了迅速发展。工业方面,恢复和发展了石油、纺织、造纸、农具等生产。工厂及其资金,如以1936年为100,1939年工厂增至533.4,资金增至534。商业方面,以延安市为例,1936年只有168家,1940年增至297家。5000元以上的商户由1936年的161家增至1940年的227家。至1940年,还建立了132个消费合作社,社员、股金、公积金、营业额不断扩大。交通运输方面,除毛驴外,修复咸榆公路鄜县至米脂段365公里,新建大车道985公里,各交通要点,还设立了运载站、骡马店和草料店等,保证了运输的畅通。
  在国际友人艾黎的倡导下,边区成立了“工合”(工业合作)延安事务所,边区银行行长曹菊如任主任,艾黎为顾问。到1940年,建立了性质不同的17个生产合作社,其行业包括纺织、被服、染布、木器、榨油、制毡、鞋靴、皮毛、医药、磨粉、陶瓷等。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许多贫雇农变为中农,有的还上升为富农。工人工资也逐年增高,到1940年,一般比以前提高一倍左右。
  1943年,边区政府遵照毛泽东主席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提出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政经济总方针,制定了以农业为第一位,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为第二位,商业则放在第三位和“集中领导,分散经营”、“公私兼顾”、“军民兼顾”等一系列具体政策,要求广大党员和干部,转变思想作风,积极参加生产,努力学会做经济工作,以适应加强建设工作的需要。
  在毛泽东《论合作社》和《组织起来》两次重要讲话的精神指引下,陕甘宁边区开展了互助合作运动。1943年底,手工业合作社增加到56个,比1942年增加了1O%,运输合作社、综合合作社、消费合作社也迅速发展起来。据1944年8月统计,边区共有生产合作社114个,消费合作社281个,运输合作社233个,信用合作社6个,在农村,变工队、扎工队等劳动互助形式组织普遍建立。组织起来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45%左右。实行劳动互助的地方,比没有实行劳动互助的地方,粮食产量一般增长50%左右。
  1943年,是边区生产大发展的一年,新开荒97万亩,共产粮食180多万石,增产16万石,除过消费162万石,产余22万石;皮棉170万斤,可满足边区需要量的一半。军工生产超额完成了任务,石油产量达到6.3496万桶,比1942年增长了3倍,棉布增长了49.7%,造纸增长了13.8%。全边区参加纺织的妇女达到13.7万余人,产土布3.5451万匹,超过了公营纺织厂的总产量。商业贸易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944年,边区的经济建设继续取得喜人的成绩。生产粮食200万石,几年积有余粮73万石。净收棉花300万斤。全边区公营工矿企业达到122家,职工56998人,私营纺织厂50家,职工310人,还有造纸工125人,炭工1891人,盐工1932人。私营手工业仅三边、陇东、绥德3个分区,即达1425家。全边区参加纺织的民众达21.5193万人,共纺纱165.8203万斤,织布11.4497万大匹。许多过去缺乏的工业品,如布匹、纸张、火柴、铁等,基本上达到半自给。
  在农村,广大农民实现了“耕三余一”或“耕二余一”。牛羊成群,鸡鸭满院之景随处可见;在城市,公营企业工人的实际工资比抗战前提高58.7%~84%,手工业工人的实际工资提高得更多,达到149.8%~400%。部队、机关、学校、由于自给率的提高,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财政形势逐步好转。1943年,收入61.78755亿元(均系边币,下同),支出60.27785亿元,收支相抵,结余1.5097亿元,加上上年结余1.10645亿元,共结余2.61615亿元。在总收入中,机关、部队、学校生产自给占64%,贸易收入占22%,税收占8%,公盐占1%,其他占4%。总支出中,军费44%,行政费占18%,建设费占15%,文教费占10%,民政费6%,地方补助占5%,其他占2%。1944年,财政总收入为券币5.08155146亿元(流通券,1元抵边币20元。下同),财政总支出为5.08380489亿元,支出略大于收入。但本年度征收公粮仅16万石,公草1200万斤,实征只占收获量的8.38%,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为了总结交流生产经验,边区于1943年11月26日至12月16日,召开了“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1944年12月22日至1945年1月14日,召开了“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会议”,同时,还举办了生产展览会,对各条战线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进行表彰和奖励,推动以生产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更加卓有成效地向前发展。
  

陕甘宁边区的创建与发展/张建儒 杨建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