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献辑录 > 史著、史论 > 陕甘革命根据地史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陕北党组织的状况和红军游击队第九支队的建立和发展—中共陕北特委的组织状况和组织基础

任学岭


  1930年7月,中共陕两省委第五次扩大会议提出争取全省总暴动胜利的口号,并认为陕北中共党的工作有基础,可以发动陕北的游击战争。于是,省委决定派省委委员张文华(未到),候补委员赵伯平来陕北特委工作,赵伯平任特委书记。10月初,陕北特委在绥德城西合龙山古庙里召开第三次扩大会议。在立三“左”倾教条错误的影响下,会议决定合并陕北党、团特委等组织,成立准备暴动的陕北行动委员会,由赵伯平任书记,孔祥祯任军委书记,谢子长、刘志丹分别担任陕北暴动总指挥和副总指挥。会后,将行动委员会迁往榆林。10月18日,中共北方局决定陕北特委直属北方局领导,并派王芾南为特派员。12月,王芾南来到陕北,向特委传达了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撤销了陕北行动委员会,恢复了陕北党、团特委等组织的正常工作,同时将陕北特委划归中共河北省委领导。
  这时,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召开,中央出现了以罗章龙为首的“中央委员会”,河北省委内部也出现了“紧急会议筹备处”。1931年2月初,北方局派杨璞,河北省委筹备处派白明善,先后来到陕北特委,进行各自的游说。3月19日,中共陕北特委为了进一步搞清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河北省委近期组织活动的真实情况,决定由王芾南、赵伯平、常应黎(常黎夫)组成中共陕北特委代表团,赴北平向原中央北方局负责人汇报、请示工作。刘澜涛随代表团离开陕北去外地工作。4月初,陕北党、团特委联合发出开展“红五月”活动的通知。由于宣传材料被榆林中学训育主任、特务孙士英发现,同时特务学生袁芬又提供了进步学生名单,国民党军警随即在榆林中学操场上召集师生开会,进行大点名,先后将石作琦、杜鸿章等14人逮捕,迫使特委成员分散各地,离开榆林。榆林县党、团组织被迫停止活动。
  6月,赵伯平等人返回陕北,重新组建了中共陕北临时特委,同时将特委机关迁往米脂县姜兴庄。赵伯平任特委书记,张资平任军委书记兼宣传委员,毕维周任组织委员兼指导团的工作,常立德任总交通委员,常学恭任军委委员,特委成员分散居住。
  1932年秋,中共北方局撤销时决定陕北特委仍归陕西省委领导,陕西省委要等中央通知。为此,特委派毕维周去北平向北方局和河北省委汇报,请示工作,并解决特委的归属问题。毕到北平后因原北方局负责人已去上海,而未获结果。河北省委留下毕维周。陕北特委除给河北省委去信催促让毕迅速回陕北外,特组织代表团赴西安向陕西省委汇报工作,请求解决归属问题。代表团由特委书记赵伯平,秘书长崔逢运(崔瑞生)、团特委书记鲁学曾(鲁贲)组成。在代表团去西安期间,由新组成的临时特委主持工作。五名执委分工为:马明方代理书记兼宣传委员,姜好兴任总交通。团的工作由艾龙飞负责。
  1932年10月末,代表团到达西安,与省委书记孟用潜联系解决陕北特委的归属问题。几经报告请示,陕西省委决定陕北特委仍划归河北省委领导,并决定派赵伯平任三原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崔逢运、鲁学曾返回陕北后立即前往北平与河北省委接洽,恢复了河北省委对陕北特委的领导关系。1933年4月,鲁学曾、崔逢运返回陕北。陕北特委根据他们带回来的中央北方代表和河北省委对于陕北工作的指示,于1933年7月23日到25日在葭县高起家坬召开了陕北特委扩大会议。特委机关于1932年秋迁往葭县南孤村,1933年2月又迁往葭县乌镇。
  关于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的组织基础。1932年2月18日,黄子文在关于陕北党组织的状况的报告中提到了党组织存在的问题,陕北党目前的活动状况等,并提道,“目前约有党团员500人,党团的成员约十分之七是农民,十分之二是知识分子,十分之一是士兵。”①3月15日,中共陕北特委向河北省委书面报告了陕北过去工作概况、红二十四军失败原因、几个困难问题和建议以及组织概况等。其中提到组织概况:“(一)目前陕北组织共分:府谷县委,党200,团100;神府区委,党234,团223;镇川区委,党60,团23;吴堡区委,党25,团15;安定区委,党20,团5;横山区委,党20,团5;米脂特支,党15,团0;三边特支,党;3,团5;游击队委,党、团共45;榆林军支,30;宁条军支,15。以上的统计,仅是个大概,并将动摇及未收拾起的延安一带的未算入。(二)群众组织;神木、葭县、吴堡、米脂、绥德均有,并能过经常生活。(三)各地工作最紧张的是神木区委,并领导了不少的斗争。其次是绥德。各地负责同志大半是农民干部。惟府谷县委非常不健全,工作表现没办法。”②1932年12月13日,中共陕北特委报告第二号,书面报告了陕北特委组织状况:特委下辖1个县委,8个区委、3个特支、1个支部。即:府谷县委,神木区委、米脂区委、葭州(今佳县)区委、吴堡区委、绥德南区委、绥德北区委、清涧区委、安定区委、横山特支、榆林特支、三边特支、三皇峁支部,共计81个支部,765名党员。另外,在三边设一特支,有知识分子党员5人;延安、延长、安塞、保安、延川等县,党组织基础薄弱,力量分散,成分不纯,约有党员80余人,党组织尚不能发挥作用。军队中,三边有军支1个,党员7人,第九支队,军支1个,党员4人,榆林军区有党员46人。③
  总的来说,陕北在以无定河为中心的各县,中共党的群众基础牢靠,而三边一带相对较弱,延安一带还有待整顿发展。
  ① 中央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编:《陕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2年1月,1992年内部刊印,第23页。
  ②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榆林地委党史研究室编:《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93—95页。
  ③ 中央档案馆、陕西省档案馆:《陕西革命历史文件汇集》,1932年1月,1992年内部刊印,第380页。
  

陕甘革命根据地史/任学岭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

您是第 位访客!